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介紹
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皮膚具備著近乎完美的生理保護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覺作用、調節體溫、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維護機體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膚病是皮膚感染病與過敏性皮膚炎占大部分,不過隨著老化的退行性變化之老人性皮膚病,皮膚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膚病,另外需注意因藥物治療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種皮膚障礙。我國人口多,患皮膚病的患者也多。西醫病因
皮膚病的發生,可能與某種或多種因素相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般因素
(1)種族、性別與年齡:皮膚病的發病率可因為這些因素的差異而不同.如白種人基底細胞上皮瘤發病率高於有色人種,SLE等結締組織疾病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中老年皮膚腫瘤發病率較高。(2)職業與個人衛生:職業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可誘發某些皮膚病,如農業勞動中患尾蚴皮炎,個人衛生講究較好則感染性皮膚病大為減少。
(3)季節與社會因素:隨著季節變化,各病種比例亦有一定改變,如夏季真菌性皮膚病增多,冬季凍瘡、銀屑病增多。社會風氣的淨化、全國範圍內的大力防治可減少傳染性疾病的蔓延。
常見病因
(1)理化因素: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
(2)生物因素: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象皮腫等。
(4)遺傳: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徵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另外,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膚病從而影響疾病轉歸。如過度搔抓繼發感染:熱水燙、肥皂水洗、用藥不當加重濕疹病變;曝曬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中醫病因
祖國醫學以為,中醫外科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以下幾種,各因素可單獨或幾種因素同時致病。
一、外感六淫邪毒
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間接地侵害人體,發生各類外科疾病。《外科啟玄》說:“天地有六淫之氣,乃風寒暑濕燥火,人感受之則營氣不從,變生癰腫疔癤。”六淫致病因素,只有在人體抗病能力低下的情況下,才能成為發病的條件,如《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風雨寒暑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有時六淫邪毒的毒力特彆強盛,超過了人體正常的抗病能力,也能成為外科各病的發生和發展條件。
六淫邪毒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如春季多風溫、風熱,風為陽邪,善行而速變,故發病迅速,多為陽證;風性躁烈,風性上行,多侵犯人體上部,如頸癰、頭面丹毒、癮疹等病。風邪致病特點,其腫宣浮,患部皮色或紅或皮色不變,走注甚速,常伴惡風、頭痛等全身症狀。
夏季多暑熱,且暑多夾濕,由於暑熱外受,蘊蒸肌膚,汗出過多,或汗出不暢,以致暑濕逗留,易生痱,復經搔抓,破傷染毒,即可形成暑癤,甚至發生暑濕流注。皮膚經常處於潮濕的環境下,影響氣通達於肌表,而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更易為外邪所侵。此外,在炎夏季節,汗出過多,更因睡眠不足,飲食減少,都是降低人體全身抗病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炎夏季節,瘡瘍的發病情況就高於其他季節。暑為陽邪,具有熱微則癢,熱甚則痛,熱勝肉腐等特徵,故其致病特點,多為陽證,患部焮紅腫脹,糜爛流膿或伴滋水,或癢或痛,其痛遇冷則減,常伴口渴胸悶、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狀。
秋天多燥,燥有涼燥與溫燥之別。在外科的發病過程中,以濕燥者居多,燥邪易致皮膚乾燥皸裂,外邪乘機侵襲,易致生癰或引起手足部疔瘡等病。燥邪致病的特點,易侵犯手足、皮膚、黏膜等部位,患部乾燥、枯槁、皸裂、脫屑等,常伴口乾唇燥、咽喉乾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狀。
冬天多寒,侵襲人體而致局部氣血凝滯,血脈流行失常,故易生凍瘡、脫疽、流痰等病。寒為陰邪,故其病一般多為陰證,常侵襲人之筋骨關節,患部多表現為色紫青暗,不紅不熱,腫勢散漫,痛有定處,得暖則減,化膿遲緩,常伴惡寒、四肢不溫、小便清長等全身症狀。火邪的特徵屬“熱”,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兩者僅有程度上的差別,一般說火邪為熱邪的發展。其為病大多由於直接感受溫熱之邪所引起,如疔瘡、癰、有頭疽、藥疹、丹毒等病;火為陽邪,故其病一般多為陽證,患部多表現為發病迅速,來勢猛急,*紅灼熱,腫勢皮薄光澤,疼痛劇烈,容易化膿腐爛,或有皮下淤疹,常伴有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乾結等全身症狀。以上各種外邪.可以單獨致病,也可由於氣候的變化無常,造成兩種以上的病邪同時致病。
此外,前人更認識到風、寒、暑、濕、燥等病邪所致的外科疾病,有的在初起階段,並不都具有紅熱的現象,待至中期,才能顯現,此時,即稱謂“五氣過極,均能化熱生火”。理解到外科病的發生之後,病理過程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並認為外科中的瘡瘍發病,尤以“熱毒”、“火毒”最為常見。所以《外科心法要訣·癰疽總論》說:“癰疽原是火毒生。”
二、感受特殊之毒
特殊之毒包括蟲毒、蛇毒、瘋犬毒、漆毒、藥毒、食物毒和疫癘之毒。外科疾病中,可因蟲獸咬傷、感受特殊之毒而發病,如毒蛇咬傷、狂犬病、疫疔等病;蟲螫刺咬傷後可引起蟲咬皮炎或毒蟲咬傷病;某些人由於稟性不同,接觸漆後面發漆瘡;服用某種藥物後的中毒,或因稟性不耐而引起某些皮膚病。至於疫癘之毒,其所引起的外科疾病,發病急劇,且具有傳染性。如瘡瘍中的痄腮,如無名腫毒:尚有金刃竹木創傷或蟲獸咬傷後所致的瘡瘍亦屬毒,如觸毒、外傷染毒。由毒而致病的特點,發病急驟,有的具有傳染性,患部掀紅灼熱,疼痛劇烈或麻木不仁;有的很快侵及全身,常伴有發熱、口渴、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狀。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實踐過程中,觀察到某些致病因素,不能概括在六淫之中,而另創了毒邪的發病學說,這也是外科病因學方面的一個發展,為後世提供了辨證和治療的依據。
三、外來傷害
凡跌扑損傷、沸水、火焰、寒凍等,均可直接傷害人體,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熱勝肉腐等,而發生淤血流注、水火燙傷、凍傷等外傷性疾病。同時,亦可因外傷而再感受毒邪發生手足療瘡、腋癰、頸癰、破傷風等。或因損傷後,以致筋脈淤阻,氣血運行失常,而發生靜脈炎、脫疽等病。總之,外來傷害的發病因素,都是易於掌握的。
四、情志內傷
情志是指人體的內在精神活動,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類,故又稱謂七情。
如果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了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可使體內的氣血、經絡、臟腑的功能失調,就會發生外科疾病。
《瘍科心得集》認為外科病,“發於髒者為內因,不問寒熱虛實,皆由氣鬱而成”。例如郁怒傷肝,肝氣鬱結,郁久生火,肝鬱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以致氣鬱、火郁、痰濕阻於經絡,氣血凝滯,結聚成塊,形成瘰癧{再如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若產婦過度精神緊張,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積滯,乳絡不暢,有利於邪熱的蘊蒸,以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導致乳癰的發生;又如癭病,由於憂恚的情志內傷,以致肝脾氣逆,臟腑失和而生。
至於腫瘤的發病,更與情志內傷有關,朱丹溪指出,是由於“憂思恚怒,氣鬱血熱與火凝結而成”。總之,由情志內傷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發生在乳房、胸脅、頸之兩側等肝膽經部位,患處腫脹或軟如饅,或堅硬如石,常皮色不變,疼痛劇烈,或伴精神壓抑、性情急躁、易怒、喉間梗塞等證。
五、飲食調節
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調,濕熱火毒內生,同時感受外邪就易發生癰、有頭疽、疔瘡等疾病。由飲食不節、脾胃火毒所致的癰、有頭疽、疔瘡等病,較之單由外邪所引起的更為嚴重,所謂從外感受者輕,臟腑蘊毒從內而發者重,如消渴病之合併有頭疽。叉如飲食不節,胃腸運化失職,糟粕積常伴大便秘結、胸腹脹、胃納不佳、舌苔黃膩等全身症狀。
六、房室損傷
主要指早婚、房勞過度與婦女生育過多等因素,導致腎精耗傷、腎氣虧損、沖任失調,或因小兒先天不足、腎精不充,這些均能引起身體衰弱,易為外邪所致,而發生外科疾病。腎主骨,腎虛則骨骼空虛,風寒痰濁,乘隙入侵,而生流痰;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灼津為痰,痰火凝結,而生瘰癧。瘰癧治癒之後,每因體虛而復發,尤以產後更為多見,亦由腎虛所致。肝腎不足,寒濕外受,凝聚經絡,痹塞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而成的脫疽,有的患者伴有陽痿,說明此病與腎虛有關。沖任不調,營血不足,生風生燥,肌膚失養,可形成癮疹。由房室損傷而致的外科病,大多為慢性疾患,病變可深入骨與關節,虛寒證象較多,患部腫脹不濕,不紅不熱,隱隱作痛,化膿遲緩,或見陰虧火旺之證,患部皮色暗紅、微有灼熱,常伴腰酸、遺精、神疲乏力、眩暈、畏寒、月經不調、經閉等全身症狀。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與其發病部位有著一定的聯繫。例如:凡發生於人體上部(頭面、頸項、上肢)的,多因風溫、風熱所引起,因為風性上行;凡發於人體中部(胸、腹、腰背)的,多因氣鬱、火郁所引起,因為氣火多發於中;凡發於人體下部(臀、腿、脛足)的,多因寒濕、濕熱所引起,因為濕性下趨。按人體部位辨證求因,是清代《瘍科心得集》作者高錦庭氏之心得與總結。以上是一般的情況,但在診斷時,必須結合局部及全身症候及追詢病史等,綜合分析病因,探討病機,不能單純地拘泥於部位。
季節誘因
春天誘因
春天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為什麼這個季節容易誘發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炎、嬰兒濕疹等過敏性皮膚病?該類疾病病程較長,經常反覆發作,臨床表現為在身體各部位出現丘疹、紅斑、風團、水皰等多形性皮損,嚴重者可有紅腫或滲出,瘙癢較劇。
內在因素
內因是患過敏性疾病的人,大部分先天稟賦過敏體質,與遺傳有一定關係,這類人容易患蕁麻疹、濕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春季天氣變化無常,空氣濕度大,空氣中的粉塵、粒子凝聚難以消散,如體質過敏的人吸入或接觸這些有害物質可誘發過敏性皮膚病。另外春天是花開季節,如果吸入或接觸植物花粉也可誘發。因此,天氣潮濕,接觸或吸入粉塵、花粉是誘發過敏性皮膚病的主要原因。對過敏性皮膚病的防治,一是平素體質過敏的人,春季要注意天氣變化,大霧或潮濕天氣早晚減少外出活動,或少去樹木花草較多的地方。以免接觸各種粉塵或花粉。二是注意清淡飲食,忌食蝦蟹等高蛋白及油膩食物。三是積極查找病因,對症治療。各種過敏性疾病誘發原因可能都不同,如果找不出病因,經常反覆發作,給治療造成困難。
冬季誘因
誘因一,皮膚乾燥
冬季人們的皮膚經過風吹、寒冷等因素,很容易出現乾燥、起皮以及瘙癢等情況。人們這個時候用手抓撓的話,很容易導致真菌感染,從而誘發皮膚病。
誘因二,飲食因素
冬季天氣,大多人喜好食用一些,火鍋、肉、飲酒等來進行取暖,熟不知這些情況也會對於敏感的皮膚產生刺激,從而誘發過敏、寒冷性蕁麻疹等皮膚病。
誘因三、氣溫低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冬季的氣溫普遍較低,而寒冷、低溫等情況,便可誘發牛皮癬等病的出現,所以在冬季做好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誘因四、美白、護膚品濫用
冬季人們認為沒有陽光的強烈照射,認為這個季節是美白的好時候,往往人們都喜好塗抹一些美白、護膚的產品,因為濫用護膚品,很可能誘發痤瘡、過敏、毛囊炎等皮膚病。
誘因五、保暖衣導致
現如今有許多保暖衣的質地不合格,保暖衣採用化學纖維等則不適合直接接觸皮膚來穿著,在保暖衣的選擇上,人們應該要選擇純棉質地的來進行穿著。
誘因六、昆蟲叮咬
昆蟲叮咬性皮炎多發生在皮膚暴露部位,有一種翅鞘目性小蟲子,會飛,是寵物貓狗的糞便沒有按時清理所生,如果叮咬在人體的皮膚上,就會引發一種昆蟲性皮炎,非常瘙癢,所以,夏季到來要積極預防。
生活誘因
誘因一、戴首飾
人們常戴的金屬項鍊,不少是K金首飾,在製作過程中,這些金屬中都按比例摻入了少量的鉻、鎳、銅等其他金屬。天熱時人體汗液增多,汗液里的水分可導致仿真首飾表面的少量硫酸鎳溶解,皮膚吸收後發生過敏反應,從而誘發皮膚病。
誘因二、化妝品
據衛生部近幾年對化妝品皮膚病監測情況顯示,化妝品皮膚病呈逐年增多的趨勢,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至40歲。其中,以化妝品接觸性皮炎最為常見,其他是化妝品皮膚色素異常、化妝品痤瘡等。
誘因三、隱形文胸
一種與皮膚顏色和質感很接近,緊貼皮膚穿著的隱形文胸正在流行,因為其沒有了肩帶和背帶,直接貼上在皮膚上,不用擔心文胸背帶悄然滑出,深得那些喜歡著露背裝的女士的青睞。然而醫生卻提醒,因為隱形文胸比較特殊的質地和穿著方法,穿著不慎很容易引起如痱子、濕疹、接觸性皮炎這樣的皮膚病,給身體造成傷害。
誘因四、染髮
目前名目繁多的染髮產品也是造成女性皮膚過敏的一大元兇。因為染髮劑的主要成分是苯胺。一旦染髮者對苯胺過敏,就會出現頭疼、頭皮腫大等症狀。由於對染髮劑不存在防備心理,人們往往要過很長時間才發現過敏源,而導致過敏現象越發嚴重。
誘因五、計算機
越來越多的OFFICE女性遭遇共同煩惱:原本光潔的皮膚時常莫名其妙地出現許多痘痘或色斑。儘管不少人不同意將這些情況與操作電腦掛鈎,但是醫生還是把這種症狀歸結為計算機皮膚病。
誘因六、睡涼蓆
夏季人們習慣睡涼蓆,有的人在身體接觸涼蓆的部位出現刺癢,並起小紅疙瘩。這是涼蓆導致的蟎蟲皮炎症狀。原來,涼蓆的縫隙中很輕易寄生蟎蟲等,它在人的皮膚上叮咬,就會出現紅腫的小紅疙瘩,從而出現刺癢、疼痛感。因此,涼蓆除經常用溫水擦洗外,還應時常放在陽光下晾曬。身體愛出汗的人,睡前最好在涼蓆上墊一層吸汗的棉布。除了蟎蟲叮咬外,有些人對草、蘆類涼蓆也有過敏反應,皮膚上會出現豆粒大淡紅色疙瘩,奇癢難忍。這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病。有過敏反應的人宜睡竹製或藤製涼蓆。
誘因七、花露水與防曬霜
夏天很多人使用花露水防痱避蚊,有的人對花露水的成分過敏,用後皮膚出現發紅起丘疹等反應。接觸性皮炎是一種遲發性變態反應,發病有一定潛伏期,首次接觸往往幾天后才出現症狀。因此,對於一種新花露水,第一次使用時噴的面積不要太大,幾天后未出現皮膚異常,再大面積使用。防曬霜也是如此,最好先在手腕上方的皮膚上搽幾天,沒有反應再往面部搽抹。
疾病分類
分類
皮膚病種類繁多,牛皮癬(銀屑病)、白癜風、紅斑狼瘡為三大皮膚病。大約有1000多種皮膚病。常見的皮膚病有銀屑病、白癜風、皰疹、酒渣鼻、膿皰瘡、化膿菌感染、疤痕、癬、魚鱗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禿、脫髮、嬰兒尿布疹、雞眼、雀斑、汗皰疹、蟎蟲性皮炎、濕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膚瘙癢、脫毛、黃褐斑等
1、真菌病:常見的有手腳癬、體股癬及甲癬(灰指甲)。
2、細菌性皮膚病:常見的有丹毒及麻風。
3、病毒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皰疹。
4、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
5、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尋麻疹及多型紅斑;藥物反應,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黴素過敏。
7、物理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曬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雞眼。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常見的有銀屑病(牛皮癬)、單純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結締組織疾病: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膚病:常見的有天皰疹、類天皰疹及掌跖膿皰病。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黃褐斑、雀斑樣痣、Riehl黑變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發黑子病、顏面-頸部毛毛囊性紅斑黑變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皺部網狀色素異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風、無色素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貧血痣等。
13、化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毛髮紅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膚病: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及臭汗症;
15、寄生蟲、昆蟲、動物性皮膚病;
16、毛髮、甲皮膚病:多毛症、禿髮、脂溢性禿髮、腋毛癬、皮脂溢出症、斑禿、老年白髮、精神緊張性白髮病、少白頭、漏斗部毛囊炎、膿腫性穿掘性頭部毛囊周圍炎、甲板營養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縱裂、甲層裂症、脆甲症、橫溝甲、厚甲症、鉤甲、甲剝離症、杵狀甲、點狀甲、甲外傷、甲周腫痛。
17、其他:酒渣鼻、痤瘡、多發性癤腫、、手足脫皮症、老年瘙癢、妊娠皮膚瘙癢、川崎氏病(急性發熱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足菌腫、無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繭)、凍瘡、多形性日光疹、褥瘡、狐臭、腳臭、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贅、瘢痕、皮膚枯萎症、肉芽腫性皮膚鬆弛症;
18、遺傳性皮膚病
19、各種疣;帶狀皰疹、單純皰疹、麻疹、傳染性紅斑、小兒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樣疹、風疹、幼兒急疹等。
介紹
濕疹
(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治療可以使用濕立康治療。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鏇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製品在生活中的套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黏膜由於接觸外界物質,如化纖衣著,化妝品、藥物等等而發生的炎性反應。其臨床特點為在接觸部位發生邊緣鮮明的損害,輕者為水腫性紅斑,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嚴重者則可有表皮鬆解,甚至壞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適當處理,可以速愈,否則可能轉化為濕疹樣皮炎。
可引起接觸性皮炎的物質很多。有些物質在低濃度時有致敏性,在高濃度時有刺激性和毒性。按其性質可分為3類,1、動物性:動物毒素,昆蟲分泌物、毒毛等。2、植物性:花粉、植物葉、莖、花及果實等。3、化學性:是引起接觸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屬及其製品、塑膠、橡膠、香料等。
本病發病急,在接觸部位發生境界清楚的水腫性紅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皰;皰壁緊張、初起皰內液體澄清,感染後形成膿皰;水皰破裂形成糜爛面,甚至組織壞死。接觸物若是氣體、粉塵、病變多發生在身體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頸部等,皮炎境界不清。有時由於搔抓將接觸物帶至全身其他部位,如外陰、腰部等,也可發生類似的皮炎。機體若處於高度敏感狀態,皮損不僅限於接觸部位,範圍可很廣,甚至泛發全身。自覺症狀輕者瘙癢,重者灼痛或脹痛。全身反應有發熱、畏寒、頭痛噁心及嘔吐等。病程有局限性。去除病因經適當治療1-2周后可痊癒,但如再接觸致敏原可再發作,反覆接觸,反覆發作。如處理不當可發展為亞急性或慢性炎症,局部呈苔癬樣病變。
臨床症狀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常反覆發作;
2、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噁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症狀等;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水痘:按臨床表現,屬於水皰型;按病毒特點,屬DNA病毒-小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前驅期較短,不超過24小時即出疹。皮疹先發於軀幹,漸波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後迅速成丘疹,數小時後即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可為橢圓形,皰壁薄易破,2~3天干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病程2周。在兒科中可見的異型有大皰型水痘及新生兒水痘。偶爾發生少見的併發症有水痘腦炎、肺炎、急性腦病等(我們60~80年代曾搶救過多例水痘合併重症腦炎,現幾乎未見)。
6、麻疹:按病毒種類屬於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9~11天,前驅期通常3天左右,熱度上升,卡他症狀明顯。發疹的部位從耳後-面頸-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態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間可見正常皮膚。還可有內疹出現,那就是發病1~2天后在頰黏膜發生koplik斑。常合併支氣管肺炎、喉炎、腸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7、風疹:屬於小DNA風疹病毒引起,多發於幼兒,潛伏期5~20天,發病前可有輕度發熱,發疹情況從面部-軀幹-四肢,疹形為淡紅色斑疹或丘疹,內疹表現為軟齶斑疹或瘀點,合併頸及枕後淋巴結腫大。
8、幼兒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薩奇病毒)所致,又稱嬰兒玫瑰疹,或稱第六病。多見6個月-2歲,潛伏期10-15天,無前驅症狀,常突發高熱,體溫上升至39~40度,3~5天體溫驟退時出疹,先發生頸部-軀幹-上肢下腿-面部。疹形為玫瑰紅色斑丘疹,無內疹。合併有頸,枕後淋巴結腫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氣管炎。
9、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薩奇A16病毒為主,有時為柯薩奇A2,A4,A5,A10引起。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最多,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全身症狀輕,發疹前可有微熱,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發疹特點是指(趾)背面及側緣有水皰,口腔的硬齶、頰部齒齦及舌部出現疼痛性水皰,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狀或橢圓形,皰壁薄,內容清,呈珠白色。水皰數目不多,但亦可見50個以上,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
10、傳染性軟疣:由痘病毒中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潛伏期14~50天,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發生臘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小體。數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個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續幾年者。
11、臨床的特殊類型:
A、蛋白湅蕁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過腸黏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體反應;
B、寒冷性蕁麻疹又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
C、熱性蕁麻疹又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接觸熱水後在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D、膽鹼能性蕁麻疹,在熱、精神緊張和運動後誘發,多見於軀幹和四肢近端,皮損為主1~2mm大小的風團,周圍有紅暈;
E、日光性蕁麻疹,女性發病較多,暴露日光後發病,皮疹局限於暴露部位;
F、壓迫性蕁麻疹,在較重和較久壓迫4-6小時後發病,受壓部位出現瀰漫性、水腫性、疼痛性斑塊;
G、水源性蕁麻疹,在接觸水和汗水後於毛孔周圍引起細小劇癢風團;
H、血清病性蕁麻疹,其病因為接觸異體血清、疫苗、藥物等,引起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病;
I、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發生於月經前期和中期,是由黃體酮所致。
12、銀屑病(牛皮癬):
A、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是表皮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區域內可見中性白細胞構成的小膿腫,稱Munro氏小膿腫。顆粒層明顯減少或消失。棘層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寬,可與鄰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頭延呈杵狀,其上方棘層變薄。乳頭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臨床上出現Auspitz氏征。周圍可見淋馬細胞,嗜中性白細胞等浸潤。
B、關節炎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與上述尋常型銀屑病相同。
C、紅皮病型銀屑病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炎症反應比較明顯,真皮上部水腫顯著,其他與尋常型銀屑病基本相似。
D、膿皰型銀屑病人與連續性肢端皮炎的病理變化的特點是在表皮內形成較大膿皰即Kogoj膿皰,主要在表皮上部,皰內主要為中性白細胞,其他變化與尋常型銀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較輕。
E、掌跖膿皰病的病理變化為表皮內單房性膿皰,皰內有大量中性白細胞,少量單核細胞,真皮淺層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浸潤。
食物與人體皮膚的健康也是休戚相關的。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可導致某些疾病已不是鮮為人知。但是營養素的缺乏促使某些皮膚病的發生仍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皮膚病有很多種:如各種皮炎、濕疹等,這些病都於營養素缺乏相關。凡與營養缺乏有關的皮膚病患者,一定要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質,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經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雜糧。
皮膚癌
概述
皮膚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種中卻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超過所有其他惡性腫瘤的總和。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皮膚癌的發病率至少達650/10萬,在美國的高加索人中,皮膚癌的發病率亦高達165/10萬,為我國發病率的100倍。在皮膚癌中以基底細胞癌最多見,占60%以上。各類皮膚癌的早期表現多為紅斑狀皮損,伴有鱗片狀脫屑或痂皮形成,僅憑肉眼觀察非但難以區分其組織學類型,而且易與牛皮癬 濕疹等良性皮膚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學檢查才能確診。目前,正確、科學的治療,治癒率很高,患者無需“談癌色變”。
病因
皮膚癌的常見致病原因有:
①日常曝曬與紫外線照射: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紫外線照射、人體黑色素的防護與免疫系統功能相互作用導致了皮膚癌的發生。在日光中測定人體皮膚,皮膚接受紫外線量最大的部位是頭部、面部、頸後、手部,鱗狀細胞癌幾乎全部發生於這些部位。紫外線的致癌機理也許是光化作用改變了細胞DNA的結構,同時破壞了淋巴細胞表面的活性抗原結構,降低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在其他促癌因素的共同參與下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②化學致癌物質:自Percivall首次描述了掃煙囪工人好發陰囊皮膚癌的報導後,人們才發現經常接觸砷化物、焦油和瀝青的工人容易發生皮膚癌。化學物質致癌可分為兩個時期,即開始期與助長期。開始期至所引致結果與暴露於特殊物質或致癌物質的限度密切相關,其進行不可逆轉,細胞改變與遺傳有關。助長期需要反覆暴露於接觸物,與間隔時間有關。若很長時間不予暴露仍可逆轉,不會發生癌腫。開始期與助長期的間隔時間十分重要,可出現兩種結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膚癌
③電離輻射:在以往長期從放射工作者因忽視防護措施而導致輻射性皮膚乾燥症的基礎上發生的皮膚癌。近年來由於放射儀器設備的改進和放射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加強了各項防護措施,職業性皮膚癌基本上已經絕跡,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經過若干年後,在放射野內發生皮膚癌的病例仍可遇見。
④慢性刺激與炎症:惡性皮膚腫瘤可以發生與發展在瘢痕慢性潰瘍、形成瘺管、竇道的部位。有些亞洲人群中嗜好咀嚼菸草或檳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發生鱗狀細胞癌。
⑤其他:免疫抑制階段,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可發生皮膚癌,如套用免疫抑制劑能促成皮膚癌的發生。病毒致癌物質,許多病毒在動物宿主中能引起癌變,在人類中的很多人乳頭瘤病毒的亞型可導致皮膚癌。毒性皮膚病。
疾病診斷
檢查方法
皮膚病的診斷與其他疾病一樣,必須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以下是詳細介紹: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病人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藥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式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物理檢查(1)玻片壓診法: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
(2)皮膚劃痕症: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划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
(3)感覺檢查: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如黃癬病頭髮呈暗綠色螢光,白癬呈亮綠色螢光。
(5)棘層細胞松解現象檢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補擦掉即為陽性。
3.實驗室檢查(1)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鑑別診斷。
(2)皮膚試驗:
①斑巾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
②劃痕試驗或皮貢試驗。用於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
③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病人免疫情況。
④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診斷。
(3)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疾病治療
其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藥。如果外用藥選擇或使用不當,往往無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皮膚病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相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霜劑、洗劑、軟膏、酊劑和乳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不同病期的臨床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藥。
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散熱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可發揮消炎、止癢、收斂、保護作用。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目前以牛皮癬復髮型專用藥為主,防止牛皮癬、足癬、手癬等再次復發,牛皮癬復髮型專用藥主要外噴加塗抹,降低了對身體的副作用,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及護膚作用。
遺傳方式
遺傳性皮膚病占皮膚病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指致病突變基因引起的皮膚病,致病突變基因服從於一般的遺傳規律,即患者在親祖代及子孫中以一定數量比例出現,僅在家族上下代之間垂直傳遞,不涉及家族無親緣關係的個體。遺傳性皮膚病有以下四種遺傳方式: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此類皮膚病具有雙親中至少有一個是患者,子女至少有一半患病,與性別無關,病情多不嚴重,不影響生命和工作能力等特點。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皮膚病占遺傳性皮膚病的70%左右,常見的有:尋常型魚鱗病、胼胝形成、毛囊角化症、多汗性外胚葉發育不良、甲臏綜合徵、血管擴張症、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類白化病、毛髮紅糠疹、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色素失禁症、汗管角化症、皮脂腺腺瘤、雀斑、毛髮上皮瘤、神經纖維瘤病、白額發、先天性厚甲症等。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此類皮膚病具有雙親正常、但其兄弟姐妹可能患病,雙親家屬發病率較高,看不到連續幾代遺傳,患者體力、智力發育明顯障礙,生命預後差等特點。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皮膚病常見的有:白化病、先天性魚鱗病、著色乾皮病、先天性卟啉症、類脂蛋白沉著症、血色病、先天性甲缺乏、彈力纖維假黃瘤、腸病性肢端皮炎、皮膚脂肪沉積症、先天性閉汗性外胚葉發育不良等。
性聯遺傳
此類皮膚病具有發病男多於女,隔代遺傳,女患者所生兒子全部發病,女性患者其父必為有症狀患者等特點。性聯遺傳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性聯遺傳性魚鱗病、先天性外胚葉發育不良、先天性角化不良、瀰漫性體部血管角化瘤、萎縮性毛孔角化症等。
多基因遺傳
此類皮膚病是指遺傳特徵不是決定於一對基因,而是由幾對基因所決定的遺傳方式,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家族中發病率明顯高於一般群體的特點。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常見的有:脂溢性皮炎、尋常痤瘡、紅斑狼瘡、銀屑病、多毛症、斑禿等。
注意事項
注意用藥
相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霜劑、洗劑、軟膏、酊劑和乳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不同病期的臨床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藥。
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散熱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
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可發揮消炎、止癢、收斂、保護作用。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及護膚作用。
還應注意的是,同一藥物、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3%水楊酸具有消毒和殺菌作用,而10%水楊酸具有軟化和溶解角質作用,20%以上的水楊酸則是一種腐蝕劑。濃度不同,作用大相逕庭,故選用藥物時應認準濃度。
預防措施
穿衣之道
濕疹患者宜穿純棉的衣服,如尼龍、冷衫等質地就不宜穿著。洗衣粉要使用非生物性的,洗衣粉包裝上會有說明。
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對寵物的毛髻會有敏感反應,至於藏於被褥床單中的塵埃蟎對濕疹只有少少影響,平時把被褥床單洗乾淨便可。至於吸菸也會造成刺激,大人應避免在濕疹患病兒面前吸菸。塗不刺激的潤膚膏於患處,給患處保濕,便會減少痕癢,自然不會抓得那么厲害,減少患處惡化,而潤膚膏配合藥物,就會加快治療。
潤膚膏也有幾種類別,通常愈油膩愈好,不過,如果滿身都是濕疹,塗得全身油膩膩,會使孩子不舒服,最好在較嚴重的範圍塗抹較油膩的軟膏,在其他地方才塗清爽一點的乳劑。尤其是在夏天出汗,搽清爽的乳劑不會局著皮膚,但對於冬季皮膚乾燥痕癢,塗油性軟膏較適合。
飲食習慣
食物與人體皮膚的健康也是休戚相關的。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可導致某些疾病已不是鮮為人知。但是營養素的缺乏促使某些皮膚病的發生仍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皮膚病有很多種:如各種皮炎、濕疹等,這些病都於營養素缺乏相關。凡與營養缺乏有關的皮膚病患者,一定要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質,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經精神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雜糧。
疾病傳染
皮膚病有無傳染性,是很多皮膚病病人、家屬、親友及社會大眾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其實傳染性皮膚病,只占皮膚病種類的一小部分。皮膚病的傳染方式分直接接觸傳染和間接接觸傳染兩種方式。
直接接觸傳染:是通過直接接觸病人或患病動物的皮膚、血液、體液和分泌物(如痰液、糞便、唾液、尿液、滲出液等) 而傳染;間接接觸傳染:是通過病人污染過的用具(如餐具、衣帽、被褥、洗漱用品、鞋帽、毛巾等)而傳染。
但並非接觸後就一定會被傳染,這是因為人體具有一定免疫力,只有當免疫力下降時,如在體弱、慢性疾病期、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及激素、腫瘤等條件下,被傳染的機會則會大大增加。具有傳染性的皮膚病主要有:麻疹、單純皰疹、水痘、生殖器皰疹、皮膚型黑熱病、卡波氏水痘樣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天花、B病毒病、傳染性軟疣、尋常疣、扁平疣、非典型麻疹綜合徵、手足口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口蹄疫、傳染性紅斑、幼兒急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鸚鵡熱、斑疹傷寒、膿皰瘡、猩紅熱、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沙漠瘡、麻風、皮膚結核、鼻疽、布魯菌病、鼠疫、軟下疳、炭疽、皮膚白喉、紅癬、頭癬、手足癬、甲癬、體癬、股癬、梅毒、愛滋病、雅司、品他、滴蟲病、陰虱、疥瘡等等。
保健菜譜
一、紅柿肉末蒸豆腐
原料:西紅柿一個、瘦肉60克、土豆二個、豆腐一合。調料:清油、食鹽、味素適量。
製法:先將其豆腐切成小塊在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放入大碗內,上面散上一點鹽;土豆切成絲狀投入沸水鍋焯一下,放入豆腐上面;瘦肉斬成肉末後放在土豆上面;再上面放入切成塊狀的西紅柿;再少許加一點鹽;用旺火蒸約10分種取出,放入味素拌一下,即可享用。
特點:此菜富含一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味道清淡可口,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二、素炒六樣
原料:芹菜、胡蘿蔔、香乾、菠菜、黃瓜、花菜各適量。
調料:清油、食鹽、味素各少許。
製法:將上述原料分別切成寸段或片狀;再將芹菜、香乾、菠菜和花菜分別投入沸水鍋中焯水後備用。炒鍋放油燒熱,先投入胡蘿蔔片多炒幾下,再加入黃瓜和其它主料同炒,加入食鹽和少許清水,用旺火滾幾滾,加入味素出鍋。
特點:色澤鮮艷,口味清淡,營養豐富,對皮膚病患者的康復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注意事項:皮膚病患者應不喝酒與有興奮作用的飲料,以及不吃具有刺激性的辣椒、蔥、姜、蒜香料等物,這些食物往往易刺激感覺神經裝置,易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