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皰性表皮鬆解是由Koebner在19世紀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繪一種不留瘢痕的水皰性皮膚病。隨後用於描述一組以皮膚和黏膜對機械損傷易感並形成大皰為特徵的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為一組典型的侵及皮膚基底膜區的疾病內臟器官也可累及。
臨床上病情表現出極大的變異性。同時,基因雜合性也很明顯,有常染色體顯性和隱性遺傳。異常的傷口修復可導致慢性損害和結痂,轉移性癌也常見對大皰性表皮鬆解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其研究手段主要是通過分子克隆編碼一些維持皮膚層次結構完整的關鍵蛋白基網。
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五,年幼患者被稱為“蝴蝶寶貝”,他們的皮膚據稱如蝴蝶翅膀般脆弱。
病因
單純型、營養不良型和交界型。這些類型的區別在於水皰在皮膚中的深度。
單純型
系顯性遺傳。皮損為大小不等的大皰和水皰,無棘層松解征,愈後不留瘢痕,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受累患兒生長發育正常。毛髮、甲、齒、黏膜很少受累。至青春期可獲改善。
顯性發育不良型
損害為鬆弛的大皰,棘層松解征陽性,愈後留下萎縮性瘢痕,常伴發粟粒疹,有色素障礙。身體和智力發育正常。毛髮、牙齒常不累及。有時有魚鱗病、毛周圍角化症、多汗或厚甲等。
隱性發育不良型
損害除鬆弛的大水皰外,常有血皰,棘層松解征陽性,愈後留下萎縮性瘢痕和色素障礙,黏膜易受累。隨侵犯部位不同,可有失音、吞咽困難、唇齦攣縮等表現。並有甲和牙齒髮育不良,毛髮脫落及侏儒、爪手、假性並指等畸形。有癌變傾向。
根據出生後發病,水皰特點等可以診斷。應與兒童類天皰瘡、尋常型天皰瘡、膿皰瘡等鑑別。先天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一組以皮膚上出現水皰大皰為特點的遺傳性皮膚病。
發病機制
疾病的分子病理生理學 ;角蛋白多肽的突變位點與單純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的嚴重性之間有密切關係。D-M型角蛋白突變位於多肽中央螺鏇桿區的氨基(1A)或羥基(2B)端,K型突變的位置較傾向於桿區的中央部分w-c型突變位置經常或者位於桿區的非螺鏇連線(L12)區,或位K5的前端。
1.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EBS)遺傳學基礎 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患者角蛋白K5及K14基因的分析,發現了角蛋白三種主要亞型的突變。功能研究顯示這些突變導致了,疾病。此病基因定位於染色體12qll~q13或17q12~q21角蛋白K5和K14分別位於兩個位點。因此,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因特異性基本角蛋白基因缺陷引起。已報導的大多數病例存在這兩角蛋白基因編碼區的點突變。然而,基因缺陷也可能位於K5和K14基因以外。
2.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dystrophic)遺傳學基礎 在正常皮膚,Ⅶ型膠原分了形成反向二聚體通過重疊的羧基末端連線起來。這種聯結通過鏈內的二硫鍵加強。這種穩固的Ⅶ型膠原分子側向聚集形成錨原纖維。這樣Ⅶ型膠原合成後,進一步裝配成錨原纖維因此在轉錄或翻譯水平影響Ⅶ型膠原合成或干擾其超分子裝配成錨原纖維的突變都可表現為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3.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JEB)遺傳學基礎 與前兩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中觀察到的基因純合性不同,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顯示很高程度的基因雜合性認為至少六個不同的基因與其發病有關。在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JEB),水皰發生在真皮表皮交界的基底膜內,即透明帶或重疊的半橋粒水平。電鏡下,觀察到半橋粒錨絲複合體區有異常。對大量致死性和非致性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患者的研究發現,編碼錨細絲蛋白-層粘連蛋白5的3個組成多肽α3、β3和β2的3個基因發生特異突變。
臨床表現
1.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EBS) 是以表皮內水皰為特徵,主要由角蛋白突變所引起的一組遺傳性皮膚病,侵襲1/4萬人群。根據臨床的嚴重性進一步分成不同亞型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家族的外顯率高,且它最嚴重的亞型,疾病在出生時就表現明顯。2.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在水皰形成後癒合常伴有瘢痕和粟粒疹形成。因錨絲Ⅶ型膠原突變而致表皮下水皰。主要包括4種亞型,即Cockayne Touraine顯性遺傳型Pasini白色丘疹樣顯性遺傳型、局限型隱性遺傳型和泛發性隱性遺傳型。此外,還有一些罕見亞型。如Bart綜合徵,新生兒暫時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
3.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JEB) 至少存在6種臨床、亞型,最常見的有3型,Herlitz型、mitis型和泛發性良性營養不良型(GABEB)。
併發症
1.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的隱性遺傳型,嚴重型(ITS-RDEB)最嚴重的合併症是在慢性糜爛區域發展為鱗狀細胞癌。高於50%的TTS-RDEB患者在30歲左右時發展為此癌,許多死於癌轉移。
2.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JEB)的Herlitz型,常合併有氣管水皰、狹窄或阻塞聲音嘶啞是早期嬰兒惡化的徵兆。顯著的生長遲緩和頑固性混合性貧血使治療更加困難患兒常死於敗血症、多器官衰竭和營養不良。
病例分析
1、單純型:系顯性遺傳。皮損為大小不等的大皰和水皰,無棘層松解征,愈後不留瘢痕,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受累患兒生長發育正常。毛髮、甲、齒、黏膜很少受累。至青春期可獲改善。
2、顯性發育不良型:損害為鬆弛的大皰,棘層松解征陽性,愈後留下萎縮性瘢痕,常伴發粟粒疹,有色素障礙。身體和智力發育正常。毛髮、牙齒常不累及。有時有魚鱗病、毛周圍角化症、多汗或厚甲等。
3、隱性發育不良型:損害除鬆弛的大水皰外,常有血皰,棘層松解征陽性,愈後留下萎縮性瘢痕和色素障礙,黏膜易受累。隨侵犯部位不同,可有失音、吞咽困難、唇齦攣縮等表現。並有甲和牙齒髮育不良,毛髮脫落及侏儒、爪手、假性並指等畸形。有癌變傾向。
4、交界型:罕見,生後就有大面積的水皰、大皰及糜爛,大多數患兒在2歲內死亡。
診斷
1.為了正確診斷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需做皮膚活檢。皮膚活檢的超微結構分析可以明確皮膚中裂隙的位置,因此將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同其他類型的EB區別開來。它也可進一步區別其他水皰性皮膚病,例如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EH),它在病理上與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相似但侵犯表皮基底細胞上層而不是基底細胞層。在少數病例中,此方法也被用做產前診斷。現在對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遺傳學基礎的理解使產前遺傳學諮詢成為可能,它可在孕早期進行,對胎兒的危險比皮膚活檢小。2.突變分析在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產前診斷中的套用 就遺傳諮詢、依據DNA的產前診斷和基因治療而言,準確了解不同亞型營養不良型大皰表皮鬆解症的致病突變基因可用來解釋一些問題。
鑑別
1.新生兒膿皰瘡 極易傳染可呈流行性。
水皰易破裂內容迅速變為膿性,可查見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炎症顯著,易於治癒。
2.皮膚卟啉病 水皰多見於於背、面部、耳等曝光部位對光敏感。可見多毛,常伴發肝損害尿及糞中尿卟啉及糞卟啉增高。
3.兒童線狀IgA大皰性皮病 發病不限於摩擦部位無遺傳史,愈後不留萎縮性瘢痕。直接免疫螢光檢查可見IgA沿基底膜帶呈線狀沉積。
4.新生兒天皰瘡 往往泛發全身,皰壁鬆弛,用抗生素可迅速控制。
5.大皰性丘疹性蕁麻疹 常伴有明顯的瘙癢,且有水腫性丘疹存在。
6.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可由藥物、感染、卟啉病,澱粉樣變等引起,常伴有相關疾病的其他表現。
治療方法
大皰性表皮鬆解的治療主要針對其繼發感染,原則為精心護理,保護局部,避免外傷、摩擦受熱防止繼發感染。生活在涼快的環境中並避免高溫對一些患者是有益的。因為在出生時或嬰兒早期發病,大多由創傷引起,對患兒的護理是困難的例如避免引起創傷的活動。
預後
1.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EBS),儘管一些患者水皰非常嚴重,但很少危及生命。因為局限性皮膚屏障功能喪失,易於繼發感染皰疹樣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最嚴重的一型,因為水皰裂隙位於表皮內,愈後不留瘢痕。指(趾)甲可能脫失,但通常可再生。
2.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的隱性遺傳型臨床表現多樣。嚴重型損害具致殘性,稱為Hallopeau-Siemens(TTS-RDEB)型ITS-RDEB最嚴重的合併症是在慢性糜爛區域發展為鱗狀細胞癌高於50%的TTS-RDEB患者在30歲左右時發展為此癌,許多死於癌轉移Bart綜合徵為DDEB的臨床亞型預後較好。
3.交界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JEB)的Herlitz型,又稱為致死型和gravis型,常不能存活過嬰兒期,40%多在出生後1年內夭折。是所有大皰性表皮鬆解症中最嚴重的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