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球形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即球形細胞型白質營養不良(globoidcellleukodystrophy,GLD),又名Krabbe白質營養不良症、Krabbe病,Krabbe急性嬰兒型腦硬化、球形白細胞發育障礙症、先天性全身肌發育不全、類球狀細胞型白質腦病、類球狀細胞型瀰漫性硬化症,Krabbe綜合徵等。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是β-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減低所致腦脂質沉積病。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基本病因是β-半乳糖苷酶的缺乏或其活性減低。
(二)發病機制
半乳糖腦苷脂經過酶的催化,水解為神經醯胺和半乳糖,當酶缺乏時,半乳糖腦苷脂乃沉積於腦內,半乳糖腦苷脂是髓鞘的重要成分,在神經系統發育階段,髓鞘不斷代謝和更新,這時由於酶缺乏而半乳糖腦苷脂不能分解,就沉積在細胞中並呈球形,腦白質就出現大量含有沉積物的球形細胞,腦內酶活性是正常的10%。
症狀
小兒球形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的症狀:
智力減低肌張力減低癲癇的全身強直-陣攣發作眼球震顫高熱共濟失調視神經萎縮易激惹痴呆腱反射亢進
患兒初生時正常,於嬰兒期約4個月開始起病,早期有肌張力減低,易激惹,病情進行性加重時,出現肌張力增高,四肢伸直,腱反射亢進,有病理反射,智力很快減退,常有癲癇發作,呈陣攣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視神經萎縮,眼震和不規則高熱是本病兩個特點,病程進展較快,最後呈去大腦強直狀態,對外界反應完全消失,常在2歲以內死亡。
有些病例發病較晚,病程較長,於2~5歲起病,3~8歲間死亡,主要症狀是偏癱,共濟失調,視力障礙,以後出現痴呆,癲癇發作,腦電圖可見廣泛慢波,肌電圖示神經傳導延長,腦脊液常有蛋白增高。
飲食保健
注意平時吃一些營養含量高的食物。
預防
雜合子的檢查可用3H標記的半乳糖腦苷脂做基質以測定血清中酶活性,遺傳諮詢很重要,產前診斷已有可能,通過測定羊水細胞酶活性可進行產前診斷,也可用絨毛進行酶學產前診斷,據此可做好遺傳病預防工作,必要時終止妊娠。
治療
(一)治療
酶的補充是可能的,但酶如何通過血腦屏障仍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有待解決,才能獲得療效。目前主要是支持療法和抗驚厥。
(二)預後
多數病例預後較差,常在1~2年內死亡。多死於延髓性麻痹、去大腦強直及其他的併發症等。
檢查
小兒球形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檢查項目:
腦脊液蛋白肌電圖β-半乳糖苷酶試驗尿常規血常規腦脊液常規檢驗(CSF)肌電圖腦電圖檢查
腦脊液蛋白正常或增高,電泳可見白蛋白和α2-球蛋白增高,β1-和γ-球蛋白降低,但β-球蛋白顯著減少,膠金試驗正常。
本病確診是根據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測定,雜合子的酶活性在正常與患者之間,遺傳諮詢很重要,產前診斷已有可能,通過測定羊水細胞酶活性可進行產前診斷,也可用絨毛進行酶學產前診斷。
腦電圖可見廣泛慢波,肌電圖示神經傳導延長,頭部CT或MRI檢查可見腦的對稱性白質病變,晚期可見腦萎縮,腦室擴大。
診斷鑑別
根據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內半乳糖腦苷酶的活性測定可以確診,出現明顯的體溫調節障礙,進行性的智慧型減退,錐體束症狀和體徵及視力障礙等,應考慮本病,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測定可確診。
本病徵與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相似,臨床上均有精神運動發育倒退,明顯的皮質脊髓束和皮質延髓束體徵,病初腱反射消失為突出表現,與嗜蘇丹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鑑別,在於後者沒有末梢神經的受累,通常發病較晚,未找到特異的生化異常。
併發症
智力減退,出現痴呆,常有癲癇發作,視神經萎縮,不規則高熱,最後呈去大腦強直狀態,偏癱,共濟失調,多在3~12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