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黃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

基本信息

​菜品特色

豌豆黃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豌豆黃豌豆黃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原為回族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兒有兩種,一種是北海公園仿膳製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製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先說宮廷的小吃豌豆黃兒。精選上好的白豌豆,剔出雜質癟豆,洗淨燜爛,過細籮,沉澱後,加白糖桂花,冷卻後切塊裝入精美的禮盒裡,每塊豌豆黃兒的邊角再附幾塊金糕,紅黃相襯,饋贈親友很適宜。尤其是說這種豌豆黃豌豆黃豌豆黃兒是宮廷小吃,還說西太后最喜歡吃了,這么一宣傳,它的身價更不可一世。不過那豌豆黃兒的顏色不完全是自然色,豌豆煮熟根本沒那么黃。這種豌豆黃兒的價格昂貴驚人,當時平民人家誰買得起呀!而沿街叫賣的豌豆黃兒,卻是一般人家孩子們解饞的小食品。小販用砂鼓子(一種較厚的平底圓砂鍋)將豌豆煮爛後,加入煮熟的小棗,凝固冷卻,磕出鍋來,切塊出售。小販推獨輪車,車上扣著幾鍋熬好的豌豆黃兒。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這種豌豆黃兒較粗,那整鍋的黃兒上豌豆皮可見,憑仗小棗的甜味,面面的,倒也可口。對當時平民人家的孩子來說,平時缺乏零食,若能吃一塊這樣的豌豆黃,也蠻有滋有味的。也正是這種做法製作的豌豆黃兒保持了豌豆的自然顏色和它的原味。

分類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宮裡吃的時候通常裝在精緻的盒子裡,還點綴以金糕。紅黃相間。

據說慈禧喜食。而沿街叫賣的通常加小棗,整塊出售。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豌豆黃顏色淺黃,細膩涼甜,入口即化,是夏季消暑佳品。

豌豆黃分粗、細兩種。北海公園仿膳、漪瀾堂賣的是細豌豆黃兒。廟會上賣的則是粗豌豆黃兒。這是用沙鍋將豌豆煮爛成泥,加上小棗,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用手推車運至廟會上兜售。由於大多出現在春天的廟會上。因此,人們聽了他們吆喚:“哎,這小棗的豌黃兒大塊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

民間的豌豆黃

介紹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宮,"小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像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

製作方法

“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後,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

做法:"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後,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雲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製作方法:用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泡3遍。用銅鍋燒水(不能用鐵鍋)將去皮的豌豆放入鍋內,加鹼,將豌豆煮成粥狀,然後帶原湯過籮,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加白糖,炒30分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嫩,也不能過火。太嫩不能凝固成塊,太老凝固後會有裂紋。炒的過程中,須隨時用木板撈起做試驗,如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俗稱堆絲),即可起鍋。起鍋後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具內,蓋上光滑的薄紙,防止裂紋,還可保潔,晾涼後即成豌豆黃。

豌豆黃

清宮的豌豆黃

豌豆黃豌豆黃

介紹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芸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製作方法

用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泡3遍。用銅鍋燒水(不能用鐵鍋)將去皮的豌豆放入鍋內,加鹼,將豌豆煮成粥狀,然後帶原湯過籮,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加白糖,炒30分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嫩,也不能過火。太嫩不能凝固成塊,太老凝固後會有裂紋。炒的過程中,須隨時用木板撈起做試驗,如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俗稱堆絲),即可起鍋。起鍋後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具內,蓋上光滑的薄紙,防止裂紋,還可保潔,晾涼後即成豌豆黃。

做法

方法一

1.用上好的白豌豆,稍磨去皮,用涼水泡3遍。

2.用銅鍋燒水(不能用鐵鍋)將去皮的豌豆放入鍋內,加鹼,將豌豆煮成狀,然後帶原湯過籮,將過籮的豌豆粥放入鍋內加白糖,炒30分鐘,要掌握火候,不能太嫩,也不能過火。太嫩不能凝固成塊,太老凝固後會有裂紋。

3.炒的過程中,須隨時用木板撈起做試驗,如豆泥往下淌得很慢,淌下去的豆泥不是隨即與鍋中的豆泥相融合,而是逐漸形成一個堆,再逐漸與鍋內豆泥融合(俗稱堆絲),即可起鍋。

4.起鍋後的豆泥倒入白鐵模具內,蓋上光滑的薄紙,防止裂紋,還可保潔,晾涼後即成豌豆黃。

方法二

材料:去皮乾燥黃豌豆230g

調料:小蘇打2g、白砂糖65g、清水若干

1.豌豆洗淨、瀝乾,加入小蘇打拌勻,用水浸泡,靜置5-6小時,水平面以沒過豌豆3厘米為宜。

2.5-6小時後,倒掉蘇打水,用清水漂洗4-5次,瀝乾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水量以沒過豌豆4-5厘米為宜。煮沸過程中會浮起白色的泡沫,要撇掉。水開後然後調成中火,繼續煮至大部分豌豆開花酥爛。

3.用電動打蛋器攪拌已經酥軟的豌豆(湯),儘量使豌豆破碎。

4.用過濾網把豌豆糊過濾一遍,使豌豆變成細膩、濃稠的糊狀。

5.在豌豆糊中加入砂糖拌勻後,放回火上繼續加熱,用文火熬到濃稠,豌豆糊成半固體而不是液體狀即可離火。

6.倒入模具中,將表面刮平,放置於室溫中待溫度稍微降低、不燙手,即可放入冰櫃冷藏。為了方便冷藏後的脫模,最好採用活動底的模具。

7.冷藏超過4小時,可以取出脫模,切塊後即可食用。

方法三

材料:去皮乾燥黃豌豆230g

調料:小蘇打2g、白砂糖65g、清水若干

1.豌豆洗淨、瀝乾,加入小蘇打拌勻,用水浸泡,靜置5-6小時,水平面以沒過豌豆3厘米為宜。

2.5-6小時後,倒掉蘇打水,用清水漂洗4-5次,瀝乾後放入鍋中,加水煮開,水量以沒過豌豆4-5厘米為宜。煮沸過程中會浮起白色的泡沫,要撇掉。水開後然後調成中火,繼續煮至大部分豌豆開花酥爛。

3.用電動打蛋器攪拌已經酥軟的豌豆(湯),儘量使豌豆破碎。

4.用過濾網把豌豆糊過濾一遍,使豌豆變成細膩、濃稠的糊狀。

5.在豌豆糊中加入砂糖拌勻後,放回火上繼續加熱,用文火熬到濃稠,豌豆糊成半固體而不是液體狀即可離火。

6.倒入模具中,將表面刮平,放置於室溫中待溫度稍微降低、不燙手,即可放入冰櫃冷藏。為了方便冷藏後的脫模,最好採用活動底的模具。

7.冷藏超過4小時,可以取出脫模,切塊後即可食用。

烹飪技巧

1.豌豆一定要煮爛並過濾,才能做出細膩的豌豆黃。

2.豌豆茸放入鍋內炒時,要不停的攪動,以免糊鍋底。

小技巧

1.豌豆一定要煮爛並過濾,才能做出細膩的豌豆黃。

2.豌豆茸放入鍋內炒時,要不停的攪動,以免糊鍋底。

營養價值

養素含量(每100克) 維生素A(微克) :5.00 煙酸(毫克) :1.70 銅(毫克) :0.24
熱量(大卡) :133.00 維生素C(毫克) :一 膽固醇(毫克) :一 錳(毫克) :0.35
碳水化合物(克) :26.70 維生素E(毫克) :2.91 鎂(毫克) :52.00 鉀(毫克) :137.00
脂肪(克) :0.60 胡蘿蔔素(微克) :30.00 鈣(毫克) :141.00 磷(毫克) :102.00
蛋白質(克) :7.50 硫胺素(毫克) :0.04 鐵(毫克) :5.10 鈉(毫克) :151.70
纖維素(克) :2.20 核黃素(毫克) :0.04 鋅(毫克) :2.71 硒(微克) :1.06

主要功效

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

飲食文化

傳說故事

據說,一天慈禧正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和吆喝聲,心裡納悶,忙問是乾什麼的,當值太監回稟是賣豌豆黃、芸豆卷的。慈禧一時高興,傳令將此人叫進園來。來人見了老佛爺急忙跪下,並雙手捧著芸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讚不絕口,並把此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芸豆卷

所獲榮譽

北京聽鸝館飯莊製作的豌豆黃,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北京名小吃

說到小吃,名聲最大的莫過於成都小吃;說道味美可口的名小吃,那一定非北京莫屬!在您的身邊,您還深知哪些名小吃?讓我們一起攜手補充這些名小吃的資料吧!

滿漢全席菜譜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時至今日,仍有大量的人痴於研究其做法。也有一些菜式在民間廣泛流傳。現在就來盤點一下這些令無數人神往、充滿寓意和文化的菜品吧。
紅豆膳粥
烤山雞
持爐烤鴨
暇油黃瓜
草菇花椰菜
釀冬菇盒
炒時蔬
清蒸時鮮
紫香乾
芙蓉香蕉卷
扒魚肚卷
腰果鹿丁
桂花辣醬芥
滑熘鴨脯
猴頭蘑扒魚翅
松子海羅乾
蜜餞鮮桃
山珍刺龍芽
雞絲豆苗
小豆糕
燒鷓鴣
原殼鮮鮑魚
罐煨山雞絲燕窩
金糕卷
蜜餞馬蹄
五香鱖魚
五絲洋粉
蜜餞葡萄
蜜餞紅果
醬甘螺
甜醬姜牙
醬小椒
麻辣乳瓜片
蜜餞鳳梨
椰子盞
可可桃仁
鞭蓉糕
蜜餞哈蜜杏
蜜餞荔枝
蜜餞小棗
糖炒大扁
糖炒花生
酥炸腰果
柿霜軟糖
奶白杏仁
福建烏龍
雙色軟糖
奶白棗寶
生烤狍肉
烤鹿脯
持爐珍珠雞
掛爐山雞
蜜餞桂圓
慧仁米粥
肉未燒餅
蜜餞蘋果
蔥燒鯊魚皮
水晶梅花包
花菇鴨掌
乾連福海參
豆沙蘋果
絨雞待哺
紅燒赤貝
奶汁魚片
玉面葫蘆
木犀糕
山珍刺五加
炒珍珠雞
繡球乾貝
四甜蜜餞
金絲酥雀
炒墨魚絲
蚝油仔雞
雪山梅
八寶野鴨
芫爆仔鴿
爆炒田雞
祥龍雙飛
玉筍蕨菜
八寶兔丁
奶汁角
豆面餑餑
宮保野兔
紅梅珠香
鳳尾魚翅
蜜餞檳子
蜜餞菱角
蜜餞萊陽梨
蜜餞龍眼
鳳梨軟糖
五香杏仁
冰糖核桃
芝麻南糖
熬乳茶
泡綠菜花
楊河春綠
荷葉膳粥
鮮豆苗
奶白葡萄
刺龍牙
鮮魚肉
魷魚卷
野鴨脯
五香仔鴿
山雞片
狍子脊
飛龍脯
鹿肉片
怪味大扁
烤魚扇
御膳烤雞
蝴蝶暇卷
醃水芥皮
香麻鹿肉餅
溜雞脯
金菇掐菜
三仙丸子
甜合錦 | 五彩抄手
鳳尾燒麥
川汁鴨掌
虎皮花生
醬燜鵪鶉
滑溜貝球
龍舟钁魚
什錦花籃
千層蒸糕
肉丁黃瓜醬
香油膳糊
四喜乾果
甜醬蘿葡
沙舟踏翠
罐燜魚唇
椒油茭白
蝦籽冬筍
三絲瓜卷
天香鮑魚
怪味雞條
陳皮兔肉
宮廷小黃瓜
乾果蜜餞
桂花大頭菜
蜜汁辣黃瓜
宮廷小蘿葡
合意餅
果醬金糕
白玉奶茶
花盞龍眼
蜜餞李子
蜜餞香蕉
蜜餞金棗
蜜餞桔子
蜜餞瓜條
五香腰果
水晶軟糖
怪味核桃
杏仁佛手
年字口蘑髮菜
茉莉雀舌毫
稀珍黑米粥
麻仁鹿肉串
掛爐沙板雞
牛柳炒白蘑
蘋果軟糖
核桃粘
松樹猴頭蘑
萬字麻辣肚絲
福字瓜燒裡脊
蟹肉雙筍絲
桃仁山雞丁
巧手燒雁鳶
金腿燒圓魚
菊花佛手酥
長春卷
山珍大葉芹
父子同歡
龍抱鳳蛋
參芪燉白鳳
洪字雞絲黃瓜
長壽龍鬚麵
百花鴨舌
首烏雞丁
茶食刀切
蜜餞青梅
長春鹿鞭湯
疆字紅油百葉
無字鹽水牛肉
壽字五香大蝦
萬字珊瑚白菜
椒油銀耳
油燜草菇
蕃茄馬蹄
桂花醬雞
麻辣口條
紅油鴨子
鹽水裡脊
蒙古親藩宴
四喜餃
九白宴
萬壽宴
廷臣宴
蜜餞鴨梨
節令宴
野味火鍋
墨魚羹
甜酸乳瓜
蜜餞銀杏
羅漢大蝦
龍井竹蓀
醬桃仁
高湯水餃
蜂蜜花生
白扒魚唇
清炸鵪鶉
重陽花糕
如意卷
佛手金卷
香酥蘋果
酸辣黃瓜
熊貓蟹肉
喇嘛糕
鴛鴦卷
鮮蘑菜心
雙色豆糕
蓮子膳粥
串炸鮮貝
明珠豆腐
糖蒜
慈禧小窩頭
什香菜
桂花魚條
黃金角
金糕
砂鍋煨鹿筋
玉兔白菜
一品豆腐
蚝油牛柳
蜜餞櫻桃
辣白菜卷
怪味腰果
薑汁魚片
山東海參
喜鵲登梅
素炒鱔絲
珍珠魚丸
蕪爆散丹
醬黑菜
鳳凰展翅
豆沙糕
龍鳳柔情
琵琶大蝦
二龍戲珠
雙色馬蹄糕
豆沙卷
蜜餞海棠
棗泥糕
翠玉豆糕
千叟宴
荷葉雞
核桃酪
獅峰龍井
百壽桃
玉掌獻壽
五香醬雞
芝麻卷
蓮子糕
蓮蓬豆腐
珠蘭大方
維族烤羊肉
片皮乳豬
紅燒魚骨
菊花裡脊
白扒廣肚
杏仁豆腐
龍鬚麵
金絲燒麥
五彩牛柳
御膳豆黃
糖醋荷藕
臘八粥
蔥爆牛柳
陳皮牛肉
花生粘
蓮花捲
酥炸金糕
箱子豆腐
爆炒魷魚
野鴨桃仁丁
五彩炒駝峰
湖米茭白
香烹狍脊
鹽煎肉
山珍蕨菜
金蟾玉鮑
三鮮龍鳳球
烏龍吐珠
麻辣蹄筋
鼓板龍蟹
雞絲銀耳
蛤什蟆湯
蜜汁蕃茄
油燜鮮蘑
腰果芹心
芝麻魚
一品官燕
松鶴延年
甜辣乾
香辣黃瓜條
北京辣菜
奶油鳳梨凍
鴿子玻璃糕
芸豆卷
糯米涼糕
五香熟芥
龍鳳呈祥
月餅
信陽毛尖
紅燒麒麟面
麻辣鵪鶉
刺五加
野豬肉
艾窩窩
君山銀針
貴州茅台
豌豆黃
廬山雲霧
栗子糕
洞庭碧螺春
人參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