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myeloma, plasma cell myeloma, or as Kahler's disease )是一種漿細胞不正常增生,致使侵犯骨髓的一種惡性腫瘤。為發生於B淋巴細胞的惡性漿細胞病。好發於中老年,但近年發病率有增高及發病年齡有提前趨勢。本病誤診率很高,患者可因發熱、尿改變、腰腿痛被誤診為呼吸系統感染、腎炎、骨病而延誤病情。在診治中應予足夠重視。多發性骨髓瘤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症、貧血、腎臟損害。由於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現各種細菌性感染。發病率估計為2~3/10萬,男女比例為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

基本信息

簡介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惡性漿細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又稱骨髓瘤、漿細胞骨髓瘤或Kahler病。直到1889年經Kahler詳細報告病例後,多發性骨髓瘤才普遍為人們所了解和承認。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徵是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並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發病率估計為2~3/10萬,男女比例為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myeloma,plasmacellmyeloma,orasKahler'sdisease)是一種漿細胞不正常增生,致使侵犯骨髓的一種惡性腫瘤。
B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在骨髓中成熟為漿細胞,具有分泌抗體,對抗外來的病毒和細菌的能力。當漿細胞發生癌病變,其會複製產生許多惡性的漿細胞,被稱為骨髓癌細胞(Myelomacell),骨髓癌細胞傾向聚集在骨髓內或在骨頭外側兩端的堅硬部份,會侵犯多處骨頭,形成多個癌塊,造成多發性腫瘤的問題,即稱為“多發性骨髓瘤”。有時候只聚集在一根骨頭上,形成單一腫塊或腫瘤,會被稱為單一漿細胞瘤(SolitaryPlasmacytoma)。惡性骨髓瘤產生時,會引發蝕骨細胞活化,伴隨著骨骼外部的硬骨被破壞,引發骨骼疼痛的症狀。

流行病學

2004年在美國共有15,270個診斷病例,其中有11,070死亡,全球發生率為十萬分之四。
多發性骨髓瘤在台灣是第三常見的血癌。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癌症登記小組統計分析:2006年,多發性骨髓瘤的新增病人數有377人(男性:226人,女性:151人),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51%。大約200個癌症患者中,有一位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友。男、女患者的比例約1.5:1。 台大醫院以傳統化療治療屬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為28個月,7.3%可存活十年以上。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並不是短時間產生臨床症狀的,其病情通常是漸進式的,且症狀不明顯,大部份病人是因疼痛,尤其是下背痛或骨折就醫而被發現。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原因不明,推測和環境的化學物質、家族遺傳和肥胖有關。

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持續性的無法解釋的骨骼疼痛(特別是在背部或胸廓),腎功能衰竭,反覆發生細菌性感染(特別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現的症狀。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壓縮常見,後者可能導致脊髓受壓迫和截癱。由於在腎小管廣泛管型形成,腎小管上皮細胞萎縮和間質纖維化而發生腎衰(骨髓瘤腎病)。有些病人以貧血,伴乏力和疲勞為主,少數病人有高粘滯綜合徵。淋巴結和肝脾腫大不常見。

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養的樹突狀細胞中,發現了與卡波西肉瘤相關的皰疹病毒,這提示兩者存在一定的聯繫。該病毒編碼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人類IL-6可促進骨髓瘤生長,同時刺激骨的重吸收。 此種特殊的細胞來源尚不明了。通過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細胞表面標誌分析提示為後生髮中心細胞惡性變而來。

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

①組織活檢證明有漿細胞瘤或骨髓塗片檢查:漿細胞>30%,常伴有形態改變。
②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IgD>2g/L,IgE>2g/L,尿中單克隆K或λ輕鏈>1g/24小時,並排除澱粉樣變。 

次要標準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①骨髓檢查:漿細胞10%~30%。
②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於上述標準。
③X線檢查有溶骨性損害和(或)廣泛骨質疏鬆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IgA<1.0g/L,IgG<6.0g/L。
凡滿足下列任一條件者可診斷為MM:
主要標準第1項+第2項;或第1項主要標準+次要標準②③④中之一;
或第2項主要標準+次要標準①③④中之一;
或次要標準①②+次要標準③④中之一。

檢查

1.血象:血紅蛋白減少。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減少。分類可見幼粒。幼紅細胞。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
2.骨髓象:增生活躍。漿細胞占15%以上。並有形態異常的骨髓瘤細胞。其餘各系細胞大致正常。因病變常呈局灶性。故應多次。多部位穿刺檢查。
3.血免疫球蛋白測定: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
4.尿本-周蛋白測定:>1.0g/24h。
5.骨X線片。CT或同位素掃描:可發現多部位穿鑿樣溶骨性病變或廣泛性骨質疏鬆。
6.其它:血沉增快;血鈣增高;腎功能衰竭時:尿素氮。肌酐增高。

危害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1、骨損害:多發性骨髓瘤隨病情發展可有骨關節、腰背疼痛、顱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鎖骨連線處發生串珠樣結節及溶骨性鑽鑿樣或鼠咬狀圓形骨質缺損為特徵,可出現病理性骨折、截癱、肋間及坐骨神經痛等。
2、腎臟損害:多發性骨髓瘤可損害腎臟而造成蛋白尿、腎小管病、腎病綜合徵、尿毒症等。
3、血液異常: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如出現血液粘稠度增高可引起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胸悶、眩暈、出血等症狀。
4、感染: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抵抗力較低,容易合併各種感染,如肺部、泌尿系感染等。

併發症

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多發性骨髓瘤的重要併發症之一。也是診斷上的重要線索。它可發生在多發性骨髓瘤的任何階段。
其次可以出現感染。腎功能衰竭。全身衰竭或內臟出血等併發症。甚至因併發症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

淨血再生免疫療法是一種純中醫的血液病治療方法,通過純中醫藥對患者的身體進行調理。利用“淨血、再生、免疫”等方法來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治療,達到祛除血液毒素,再生免疫細胞,理氣活血,增強身體免疫力的目的。讓血液病的治療更安全,更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療疾病的風險,是治療血液病的最佳方法。而在國際血液病診療技術交流大會上,來自國際的專家學者也點評:淨血再生免疫療法是一種全面,系統性的,帶有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法,它採用國際倡導的個性化治療體系,避免了千人一方的情況出現,開闢了血液病治療的新篇章。
淨血再生免疫療法是由北京德勝門中醫院權威血液病專家張廣蕊領銜研發的血液病特色療法,該療法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調整患者陰陽平衡,扶正祛邪,補虛瀉實,從而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隨著臨床上不斷的完善和總結,目前已經成為了帶有中國特色的血液病治療方法,並且受到了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
療法的三大特點: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淨血:中醫有云:熱消血自合,濕去衛氣安。脾胃健則五臟安。淨血再生免疫療法就是通過對患者採用燥濕祛濕,清熱淨血的原則來進行治療,首先通過中醫藥調理,組建合成免疫細胞,增強血液功能,改善氣血循環。提高白細胞吞噬病毒的能力。然後通過特有的中藥配方對患者的氣血進行滋補,改善患者體內的血液環境系統,早期對疾病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掌控。
再生:經過第一階段的淨血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這個時候再通過淨血再生免疫療法對患者臟腑造血器官進行恢復和治療。通過針灸,理療等方法對關鍵穴位的刺激,加快藥物的吸收,促進中醫藥性對病理細胞進行治療,將病理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從而使再生的血液逐步替換患病血液,達到消融的目的。
免疫:提高機體免疫是中醫的一大特色,後期通過淨血再生免疫療法的中醫溫補,不僅促進了患者的身體機能的快速恢復,還能加強免疫,激發增進骨髓的造血功能,修復病變組織。同時權威專家輔佐採用食療,理療,敷貼等多元素康復療法,全面恢復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氣血循環和機體免疫力,抵抗血液疾病的復發。

護理

疼痛護理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被迫體位,骨骼疼痛,應給予關心,向病人解釋疼痛的原因,遵醫囑給予止痛藥,及時有效的止痛。骨質疏鬆時限制運動量,不能用猛勁;骨折時某些部位需要制動。

軀體移動障礙

患者因骨質疏鬆、胸腰椎破壞性壓縮、壓迫骨髓導致癱瘓,病人採取被動體位長時間臥床時,一定要做好受壓部位按摩,防止褥瘡和血栓的發生;也要注意生活護理,協助病人洗漱、進食、大小便、個人衛生、打電話與朋友、家人聯繫等。

預防感染

患者長期臥床易引起墜積性肺炎,給予拍背、更換臥位。囑患者深呼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對室內消毒,保持清潔。每日3餐後做口腔護理,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預防口腔感染。患者發熱後,給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囑其多飲水,必要時給予消炎痛栓治療。

骨折護理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夾板固定觀察末梢血運良好,局部無破潰,囑其適當活動。為防止骨折,病人睡硬板床,忌用彈性床。

排便護理

長期臥床,胃腸蠕動慢,床上排便不適應,排便比較困難,所以要定時排便,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

心理護理

患者長期臥床,被受折磨,出現焦慮、失眠、憂鬱、易怒、孤獨、怕被家人丟棄。家人和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接觸,倍加關愛和照顧,消除陌生感、孤獨感,經常與患者溝通,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預防

本病的發生與環境。飲食等因素有關。故預防本病發生。增強病人的體質。積極治療慢性疾患。避免射線及化學毒物的接觸。對於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應避免與致癌因素接觸。若有接觸史或病狀可疑者。應定期體檢。爭取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患者宜參加適當的經常性活動。以減少脫鈣。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尤其要注意口腔黏膜和皮膚的清潔。防止感冒。
中醫方法宜注意調理情志。防止七情太過。從而保持氣血和暢。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的發生。患病之後。保持樂觀情緒。性情勿大怒。勿大悲傷。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是戰勝疾病的重要一環。注意身體鍛鍊。順四時而調形體。可採取氣功。太極拳等方法。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發生。或配合本病治療。注意起居有常。勞逸有度。適寒溫。避虛邪。尤宜節房事。以防腎精暗耗。宜禁菸酒。注意飲食調養。忌暴飲暴食。飲食偏嗜。避免辛辣肥甘厚味之品。既病之後。可對症選用補血。壯骨和減輕脾腫大的食品。

罕見病詞條庫

罕見病百科
2015年8月底,互動百科正式對外發布罕見病詞條庫,為罕見病關愛行動貢獻力量。罕見病詞條由專業志願者認領編輯,此次發布的200個詞條共經歷了5000次的編輯行為,1000多位志願者參與其中,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到關愛罕見病的行動之中。這也標誌著國內在罕見病領域最大規模的中文詞條資料庫正式建成。
成骨不全 龐貝氏症 線粒體病 重症肌無力 黏多糖貯積症
結節性硬化症 早老症 戈謝病 血小板無力症 地中海貧血症
淚血症 血友病 白化病 高雪氏症 血小板無力症
罕見病詞條庫(部分):
雙陰莖
皮克氏病
多肢畸形
男性乳癌
Tay-sachs
楓糖尿症
結節病
菊池病
貝賽特氏症
連體雙胞胎
組氨酸血症
唐氏綜合症
楓糖尿症
丙酸血症
卟啉病
黏脂質症
色素失調症
乾燥綜合症
斑色魚鱗癬
瓜胺酸血症
囊性纖維化
黏多醣症
楓糖尿症
水過敏症
侏儒症
組氨酸血症
膀胱外翻
庫欣綜合徵
皮膚炎
硬皮病
脊索瘤
猝倒症
石骨症
鈣化胎兒
獸皮痣
發作性睡病
肺鱗癌
menetrier病
脊髓性肌萎縮
心手綜合徵
胱氨酸尿症
高胱氨酸尿症
威爾森氏症
煙霧病
克雅氏病
神經鞘瘤
甘迺迪氏症
遺傳性腎炎
克羅恩病
毛囊角化病
色素失調症
桿狀體肌病
變形性骨炎
范可尼貧血
白塞氏綜合症
IPEX症候群
布加綜合徵
原始侏儒症
侏儒綜合徵
努南綜合徵
法布瑞氏症
威廉氏綜合症
貓叫綜合症
尼曼匹克症
斑色魚鱗癬
根達綜合症
亞歷山大症
腎源性尿崩症
自動釀酒綜合症
視網膜母細胞瘤
威廉氏綜合症
天使人綜合症
戊二酸尿症1型
戊二酸尿症2型
半乳糖血症
3-MCC缺乏症
馬凡氏綜合症
瑞特氏症候群
片層狀魚鱗癬
白胺酸代謝異常
眼睛皮膚白化症
異戊酸血症
MELAS綜合徵
皮爾羅賓氏症
粘脂貯積症1型
高賴氨酸血症
管理者綜合症
遺傳性腎炎
腹膜假黏液瘤
虹膜異色症
蘇薩克氏症候群
肺泡蛋白沉積症
was綜合症
Dravet綜合徵
管理者綜合症
T細胞淋巴瘤
亞歷山大病
慢性肉芽腫病
腎上腺皮質癌
淋巴管平滑肌瘤
嗜血細胞綜合徵
Β-谷固醇血症
肺淋巴管肌瘤病
高甲硫氨酸血症
異己手綜合症
低磷酸酯酶症
Lowe氏症候群
Bartter綜合徵
莫比斯綜合症
Meleda島病
掌跖角化症
多發性骨髓瘤
腎因型尿崩症
大田園綜合徵
系統性紅斑狼瘡
生長激素缺乏症
特納氏綜合症
wolfram綜合徵
肢端肥大症
小頜畸形綜合徵
法洛氏四聯症
肝豆狀核變性
腦腱性黃瘤症
歌舞伎化妝綜合徵
結節性硬化症
精氨基琥珀酸尿症
腺苷脫氨酶缺乏症
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普瑞德威利綜合症
外國口音綜合症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多種羧化酶缺乏症
運動神經元疾病
原發性肉鹼缺乏症
亨汀頓氏舞蹈症
X染色體脆折症
Rett綜合徵
紅斑肢痛症
肝豆狀核變性病
卡爾曼氏綜合症
HOLT-ORAM氏症
高離胺基酸血症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高甲硫氨酸血症
粘脂貯積症1型
Ehlers-Danlos綜合徵
外周T細胞淋巴瘤
軟骨發育不全
過敏性紫癜綜合徵
神經內分泌腫瘤
巨球蛋白血症
莫旺氏綜合徵
馬凡綜合徵
Apert氏綜合徵
遺傳性酪氨酸血症
著色性乾皮病
先天性無痛無汗症
肺淋巴管肌瘤病
膀胱副神經節瘤
肺泡蛋白沉積症
先天性高乳酸血症
胼胝體發育不全症
遺傳性果糖不耐受 Menkes氏綜合徵 神經母細胞瘤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家族性低血鉀症 先天性角化不全症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 強直性肌營養不良 先天性脛骨假關節 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瓦登伯革氏症候群 Loeys-Dietz綜合徵 Ehlers-Danlos綜合徵 X連鎖高IgM綜合徵 格-斯二氏綜合徵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 多骨纖維發育不良 假性副甲狀腺低能症 先天小瞼裂綜合症 丑角樣魚鱗病
柯凱因氏綜合症
C型尼曼匹克氏症
吉特曼氏綜合症
李德爾氏綜合徵
肺出血腎炎綜合徵
Dravet綜合徵
岩藻糖苷貯積症
阿爾斯特倫綜合症
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
機關槍噴嚏症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
酪氨酸羥化酶缺乏症
卡恩斯-賽爾綜合徵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
神經鞘磷脂沉積病
特發性嬰兒動脈硬化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
亞硫酸鹽氧化酶缺乏
ALSTROM氏症候群
異染性腦白質退化症
遺傳性高酪胺酸血症 遺傳性果糖不耐受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 卡恩斯-賽爾綜合徵 周期性嗜睡貪食綜合徵 神經系統功能性失調 Lennox-Gastaut綜合徵 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Denys-Drash綜合徵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脂肪酸氧化作用缺陷 希佩爾-林道綜合徵 ANDERSEN氏症候群 HOLT-ORAM氏症候群 特發性嬰兒動脈硬化 小兒糖原貯積病Ⅰ型 小兒糖原貯積病Ⅱ型 小兒糖原貯積病Ⅲ型小兒糖原貯積病Ⅳ型 小兒糖原貯積病Ⅴ型 小兒糖原貯積病Ⅵ型 小兒糖原貯積病Ⅶ型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中樞換氣不足綜合症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 外胚層增生不良症 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 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 多發性骨骺發育異常 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 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症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 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 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 亞斯伯格綜合症 Bardet-Biedl氏症候群 CHARGE聯合畸形 拉塞爾·西爾弗綜合徵
面肩胛肱型肌營養不良症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5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綜合症
Léri-Weill軟骨骨生成障礙綜合症
先天性四肢切斷綜合症
先天性痛覺不敏感合併無汗症
肌抽躍癲癇合併紅色襤褸肌纖維症
原發性CD4+淋巴細胞減少症
葡萄糖轉運子1缺乏綜合徵 3-羥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 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 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 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 嬰兒型全身性玻璃樣變性 原發性肺血鐵質沉積症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 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非酮性高甘胺酸血症 亞硫酸鹽氧化酶缺乏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多症 GM2神經節苷脂沉積症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 線粒體神經胃腸型腦肌病 泛酸激酶依賴型神經退行性疾病 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徵 淋巴血管平滑肌肉增生症 小兒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 小兒尖頭並指趾綜合徵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先天性肝內膽管發育不良症 窒息性胸骨發育不良綜合症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 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多症 三甲基巴豆醯輔酶A羧化酶缺乏症 精胺丁二酸酵素缺乏症 Aicardi-Goutieres綜合徵 下丘腦功能障礙綜合徵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 小兒球形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 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 窒息性胸骨發育不良綜合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多囊腎 嬰兒型全身性玻璃樣變性 水泡型先天性魚鱗癬樣紅皮症 遺傳性細胞漿內體肌病變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 Schwartz-Jampel氏綜合徵 顱骨鎖骨發育不全綜合症 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 先天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同基因合子蛋白質C缺乏症 Wiskott-Aldrich氏症候群 布魯頓氏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 遺傳性凝血因子Ⅹ缺乏 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 克斯提洛氏彈性蛋白缺陷症 貝克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疾病(二)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