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劇

詩劇,是指用詩體寫成的劇本。亦指對元曲《西廂記》的譽稱。

基本信息

簡介

用詩體寫成的劇本先秦時代楚國屈原的《九歌》,是中國最早的詩劇雛形。有的雖具有戲劇的形式,但只供閱讀,不適合劇場演出,它在與史詩、抒情詩並稱時,也稱“劇詩”。它除了舞台提示採用散文形式外,人物台詞全部運用詩的句式,因而人物台詞富於詩意和強烈的抒情性,具有豐富的內涵,能給讀者廣闊的藝術再創造空間。詩劇的創作,不僅要求語言凝練、含蓄、流暢,講究韻律和節奏,還要符合戲劇舞台性的特點。作品如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勒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所寫的悲劇,以及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奧德賽》、《李爾王》等,它們都是詩體劇。

歷史

十八、十九世紀英國的這類詩劇比較繁榮,一些嚴肅的詩人也受到刺激,或者力圖寫一些更有詩歌抒價值的舞台劇,或者通過模仿古希臘悲劇的傑作,以保持文學傳統的純粹精神而進行詩劇的創作。他們當時並沒有考慮詩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今後去向,創作所獲得的愉悅就是意圖。

查爾斯·蘭姆曾稱莎士比亞的所有悲劇都應視為詩劇。因為這些劇一旦上演,不可避免地大大降低了它們的文學價值。(近來,聽說我國將用詩劇的形式重澤莎士比亞全集,還其本來面目,這實在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除莎士比亞外,著名的詩劇作品有彌爾頓的《力士參孫》雪萊的《欽契一家》、布朗寧的《皮帕走過了》、拜倫的《曼費瑞德》等。英語文學中的這些詩劇作品像一塊塊豐碑,為後人樹立榜樣、帶來啟迪。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浮士德》更是詩劇中的太陽,後輩不能不仰視他的光輝。《浮士德》無論從其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涵,還是出色的詩劇表現技巧都堪稱這一形式的集大成者。

詩劇與文學史同脈,以上的列舉及古典範疇,其作品的形式特點還以“劇”為限制,沒有脫離舞台這一特殊場景。因此,這些詩劇文本中,人物、故事情節、對話語言等,還帶有很重的舞台的痕跡。甚至“”、“場”都按舞台的要求設計,有些詩劇可以直接演出。僅管詩劇從某種意義上看可稱為長詩或者長篇敘事詩(關於敘事詩的問題,我將在另篇文章申“淺淡”),但詩歌的語言還是要借舞台空間作美麗的飛翔。

現代詩歌從艾略特開始發軔,一切都與古典和傳統相悖,詩劇也不例外。現代詩劇徹底掙脫舞台束縛,“幕”、“場”只是術語,而不能約束詩人的靈感和想像,敘事和情節也都被更直接揚清代替。所以現代詩劇與現代抒情長詩相交匯相融合,把表現和象徵以及詩歌語言的審美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達到詩意更完美的效果。如恩斯特·托勒的《民眾與人》、布羅茨基的《二十世紀的歷史》、還有梅特林克的《青鳥》也算上一部,這些只是我們所窺見的一斑而已,還有許多詩人探索風格強烈,運用多彩的現代派手法,使詩劇走向豐富,走向還遠,走向極端。

現代詩劇

中國是詩歌大國,可詩劇這一形式只是新文學以後才出現。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鳳凰涅槃》自1921年出版,使得中國的現代詩劇一誕生就有積較有的起點。1935年左右詩劇曾出現過一個小高潮,但以後詩劇就像冬眠了一般,問世的作品如鳳毛麟角.其質量和影響遠不及郭沫若的作品。國粹京劇和其它地方戲劇,都有著鮮明的詩劇特徵。中國最早的詩集總集《詩經》中也常有對話式的詩作。如《庭燎》《帛蠻》,這些形成原始詩劇的雛形,後來屈原有所發展,《九歌》就可以當一部完整的詩劇看。元朝盛行的“曲”是比較成熟的、可讀可演的詩劇。近二百年來京劇和地方戲劇中的“開場詩”、“這場詩”及詩韻詩境俱佳的唱段等,這都形成了詩劇的東方情結,但算不上真正意義的現代詩劇。

袁可嘉先生曾說:“我們一再說過現代詩的主潮是追求一個現實,象徵,玄學的綜合傳統,而詩劇正配合這個要求。一方面因為現代詩人的綜合意識內涵強烈的社會意義,而詩劇形式給予作者在處理題材時空間、時間、廣度、深度諸方面的自由與彈性,都遠比其它詩的體裁為多,以詩劇為媒介,現代詩人的社會意識才可能得到充分表現,而爭取現實傾向的效果。另一方面詩劇又可利用歷史做背景,使作者面對現實時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透視或距離,使它有象徵的功用,不至粘於現實世界,而產生過度的現實寫法。”新時期以來,中國的詩劇創作有所復甦。八十年代初,楊牧發表的《在歷史的法庭上》是當時有影響的代表作品。八十年代後期,海子以詩歌殉道者的虔誠之心,將詩劇推向了一個高峰。他的系列長詩《太陽·七部書》(即指《太陽》、《太陽·斷頭篇》、《太陽·但是水,水》、《太陽·彌賽亞》、《太陽·弒》、《太陽·土地篇》、《太陽·你是父親的好女兒》)中前五部都是用純粹的現代詩劇寫成的。詩劇在他來說是最佳的喧泄方式,這裡可以有著多種聲音,多重化身的因素,體現了悲劇矛盾的壯麗和激精。海子對詩劇的貢獻並不會因為臥軌而消失,相反激勵了一些青年詩人在詩劇創作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嘗試。在近年來的創作實踐中,我認為值得一提的是陳先發的詩劇《回母弒》和辜鐘的《酒神樂舞》,前者是對人類永恆的靈魂的理解和闡釋,後者則是對當代腐敗現象帶浪漫情緒的諷喻,只是這樣的作品太少了。

戲劇分類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