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旦

彩旦

戲曲中扮演女性的丑角,年齡比較老的也叫醜婆子。 彩旦俗稱醜婆子,戲曲腳色行當。旦行的一支。扮演滑稽風趣或奸刁的女子,也有性格爽朗無拘無束的逗笑角色。實為扮演女性的丑角。化裝一般面塗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唱念都用本嗓,實際是用丑角來應工的。簡單說彩旦是重說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說京白,以做工為主,表演、化妝都很誇張,是以滑稽和詼諧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的角色。

京劇中旦行分類及特點

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

青衣

淮劇《半把剪刀》的王婆婆淮劇《半把剪刀》的王婆婆

旦行里最主要的一類是青衣。青衣還有一個名稱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舊社會的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年齡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白都是念韻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

當繁重。從服裝上看,青衣穿青褶子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個名稱也叫青衫,簡稱衫子。

青衣表演上的特點是以唱工為主,動作幅度比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如《白蛇傳》最後的一折《祭塔》,《二進宮》里的李艷妃,《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春秋配》里的姜秋蓮,《賀後罵殿》里的賀後,《紅鬃烈馬》里的王寶釧,《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汾河灣》里的柳迎春,《六月雪》里的竇娥,《五龍詐》里的李三娘,《大保國》里的李艷妃,《鍘美案》里的秦香蓮,《宇宙鋒》里的趙艷容,《別宮·祭江》里的孫尚香,《春秋配》里的姜秋蓮,《法門寺》里的宋巧姣,《浣紗記》里的浣紗女等。

花旦

旦行的第二大類叫花旦。從服裝上來說,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長衣裳也繡著色彩鮮艷的花樣。從年齡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如《紅娘》里的紅娘,《打櫻桃》里的平心,《花田錯》里的春蘭,《春草闖堂》里的春草,《紅鸞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緣》里的狄雲鸞,《拾玉鐲》里的孫玉姣,《櫃中緣》里的劉玉蓮,《鳳還巢》里的程雪娥,《釵頭鳳》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蘇玉蓮,《二度梅》里的陳杏元。從表演上來看,花旦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在說白上是以京白為主,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為閨門旦、玩門旦、潑辣旦、刺殺旦。

花衫

彩旦彩旦

花衫是京劇旦行里的一個重要的行當,這是一種集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行,

也就是說,她集中了青衣的端莊嚴肅,花旦的活潑開朗,和武旦的武打工架。早期的京劇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沒有花衫。花衫的創始人是王瑤卿。他創建的花衫行當,在表演時有唱、有念、有做、有打,再加上後來出現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將京劇旦行表演藝術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著名的花衫戲,有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廉錦楓》、《花木蘭》、《太真外傳》、《西施》、《樊江關》(飾薛金蓮)、《洛神》、《天女散花》以及《穆桂英掛帥》等;程硯秋的《紅拂傳》、《沈雲英》、《碧玉簪》、《風流棒》、《賺文娟》、《梅妃》、《花肪緣》以及《英台抗婚》等;尚小雲的《謝小娥》、《乾坤福壽鏡》、《漢明妃》、《林四娘》、《墨黛》、《摩登伽女》等;荀慧生的《香羅帶》、《霍小玉》、《杜十娘》、《荊釵記》、《魚藻宮》、《紅樓二尤》等。

老旦

老旦是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點,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而應該像青衣那樣婉轉迂迴。《釣金龜》的康氏,《赤桑鎮》的吳妙貞,《望兒樓》的竇太真,《遇皇后》、《打龍袍》的李後等,都屬於唱工老旦,專門以唱工為主;而《清風亭》的賀氏,《西廂記》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的李母等都屬於做工老旦。

武旦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也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這類的武旦,一般是不騎馬的,重在武功,重在說白。還有一種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短打武旦不太注重唱和表演。如《打焦贊》里的楊排風,《泗州城》里的水母,《打店》里的孫二娘,《無底洞》里的白鼠精,《搖錢樹》里的張四姐,《三岔口》里的店主婆等。另一類是長靠武旦,就是婦女也穿上大靠,頂盔貫甲。這樣的角色,一般都是騎馬的,拿著一把尺寸比較小的刀,所以有個專門名詞叫刀馬旦。刀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區別。刀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時還得長於做工,而且有時候說白、工架都很重要。刀馬旦的戲,有《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里的穆桂英,《佘塘關》里的佘賽花,還有《棋盤山》里的竇仙童,《三休樊梨花》里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里的雙陽公主,《扈家莊》里的扈三娘等。

彩旦

彩旦俗稱醜婆子,以做工為主,表演、化妝都很誇張,是以滑稽和詼諧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角色。這類角色有的是用來諷刺愚蠢和自作聰明的人,如《鳳還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東施等。有的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獷、豪放的婦女,如《串龍珠》里的花婆,《四進士》里的萬氏,《鐵弓緣》里陳秀英的母親等,還有的是塑造了風趣、詼諧的藝術形象,如《拾玉鐲》里的劉媒婆、秦腔《看女》中的任柳氏等。

代表人物

在我國,有三百多種地方戲。品種繁多,風格各異。很多地方戲,都是從“三小戲”發展起來的。來自民間,貼近大眾。重視丑角,以“彩旦”為主的喜劇很多。同時,後來所編排的很多新戲,為了增強喜劇色彩,都經常安排有“彩旦”角色出現。並且,還要求“彩旦”演員能演能唱,戲份較多。所以,在地方戲中,“彩旦”的地位較高。像越劇、川劇、秦腔、豫劇、閩劇、黃梅戲、評劇、漢劇、楚劇等各種地方戲中,都曾經出現了很多名揚一時的著名“彩旦”演員。

地方戲載歌載舞,很重視唱功。所以,很多著名的“彩旦”演員,也都是能演能唱,全面發展。像大家所熟悉的著名演員趙麗蓉,她原是中國評劇院的主要“彩旦”演員。師父名叫王德齋,就是專演“彩旦”的。

趙麗蓉在幼年時,學習勤奮。上了舞台,能唱會做,表演風趣幽默。放得開,收得住。演出的一些喜劇角色,很得大家喜歡。她在年輕時,就在評劇界有了名聲。她早年所主演的《娘家媽》、《頂鍋》、《鋦碗丁》,以及《花為媒》中的媒婆、《鳳還巢》中的程雪雁、《楊三姐告狀》中的楊母、《吹鼓手告狀》中的表姐、《桃李梅》中的封氏等,從表演到唱腔,都很富有藝術感染力。她的功夫深,底氣足,嘴皮子利落,善於調動觀眾的情緒,給大家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京劇行當知識介紹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不同而異。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京劇行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