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

弦索

).弦樂器上的弦。指弦樂器。唐元稹《連昌宮詞》:“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唐顧雲《池陽醉歌贈匡廬處士姚岩傑》詩:“弦索緊快管聲脆,急曲碎拍聲相連。”陳毅《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簫笛弦索齊奏,氣球直於蒼穹。”

基本簡介

弦索十三套研究組弦索十三套研究組

弦索是以弦樂器為主的管弦樂合奏的通稱,弦索十三套指的是弦索的合奏音樂,因有十三套樂曲而得名。

弦索:以弦樂器為主的管弦樂合奏的通稱。明代時,北方曾流行一種“弦索”,其樂器有“提琴(與元代胡琴相似,二弦,用獾毛做的弓拉奏)、火不思、兔兒味瑟(與箏相似的彈撥樂器)、扠機(近似於軋箏的拉弦樂器)等等。當時也流行於北方漢族人民中音,演奏曲有《梁州古調》等。同時還用作北京小曲數落等歌曲的伴奏。

清初時進一步發展,除了前述樂器,還添加了笙、管、笛、簫等吹奏樂器和雲鑼、拍板等打擊樂器,這種器樂合奏在清代宮廷演奏時,稱為“番部合奏”,共十五人。

弦索十三套:弦索的合奏音樂,因有十三套樂曲而得名。在清乾隆、嘉慶時代以前就已流行,後蒙族文人榮齋進收集整理1814年完成,取名《弦索備考》。

《弦索十三套》以琵琶、三弦、胡琴、箏等弦樂器為主,曲有《十六板》、《琴音板》、《月兒高》、《海青》、《陽關三疊》、《清音串》、《平韻串》、《琴音月兒高》、《松青夜遊》、《合歡令》、《將軍令》、《普庵咒》、《舞名馬》共十三套樂譜,其中以《十六板》最難。《合歡令》和《將軍令》兩套為箏譜,其餘均為胡琴、琵琶、三弦和箏的合奏譜。

弦索樂

《弦索十三套》《弦索十三套》

中國民間絲弦樂樂種。又稱“弦樂”、“弦詩”、“細樂”。流行於北方、南方和中原一帶。早見於宋元戲曲、曲藝的伴奏,後指幾件彈撥樂和拉弦樂器合奏的音樂。常用的樂器有箏、琵琶、揚琴、三弦、胡琴等。由於風格典雅,而有“雅樂”之稱又由於歷史悠久而被稱為“古樂”。如北京的“弦索十三套”、山東的“碰八板”、河南的“板頭曲”、廣東的“潮州細樂”等。依據不同的地域,表現出不同的地方色彩和各自的韻味風格。但在樂曲音調、樂隊組合、演奏形式、曲式結構等方面都有著很多共同之處。樂曲為套曲形式,多由68板的“八板體”短小樂曲構成,節奏嚴密有致。每件樂器都有自己獨立演奏的特色,各樂器配合默契,層次分明。常用曲目:“弦索十三套”有《十六板》、《合歡令》、《琴音板》、《清音串》等;“碰八板”有《大板第一》(箏奏《漢宮秋月》、揚琴奏《滿洲樂》、胡琴奏《丹浙》、琵琶奏《雙鳳齊鳴》)、《大板第二》(箏奏《美女思鄉》等、揚琴奏《滿洲詞》、胡琴奏《滿洲詞》、琵琶奏《文姬思漢》)、《大板第三》(箏奏《鶯囀黃鸝》等;揚琴奏《天下同》、胡琴奏《天下同》、琵琶奏《夜撞金鐘》)、《大板第四》(箏奏《琴韻》等、揚琴奏《流水》、胡琴奏《紅娘巧辯》、琵琶奏《鸞鳳爭巢》);“板頭曲”有《打雁》、《小飛舞》、《和番》、《思鄉》等;“潮州細樂”有《大八板》、《昭君怨》、《平沙落雁》、《柳青娘》等。

弦索十三套

弦索十三套音樂會弦索十三套音樂會

弦索十三套,中國民間器樂合奏,屬弦索樂類樂種。弦索十三套是指由清蒙古族明誼(榮齋)彙編,嘉慶甲戊(1814)年抄本之譯譜(音樂出版社出版)。

弦索十三套的主要樂器有琵琶、弦子(三弦)、箏、胡琴4件。

13首套曲的名稱是《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韻串》、《月兒高》、《琴音月兒高》、《普庵咒》、《海青》、《陽關三疊》、《青松夜遊》、《舞名馬》、《合歡令》、《將軍令》。其中經常演奏的樂曲有《合歡令》、《將軍令》、《十六板》等。

《弦索備考》

弦索腔弦索腔

中國器樂合奏曲譜集。清代蒙古族文人榮齋編。有嘉慶十九年(1814)抄本。用工尺譜記寫,收有13套以弦樂器為主的合奏樂曲。曲名為《合歡令》、《將軍令》、《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韻串》、《月兒高》、《琴音月兒高》、《普庵咒》、《海青》、《陽關三疊》、《松青夜遊》、《舞名馬》等。全書6卷 ,共10冊。卷一是指法和匯集譜(即總譜),列《十六板》、《岔串》兩曲。卷二~六是各種樂器的分譜。所用樂器為琵琶、弦子(三弦)、箏、胡琴。分譜計有琵琶譜11曲、弦子譜11曲、胡琴譜13曲、箏譜13曲。序言稱這些樂曲為“今之古曲”,說明是18世紀前的作品。後被譯為五線譜、簡譜,名為《弦索十三套》。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