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代歌舞戲,又作撥頭。傳自西域。據《樂府雜錄》、《舊唐書·音樂志》記載:有胡人因其父被猛虎咬死,故身著白色喪服,披頭散髮,滿面哀容,上山尋找父屍。他邊走邊唱,山有八道彎,歌曲也就有八疊。後來找到那隻猛虎,便與虎格鬥,終於把虎殺死。
這齣歌舞戲的主要情節是人虎相鬥,和《東海黃公》以角牴敷演故事是同一個路子。但它已加進了歌舞,其服裝、表情也有了規定,這表明它在由歌舞向戲曲藝術發展的道路上,比《東海黃公》又邁進了一步。唐元和年間,詩人張祜有《容兒缽頭》詩:“爭走金車叱鞅牛,笑聲唯是說千秋。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容兒弄缽頭。”這首詩描寫了當時的伎人仿效容兒的表演,可見這個歌舞節目在唐代已有一定的影響。
戲劇名詞
中國戲劇
時代 | 類別 |
原始戲劇 | 儺戲 巫戲 |
漢代 | 百戲 |
魏晉南北朝 | 代面 踏搖娘 缽頭 參軍戲 樊噲排君難 |
唐代 | 目蓮戲 |
宋朝 | 雜劇 川雜劇 永嘉雜劇 參軍戲 北方散樂 |
金朝 | 院本 北曲雜劇 雜劇 |
遼元 | 南戲 雜劇 |
明清 | 傳奇 |
現代 | 京劇(平劇);北京曲劇;;河北梆子;評劇;絲弦;唐劇;豫劇(河南梆子);越調;四平調;大平調;二夾弦;道情;柳琴調;羅卷戲(鄧州);宛邦腔(南陽);淮邦腔;墜劇;呂劇;鈍腔;晉劇(山西梆子);蒲劇(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秦腔(陝西梆子);銅川梆子;眉戶劇;隴劇;龍江戲;吉劇;遼劇;漢劇;徽劇;黃梅戲;鳳陽花鼓;廬劇;滬劇;崑劇(崑曲);揚劇(揚州);淮劇;錫劇(無錫);越劇;婺劇;紹劇; 蓮花落;湘劇;花鼓戲;贛劇;採茶戲;川劇;諧劇;儺戲;粵劇;潮劇;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桂劇;彩調劇;高甲戲;薌劇(歌仔戲);皮影戲;傀儡戲;花燈戲;閩劇;庶民戲;歌仔戲;梨園戲;亂彈戲;採茶戲;布袋戲;北管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