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病理性上網,對網路成癮的新稱呼,將取代以前的網路成癮的說法。有關專家稱衛生部正在進行調研,確定它的診斷標準,一旦診斷標準確立,“病理性上網”就是一種病。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網際網路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組心理性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一組生理性不適。這種異常行為屬於網路性心理障礙,它包括網路交際成癮、網路色情成癮、網路強迫成癮、網路信息成癮、計算機成癮等。
國外病理性上網的檢出率為3%—18%,國內為2%—15%。說明病理性上網正成為不容忽視的醫學問題。病理性上網的檢出率差異比較大,與研究時間、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有關。目前國內沒有公認的標準,使數據的可比性差,影響了病理性上網的病因、發病機制、預防治療的研究。許多專業人員認為病理性上網應該列入疾病分類,並且制定診斷標準。目前從臨床特點看,應該歸入ICD10其他習慣與衝動障礙。有病理性賭博、病理性縱火、病理性盜竊等。病理性上網可以作為正式診斷術語。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田成華2009年提出了“病理性上網”的初步診斷標準,這項研究是為全國測查及完善該標準提供依據而進行的,尚處於學術討論階段。
背景
著名網癮研究專家陶宏開教授在一場針對青少年網癮及犯罪的論壇上拍案而起。新媒體與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主題論壇在深圳舉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鄧維龍等領導出席論壇開幕式。
“未成年犯一半有網癮”
2010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廣東網民有4860萬人,其中青少年網民數超過一半,在3000萬左右,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廣東青少年網路傷害調研報告統計顯示,廣東青少年網路依賴(“網癮”)人數有54萬。鄧維龍介紹說,在廣東省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當中,有近50%的未成年犯存在網路依賴問題,有60%多的未成年犯受到過網路、手機等不良信息的影響。針對網路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這一問題,廣州白雲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靈成長中心主任沈家宏介紹說,目前業界準備不再使用“網路成癮”(網癮)這種說法了,改稱為“病理性上網”。衛生部正在進行調研,確定它的診斷標準,一旦診斷標準確立,“病理性上網”就是一種病。
“政府應給網監發工資”
以挽救網癮青少年而知名的社會學家陶宏開開誠布公地說。他說,雖然目前青少年犯罪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絕對數量並沒有減少,而且由於部分地方政府缺乏重視,存在人為地將數據“減少”的現象。少年犯的娛樂方式中80%都是有害娛樂,其中網遊占了重要部分。因此,政府應該竭力整頓網路環境,對網路監管加大財政投入。“有錢的事人人搶著乾,但監管是無利可圖的,所以政府應該給網監發工資!”陶宏開建言。
提出
據調查,目前我國網民數量為2.98億,其中約有4000萬未成年網民,問題青少年中,有60%-70%“病因”與網路內容有關係,這其中,又有超過10%的比例達到了“網路成癮”的範疇,而且這個比例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09年10日,由文化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主辦,常州市人民政府、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承辦的中韓網路遊戲成癮對策研討會在常州舉行,專題研討“網路成癮”課題。
會上,來自中國和韓國的5位專家分別就韓國遊戲振興政策變化、青少年網路行為中的失補償理論、網路成癮的預防與治療等話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其中,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副主任醫師田成華演講了《“病理性上網”診斷標準的初步制訂》,“病理性上網”這一概念以及相應的初步診斷標準首次在國內發布,正式標準或將於明年出台。
症狀
1. 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或者衝動,想方設法上網;
2. 把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者是緩解無助、內疚、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方法;
3. 沉溺於網路,如一直想著與上網有關的事,回憶以前上網經歷,期待下次上網;
4. 為了得到滿足,用於上網的時間有越來越長的趨勢;
5. 實際上網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
6. 上網遭到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者專業人員強烈反對;
7. 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者專業人員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
8. 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或者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
9. 若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激惹和厭煩等症狀,上網可以減輕或避免這些症狀;
10. 因上網而逐漸忽視其他的快樂與興趣;
11. 上網模式變得狹窄,即圍繞著例行公事樣的習慣和儀式,上網模式變得越來越刻板,其特點是越來越容易進行該儀式,上網時間,地點或者上網方式缺乏變化;
12. 儘管知道上網有可能產生或者加重原有的軀體或者心理問題,仍然繼續上網。
特點
病理性上網作為行為成癮的一種,雖然不具有明確的生物學基礎,但與傳統的藥物成癮具有類似的構成成分和表現,具有相似的特點。概括起來,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病理性上網-病理性上網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突顯(Salience)性質。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病理性上網-病理性上網者的思維,情感和行為都被上網這一活動所控制,上網成為其主要活動,在無法上網時會體驗到強烈的渴望。
2.情緒調節作用(Mood Modification)。上網成為成癮者應付環境和追求某種主觀體驗的一種策略,通過網路活動可以產生激惹,興奮和緊張等情緒體驗,也可以獲得一些安寧,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
3.耐受性(Tolerance)。成癮者必須逐漸增加上網時間和投入程度,才能獲得以前曾有的滿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須逐次增加毒品攝入量一樣。
4.停藥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網的情況下,成癮者會產生煩躁不安等情緒體驗和全身顫抖等生理反應。
5.衝突(Conflict)。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病理性上網-病理性上網行為會導致成癮者與周圍環境的衝突,比如家庭關係,朋友關係和工作關係的消退和惡化;與成癮者其他活動的衝突,比如學習,工作,社會活動和其他愛好等;成癮者內心對成癮行為的矛盾心態:意識到過度上網的危害又不願捨棄上網帶來的各種精神滿足。
6.反覆(Relapse)。經過一段時間的控制和戒除之後,成癮行為會反覆發作,並且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傾向。
危害
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它既沒有空間限制,也沒有時間限制。但網際網路並不是一個純淨的世界,網上色情作品泛濫,許多犯罪活動都是以網際網路為手段進行的。這告械世人,網際網路世界雖然是個奇妙的虛擬天地,但也是一個必須加倍提防的地方。成千上萬的父母也許還沒有意識到網際網路上的危險。網際網路世界充滿了陷阱,遍布著別有用心、引誘孩子走入歧途的人;孩子單純的心靈很容易被污染,而孩子和父母卻往往覺察不到。那么,怎樣讓孩子面對網際網路這個無形的、難以捉摸的世界呢?作為父母,應該和孩子努力溝通,以便共同消除網路世界帶來的危害。
現在許多孩子對網路非常迷戀。經常有家長抱怨說女兒剛滿7歲,玩起電腦網路來絕不亞於成人。在她的電腦網路里有網上流行的遊戲、MTV還有她自己的flash作品。有一天,她的嘴裡突然冒出今晚我們將擁有“激情一夜”時,家長著實被嚇了一跳。長此以往,孩子的視力、身心健康將會受到網路怎樣的影響〕維護網路安全、避免網際網路傷害我們的孩子,已成為家長和關注少兒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呼籲。
診斷標準
研究根據4個診斷標準,分別為young8項診斷標準,beard5+3診斷標準,ko的ABC診斷標準,高文斌的青少年網路成癮8條診斷標準。
症狀標準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的症狀,一是強烈的依戀性: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的心理和行為為上網這一活動所支配,上網也演變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網時間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漸加大,進而導致了個體生物鐘的紊亂。當無法上網時,會體驗強烈的渴求,甚至產生煩躁和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上網後情況好轉。上網在其生活中占主導地位,注意和興趣單一指向網路,工作、學習動機減弱,生活質量下降。二是情感淡漠:成癮者對網友如膠似漆,相比之下對有血肉聯繫的親人則顯得更為冷漠。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情緒低落時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緒隱藏起來,轉而在網上傾吐和宣洩。另外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由於家人對其上網的限制而與家人時常發生衝突。三是人際交往範圍變窄: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往往尋求較高的社會讚許性,但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遇到了相對較多的困難,從而產生嚴重的社交焦慮。網上社交的遊刃有餘與現實生活的不斷遭受挫折,兩者的反差勢必導致更多的重複上網行為。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轉入虛擬的網路空間,現實的人際關係逐漸疏遠或惡化,對周圍的人和環境採取逃避或對抗的態度。另外,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四是意志力薄弱: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雖能意識到過度上網所帶來的危害,企圖縮短上網時間,但總以失敗告終。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制戒除之後,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最後成癮行為反覆發作,並且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傾向。
嚴重程度標準因為上網喪失或明顯影響了重要的人際關係,或者失去了受教育與就業的機會,或者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學校規定(3條)。
病程標準
病程標準確定為3個月以上。
排除標準
經過研究,保留6個症狀標準,1、3、7、8、9、12。症狀條中1的靈敏度95%,特異度72%。2條靈敏度95%,特異度79%……症狀數量確定4項為宜。
嚴重程度標準:由於上網明顯影響與家人或者朋友的關係,或嚴重影響學習成績,工作表現等,或者有曠課、逃學、打架鬥毆等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校規的行為。
精神障礙共病:並非繼發於軀體精神病性障礙或者物質依賴。(診斷病理性上網54例中,多動症7例,抑鬱症7例,惡劣心境4例,情緒問題3例,品行與情緒混合障礙3例,強迫症1例,可疑邊緣人格障礙1例,適應障礙1例)。
經討論,症狀條目特點:不能控制的衝動、沉溺性、否認問題行為、復發、戒斷症狀以及不顧後果上網。前5條與病理性賭博診斷標準相似,6條與物質依賴診斷標準相似。4、11條是一致性差。2、4、6、11項對診斷的貢獻作用小被刪。4條症狀時,靈敏度79%,特異度95%,這樣可以減少誤診。過去國內提出病理性上網沒有嚴重程度,但是病理性上網區別正常上網最明顯的地方在病理性上網影響了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所以嚴重程度很重要。
產生原因
心理之因
談到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的成因,曹楊分析,一是好奇心理:網路有限的感知經驗、靈活而匿名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時空界限、廣泛的人際交往、夢幻般體驗等等無不強烈地吸引著人們,人們上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特別指出的是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對課堂之外的知識同樣有著極強的興趣,這也是青少年對網際網路最為偏愛的原因。二是補償心理:當現實與理想之間出現偏差的時候,人總是希望能尋求到合理的補償,而網路的虛擬性、自由性恰恰滿足了這種需要。網路的虛擬性為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者提供了在意識前提下實現理想的可能性,親情、愛情、抱負、情緒宣洩以及潛意識的願望都能在網路中得到實現。三是逃避心理: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承擔的社會責任,缺乏競爭力的個體採取上網來逃避。網上的言行具有匿名性、自由性,為其設定了安全的禁止。當個體遭受挫折後,面對壓力情境如工作失意、社交恐懼、失戀等,產生一些輕微的神經症狀如抑鬱或狂躁,為尋求解脫而沉溺於網路中。成癮者上網實際上是為了逃避現實世界,同時也是為了獲得一種認同感。
生理因素
還有就是生理因素使然。 網癮-病理性上網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失誤而言,就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的因素。在應試教育的指揮下,中國的孩子們在巨大的壓力下喪失了求知的欲望,機械地死讀書,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進而逃課,上網咖,沉迷網路。
解決關鍵
據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城市上網國小生比例為25.8%,國中生為30%,高中生為56%。據統計,患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的青少年網民高達10%-15%,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已成“社會病”。
為上網而逃學、離家出走、搶劫甚至猝死網咖的事件也屢屢發生。深受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之害的孩子太多了,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不僅造成本人痛苦,也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社會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網路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個社會問題。破解青少年上網成癮難題,已經成為一個擺在全社會面前的緊迫課題。
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 C T專家韓佩英在談到網癮-病理性上網愈演愈烈時談到,在她所接待的一些學生中,都不約而同地存在這個問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看不到孩子陽光的地方,卻誇大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得不到他人對自己的正確評價,便到虛擬世界中去尋找。省重點高中的一個高三學生,在聯考前就跑進了網咖,上網成癮,他對醫生說,天天分數,天天學習壓力,感覺太累了。與同學交往的時間沒有了,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釋放,孩子情緒很低落,成績急劇下降。韓佩英說,在國中、高中生中,主要的心理傾向就是獨立意識、平等意識、反叛意識增強,這時的孩子對自己評價較高,理想遠大,現實中又不一定與自己的理想願望相符合,再由於自己認知水平、經歷有限,對問題看法又不一定那么完整,對自己不能正確估價,所以有時陷於情緒不穩定狀態,成績高時沾沾自喜,成績低時自暴自棄。這時如果家長引導無方,就會加劇孩子的情緒反應。
治療效果
“戒除網癮-病理性上網”要達到的最佳效果是什麼樣的呢?是叫孩子不再上網、永遠遠離網路嗎?許多人都曾問過這個問題。 戒除網癮-病理性上網並不是“戒除網路”。讓孩子科學使用電腦網路,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人,讓家庭重拾往日歡樂,這是“戒癮”所要達到的效果。電腦網路不是洪水猛獸,簡單粗暴地反對孩子上網,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要告訴孩子電腦網路是一種工具,是給我們用的,而不單是玩的;學會用的人是聰明人,只會玩的人則是愚蠢的。
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熱線主治醫師劉月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陪孩子一同上網的經歷。孩子現在讀初一,一直想上網,但又不敢跟家長說。孩子知道:同學上網,家長都非常生氣。有一天,孩子考試考得不錯,回來後有了底氣,就對媽媽說:“媽媽,求你一件事。”媽媽說:“行,你說吧。”孩子說:“我想上網咖看看。”“行啊,你去吧,我也跟你去。”媽媽這么爽快地同意了,孩子倒挺納悶,又問了一句:“真跟我去啊!”“是啊,你不是想玩遊戲嗎,我也挺愛玩的。”其實,劉月娟陪孩子上網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想看看孩子們為什麼這么迷戀網咖。去了之後,網咖老闆也很納悶,現在家長封殺還來不及呢,還有陪著來上網的。孩子上網玩了三個小時,主動要回來:“媽媽這么通情達理,我說話也要算數,說玩3個小時就3個小時。”回來後劉月娟問孩子:“為什麼想去網吧呢?”孩子坦誠地說:“一是想玩一玩放鬆放鬆,二是同學們都在談網路遊戲這事,我聽不懂,覺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我想了解了解。媽媽今天你這樣做,我特別高興。班裡有的同學家長管得可嚴了,不讓玩,他們就利用午飯時間去網咖。如果你今天堅決不讓我去,我可能也會跟著他們去了網咖了。”
劉月娟說,網路遊戲是一把雙刃劍,宜疏不宜堵。其實家長最應該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要上網,社會和學校應該培養他們的自控力和辨別力。
如何防止孩子上網成癮,有專家認為,讓學生在現實中找到成就感和正確的滿足感是解除孩子上網成癮的根本。這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努力。首先網咖業主應該要有良心和覺悟,還要有法律來約束。另外,老師和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上網,讓孩子自身認識到“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後的危害並有“拔”出來的意願。學校應該建立健康的校園網站,讓孩子們正確使用網路這一工具。
如何防止
網路成癮-病理性上網(IAD)是否已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你正大踏步跨入信息新時代的時候,在把簇新的奔騰Ⅲ或奔Ⅳ搬進門的同時,請認真思考一下如何去安排自己(或許還有你的孩子)在鍵盤前面的時間。如果你覺得網路的誘惑太大,自己抵抗力太小,那么在此有三條具體建議,可以幫助你預防IAD:
1、不要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或者消極情緒的工具。請注意:借網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當你n小時後下網的時候,問題仍然在那兒,“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理由之二,你的上網行為在你不知不覺中已經得到了強化,你看: 上網-----注意力從現實中轉移------忘記生活煩惱,不需要幾次,你就會如同巴浦洛夫的狗記住鈴聲會帶來食物一樣,記住上網能帶來忘憂。以後,你一聽到數據機的聲音就會興奮不已。
2、上網之前先訂目標。每次化兩分鐘時間想一想你要上網乾什麼,把具體要完成的任務列在紙上。不要認為這個兩分鐘是多餘的,它可以為你省10個兩分鐘,甚至100個兩分鐘。
3、上網之前先限定時間。看一看你列在紙上的任務,用一分鐘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假設你估計要用40分鐘,那么把小鬧鐘定到20分鐘,到時候看看你進展到哪裡了。 如果嫌用鬧鐘麻煩的話,可以在電腦網路中安裝一個定時提醒的小軟體,在上網的同時打開,這樣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網時間了。
最後再次提醒你:當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馳騁的時候,你生命的一部分也許正漸漸消失在虛擬空間的某個黑洞之中。
診斷報告
關於“成癮”這個辭彙歷史上用了幾十年,八十年代開始,認為這個辭彙太含糊,就把這個詞淘汰掉了,與之相對套用了明確的辭彙——依賴。這個辭彙比較不會產生歧義。相關文獻有很多的辭彙,如上網狂,網路成癮等,含義不同。“網路使用障礙”是個普通概念,相關的條目沒有列明。在國際分類中有一部分人使用“衝動控制障礙”。關於這個有很多病例大家也聽說過,例如有些人賭博不是為了利益去的,不是為了玩,僅是一種衝動,這是一種病理性衝動。還有的人放火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好玩,還有病理性偷竊等。我們研究的這個病的表現與控制性賭博比較相近,故我們命名考慮到接近性。即在過分強烈的欲望驅使下,出現某些不當的上網行為,且達到社會規範不容或給自己造成明顯的危害的程度。比如看網路上的色情,網路聊天,交友等。有的人在看網路新聞連結,花的時間無意義,信息超載。使用網路如無問題大家肯定喜歡,大家都離不開網路。為何要作為一種病來研究?長期上網造成吃飯、睡眠不規律,對身體肯定會造成傷害,尤其是眼睛的傷害。一些人因為上網與世隔絕,和社會交往甚少,成癮後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對社會影響與網路有關係。國際上用的成癮的患病率有多少?我們的數據與韓國接近,為2.4%-15%左右。
其實這個數據沒有統一公認的標準,就是自己制訂的。中國數據低並不說明問題少。數據是不可比的,作為我們的交流就沒法可說。為了便於溝通交流,只能制訂公認的標準。最常用的有四種(詳見圖表)。並從患病率、產生的危害、病因、發病機制、治療等幾項作用。包括研究具體方法。條目庫其中有一條,即上網模式變得狹隘,還有嚴重程度標準,因為上網喪失或明顯影響了重要的人際關係,或者失去了受教育與就業的機會,違反法律法規等。就我們研究的對象舉兩個例子,所有調查者都是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精神科醫生。診斷依據:工作組對於病理性上網的操作性定義。一是對軍區總醫院79名受試者採取兩組醫師測試(見圖表),其中有54名兩名專家一致診斷為病理性上網,在症狀標準條目的頻數分析中可看出,如果一種症狀,在有病和沒病之間,我們判斷診斷標準在,這個標準不好掌握,我們先看一下我們的診斷標準,診斷是相當高的。詳見條目的頻數分析。嚴重程度標準:因為上網喪失或明顯影響了重要的人際關係影響家人和朋友關係,或者失去了受教育與就業的機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詳見病程頻數分析圖表。還有一些孩子患有其他病,如孩子患有多動症等問題,現在把研究的初步結果作一下討論。症狀標準: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或衝動,想方設法上網。經常想著與上網有關的事,回憶以前上網經歷。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即否認問題行為。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上網,但做不到,若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燥不安等。病程標準定三個月以上。定三個月的依據是有的學生在假期上網,所以我們初步定三個月,有的專家認為還不太夠,要定六個月。
許多孩子假期上網。排除標準,並非繼發於其他精神病性。刪除的條目:為了得到滿足,用於上網的時間有越來越長的趨勢。上網模式變得狹隘,即圍繞著例行公事樣的習慣和樣式。後面四條與診斷問題不大。實際上網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上網遭到家人親友同學反對。因上網而逐漸忽視其他的快樂與興趣。達到成癮後其他興趣都沒有了。有的孩子是原來的興趣沒有丟失。綜上,我們臨床精神病學的角度,初步制訂了病理性上網診斷標準。修訂後的初步診斷標準包括六項症狀標準。創新點:專業精神科醫生—醫學標準;參照ICD-10制定過程;包含症狀標準嚴重程度標準等。局限性:缺乏充分的信效度檢驗。我們的標準沒有最終訂下來,這是初步標準,沒必要現在公開宣傳,是我們的學術討論,離宣傳還有一定距離,時機成熟後會宣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