髦兒戲

髦兒戲

髦兒戲,舊時全部由青年女演員組成之戲班或演出的戲。清同治﹑光緒年間出現於京滬等地,多演唱京劇。清裕德菱《梨園佳話.餘論.女伶》:"女劇滬上謂之髦兒戲。髦﹐蓋髻也。昔時婦人拖長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稱﹐非時彥之謂也。"一說﹐原稱"毛兒戲"。因創始班主名李毛兒﹐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雅琴﹞又預備叫一班髦兒戲來﹐當日演唱。"張友鶴校注:"一種由女演員組成的戲班﹐據前人考證﹐髦兒本作毛兒﹐因創始的班主為李毛兒而得名。最初專應堂會唱徽調;後來也在戲院演出﹐大部唱京戲﹐小部唱梆子。"一說因演員年幼而技藝皆嫻得名。

由來

(圖)髦兒戲髦兒戲

清末上海的髦兒戲班
從前京劇演員只有男性沒有女性,這就是男扮女的由來。光緒中葉有了女演員,但受到歧視,被稱為髦兒戲。進不了大班,男角稱為名伶,女角則以坤角呼之,以示區別。一方面是受重男輕女封建舊觀念的支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坤角的藝術難與男性名角比擬,大都演些減頭去尾的唱工戲。上海是當時最開放的地方,光緒、宣統間,即有郭鳳仙專演武旦戲兼工武生,這是坤角演武戲之嚆矢。繼之又有武生小寶珊,寧小樓、小春來,武旦牡丹花、飛來風、一陣風等應運而生,一時武行人才濟濟。到了清末,上海髦兒戲盛行一時。法界群舞台有老生恩曉峰,花旦張文艷、武生小寶珊,寶善街丹桂茶園有青衣劉喜奎,武生牛桂芬,老生桂雲峰,花旦白玉梅,群仙茶園有文武老生小長庚,武旦一陣風,花旦小金仙,大這爭看坤角戲,並且掀起一股捧角(坤角)風,好不熱鬧。然而好景不長,猶如曇花一現,民國成立後反而日趨衰落,但是北京當時的女演員多習秦腔,即使清末名噪京華的劉喜奎鮮靈芝金玉蘭小香水、金鋼鑽輩,也無不出身梆子班。所有後來的京劇界成名的女演員,十九來自上海,因而追本溯源,上海可稱得上是坤角的發祥地。

興起

男女合演和坤班興起
辛刻鼎革後,北京城一度市面蕭條。一九一三年,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唐少川(紹儀)組閣,趙智庵出長內務部,為了繁榮市面,維繫人心,開男女合演之禁。俞菊笙的兒子武生俞振亭,是梨園行長袖善舞的一位能人,他見有機可乘,首先呈報京師警察廳,在香廠建立戲棚,組成雙慶社。約來金月梅、孫一清、金玉蘭等坤角,首先舉辦男女合演,俞振亭自演大軸。由於標新立異,觀眾為之耳目一新,好奇者爭先往觀,頗具號召。京中各戲園聞風而起,自此津滬有名的女演員接踵而至,最著名的是老生恩曉峰,她能文能武,頭天打炮戲演的是《連環套》的黃天霸,與名角孟小如、榮蝶仙、劉春喜等同班,演出地點是前門外大柵欄的廣德樓。但好景不常,未幾,京中著名藝人聯名向正樂育化會(梨園公會前身)提出:“男女合演有傷風化,應予取締”,經呈報京師警察廳批准,限期施行。於是坤角又想繼出京。當時前門外糧食店中和園主薛翰臣創議組辦坤班,由清一色女演員演出,從天津約來小翠喜、金鳳奎、張小仙等人,繼之又有三慶園、慶樂園、廣德樓,於是坤班興起,從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二一年的七年間,京中坤班就有鴻順社、慶和社、崇雅社、維德社、太平社、共利社等近十家之多。當時名噪京華的京劇女演員,先後有老生李桂芬、小蘭英、姚玉蘭、姚玉英,旦角劉喜奎、張小仙、金月梅、鮮靈芝、福芝芳,武生梁春樓、梁花儂、趙紫雲等,這些人可謂坤角之前輩了。

名人事跡

一九一九年歲次已未,北京有個廣東籍商人彭秀康在香廠南角買了幾十畝荒地,開闢了一所與上海新世界“大世界”風格截然不同的遊樂場叫城南遊藝園。那裡百戲雜陳,應有盡有,最大的劇場演京劇,有樓廳也有包廂,日夜兩場完全由坤班演出,是“崇雅社”的班底。從上海來到北京的坤角,大都先在城南遊藝園招徠顧客,一批批從上海的請坤角來演,它即為坤班演出建立了固定演出地點,也幫助了無數有才華的女演員成名。本文所談的“四大坤旦”都在那裡掛過號。最早在“遊藝園”一唱而紅的是碧雲霞琴雪芳

碧雲霞是謝玉山家養女,出生於上海,一九一三年進京,當時正是京劇鼎盛時期,都中名角薈萃,楊、梅、余鼎足而立,坤班已趨向衰退,進不了大戲園子。自從來了碧雲霞,竟然轟動九城。原因有三:一、她在台上灑得開,很會做戲,颱風冶盪有誘惑力;二、所演劇目新穎,多為海派戲如《孟姜女哭長城》、《三戲白牡丹》等等;三、北洋軍閥大事捧場。這樣一來打破了兩條慣例,一賂只有小市民去逛的遊藝園,竟然常有帶了四個馬夫乘汽車來看碧雲霞戲的將軍們。京中盛大堂會原來從無坤角參加,也出現了碧雲霞的節目,那時碧雲霞還排演了不少新戲,其中有一出《絡緯娘》就是《紡棉花》,九腔十八調號召一時,與她配丑角張三的是朱鳳雲(宋寶羅母)。提起《紡棉花》雖然是小馬五當年唱紅的,然而馬五究竟是男旦,坤角演《紡棉花》在台上大賣色情的噱頭的,碧雲霞實為始作俑者,吳素秋、童芷苓是她的後輩了。
琴雪芳原名馬金鳳(馬盛龍的姐姐),最早演於上海大世界乾坤大劇場,色藝兼優。一度遠走南洋到菲律賓小呂宋去演出,頗獲好評,彭秀康派人把也經香港接到北京來,京中盛傳琴雪芳到過外國,這下子可替她做了大宣傳。一九二四年她接碧雲霞後隊出演於“遊藝園”,以演古裝戲為主,如《麻姑獻壽》、《寶蟾送酒》、《千金一笑》等劇,當時都中只有梅蘭芳演出這路戲,如今來了個坤角俱然能之,首先驚動了“梅黨”,梅黨健將馮幼偉、吳震修等中國銀行權威人士成了座上客。很快這個琴雪芳的名字傳到大總統黎元洪的耳朵里,黎召她到公府演堂會,倍加賞許,琴雪芳成了進大總統府演戲的第一位坤伶,從此身價倍增。

碧雲霞後來下嫁河南督軍寇英傑,育有一女,即現在的張君秋夫人謝虹雯,這位謝老太太至今健在。琴雪芳呢?紅顏薄命,三十八歲那年就離開了人間。自從碧雲霞、琴雪芳來京受到達官顯貴的賞識,坤伶又入中興時代。城南遊藝園更是群芳爭妍人才輩出,繼碧、琴之後又出現勝過前人的雪艷琴。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