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院

宜春院

宜春院,唐代長安宮內官妓居住的院名。開元二年置,在京城東面東宮內,東京(洛陽)也有宜春院,寶應元年毀於兵火。唐代崔令欽《教坊記》:“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皇帝)前頭也。”《教坊記》還說:“樓下戲出隊,宜春院人少,即以雲韶添之。雲韶謂之宮人,蓋賤隸也。”參閱宋 程大昌《雍錄》卷三。 庚信 《春賦》中有“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樓里作春衣。”可見“宜春院”之類的名稱可能六朝時候已經有。

基本信息

與唐梨園

唐梨園與宜春院,是盛唐時期音樂歌舞的教演機構,與唐玄宗楊貴妃的關係極其密切,由此可以看出這對藝術伴侶發展舞樂的用心。

“梨園”名稱始見於《舊唐書中宗本紀》,主要是打毬、拔河的空曠場所。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新置“梨園”,於近于禁苑處置院,當為室內建築,宜於教曲習樂。前後兩處“梨園”似有不同性質。玄宗新置的梨園是教練坐部伎子弟法曲的場所,玄宗自任教練,校正曲音,故號“皇帝梨園弟子”。也就是說,“皇帝梨園”是皇家音樂教習、排練廳,由“預教”的弟子與執教的樂師組成皇家樂隊,他們從坐部伎被挑選出來,原先已有奏樂技巧,經過審音專家唐玄宗的指導,必使曲藝更上一層樓。這是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事。元明以後,戲班仍沿稱“梨園”,藝人崇唐玄宗為祖師,甚至塑像供奉,演出前上香祈禱,保佑不出差錯,顯然這與唐玄宗嚴於正聲有關,也表現了後世戲曲藝人對他的感念之深。

唐玄宗新設的宜春院,亦是梨園,不過,教習的是以女性為對象。據《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載:“玄宗以‘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宜春院當在西邊宜春門內,近射殿。這一設定比梨園晚些,便在開元中已經有了。如果認為“天寶中”才建立,似未必正確。當然天寶年間,由於楊貴妃倡導歌舞,宜春院更加紅火了。楊貴妃與宜春院關係密切,貴妃住在南內興慶宮,宜春院在西內太極宮宜春門內,相隔尚遠,但經常到那裡去。

宜春院與梨園還有一個區別是:前者以演歌舞為主,後者以習奏樂曲為主。歌舞以女性擅長,所謂長袖善舞,宜春院可以說是皇家歌舞樂訓、排演場所。因系宮女習藝、演藝,故也稱宮妓,亦名“內人”,人數仿照梨園,其中優異者單獨演出於宮內小殿,一般性的眾多藝人則演出了民眾場面。在天寶瀰漫樂舞的氣氛中,經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關懷,宜春院裡培養了一批女歌舞家。

此外,唐玄宗還設定了別教院與小部音聲。別教院,是專教樂工新曲與演奏新曲的機構,人數比梨園與宜春院都多,常有千人。唐玄宗為了將度譜新曲投入演奏,這就將曲譜與奏樂聯繫為一體,使作曲家與演奏者相得益彰。小部音聲,是一種小型樂隊,約三十餘人,樂工均為未成年者,即十五歲以下。唐玄宗出於對音樂歌舞的酷愛,親自建置了梨園、宜春院、別教院、小部音聲等機構,著意教練與培養了一大批樂工與歌舞藝人,為繁榮盛唐藝壇繪製了絢麗多彩的新畫面。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