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劇

悲喜劇

悲喜劇,又稱為正劇,是戲劇文學的一種體裁,結合了悲劇與喜劇的成分,能夠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擴大和增強了戲劇反映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

基本簡介

《白毛女》《白毛女》

漢語拼音:bēixǐjù

英文:tragicomedy;tragicomic

詞典解釋:是戲劇的一個類別,悲劇戲劇因素在同一劇中出現,多半結局圓滿。

定義:又稱為正劇,是戲劇文學的一種體裁,結合了悲劇與喜劇的成分,能夠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擴大和增強了戲劇反映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
悲劇就是指主體遭遇到苦難、毀滅時所表現出來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後迸發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最大發揮,也就是說所顯示出的超常的抗爭意識和堅毅的行動意志。悲劇理論認為悲劇性就是指人對死亡、苦難和外界壓力的抗爭本性;悲劇主體具有強烈的自我保存和維護獨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為對現狀的不滿而顯示出強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動機,並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諸行動,即使命運使他陷入苦難或毀滅境況之中,他也敢於拚死抗爭,表現出九死不悔的悲劇精神。

特徵:

正劇的外部表現特徵,主要在於人物命運、事件結局的完滿性。它既指完美的收場、幸福的結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

介紹

釋義:正劇中主人公的選擇,不再像過去的悲劇或喜劇那樣受限制,它可以是崇高偉大的英雄,也可是卑鄙齷齪的小人。正劇的題材既可以是嚴肅的社會現實問題或倫理道德問題,也可以是接近於市民生活的凡人小事,劇情中既有令人感傷流淚或不完美結局的悲劇因素,又有批判現實的不合理,正義獲得勝利的喜劇色彩。主人公也像悲劇人物那樣追求著歷史的必然要求,所不同的是,這種要求在悲劇中不可能實現,而在正劇中則具備了實現的可能性。在喜劇中,不合乎歷史潮流的要求被當作現實的目的而被追求著,而在正劇中,不合乎歷史潮流的要求則被否定掉。
《白毛女》《白毛女》

歷史起源

悲劇是戲劇的主要體裁之一。它淵源於古希臘,由酒神節祭禱儀式中的酒神頌歌演變而來。在悲劇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盡磨難,甚至失敗喪命,但他們合理的意願、動機、理想、激情預示著勝利、成功的到來。

世界最早的悲劇是古希臘悲劇。古希臘悲劇是整個西方戲劇的起源,所以悲劇是最古老的戲劇題材。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是:歐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

著名的古希臘悲劇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亞》等。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戲劇家們,把悲劇藝術推向高峰。

我國古典戲曲中,也曾湧現出很多傑出的悲劇作品,如元雜劇《竇娥冤》、《桃花扇》;傳統劇目《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都是屢演不衰的優秀悲劇作品。

分類:

正劇有兩種類型。其一為傳奇劇類型。劇中人物從逆境轉入順境,全靠一種偶然的機遇:或遇賢明官吏,或出現一救世主等。另一種類型為英雄正劇。新舊兩種力量的較量進入到決戰的時刻,新生力量已強大到足以戰勝腐朽勢力的程度。

代表作:古今中外很多的劇作家留下了著名的悲喜劇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

賀敬之丁毅《白毛女》

蘇叔陽:《丹心譜》

莎翁:《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1602),《終成眷屬》(1602),《一報還一報》(1604)

《泰爾親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

湯顯祖:《牡丹亭》 明
王實甫:《西廂記》 元 

悲喜劇

1602年至1604年,正值莎士比亞創作悲劇之際,他連續寫出了《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終成眷屬》和《一報還一報》3部獨特戲劇。它們既不象悲劇,也不象喜劇;長時期來,人們根據其氣氛的陰暗和結尾的喜劇性,稱之為“陰暗喜劇”。目前學術界傾向於將其單獨分類,稱之為“悲喜劇”。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1602)以特洛伊戰爭為背景,一方面描寫戰爭的“毫無意義”,戰鬥雙方僅為爭奪一個女人(海倫)而無休無止地互相殺戮;戰爭既野蠻殘酷,又禍國殃民。另一方面,還描寫了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之間的“變質愛情”(腐敗愛情),即“姦淫”。因此,作品所提出的是“戰爭與姦淫”的問題。《終成眷屬》(1602)是寫出身卑微的平民少女海麗娜對年輕伯爵勃特拉姆的鐘情與追求。由於社會地位的不同,思想觀念的對立,後者一再拒絕前者的愛情。作品所提出的,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門第與愛情”的問題。《一報還一報》(1604)具有強烈的暴露性,通過偽君子安哲魯獨攬大權後的為非作歹、恃強凌弱的描繪,把批判的矛頭直指當權的封建統治者。伊莎貝拉為了營救無辜入獄的弟弟,四處奔走,備受安哲魯的要挾與欺凌。作品所提出的,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強權與苛政”的問題。
顯而易見,莎士比亞的悲喜劇,帶有“問題劇”的特色,他的創作主旨和描述重心,在於揭露社會,提出問題,顯示生活的真實面目,而不在於解決問題,指明戲劇的“悲”、“喜”結局。因此,他在藝術構思上,有意識地打破悲與喜的嚴格界限,在喜劇的框架(形式)內表現具有悲劇性的矛盾衝突;在沉鬱、陰暗的氣氛中,揭示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儘管他也安排、設計了一個喜劇性的結尾,但卻清楚顯露出問題並未真正解決,因為悲劇的根源和種子依然存在,隨時都有可能“衝突再起”的。這種悲喜相間、悲喜混雜的戲劇形式和戲劇風格,雖然尚未完全定型,但卻體現出了莎士比亞銳意革新、大膽創造的精神,因而為後世“正劇”和“社會問題劇”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英雄悲劇

這類悲劇往往表現政治鬥爭、階級鬥爭、民族鬥爭中的重大題材。悲劇雙方往往是不同階級、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正義與邪惡勢力營壘分明。悲劇主人公一般稟賦高貴,具有崇高的品質,肩負著不尋常的使命,忠實於自己的公民職責,將國家、階級、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為此不惜犧牲愛情、親人和生命。如古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主人公盜天火給人間,勇敢地反抗眾神之父宙斯。法國古典主義劇作家P.高乃依、德國劇作家J.C.F.席勒的悲劇,也多數屬於“普羅米修斯”式的英雄悲劇。J.拉辛與J.W.von歌德等也創作過此類悲劇。中國古典戲曲《清忠譜》、《趙氏孤兒》等也可歸屬於英雄悲劇。

家庭悲劇

表現家庭之間、家族內部各種複雜的倫理關係及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念、道德法則釀成的激烈矛盾衝突。古希臘悲劇《復仇神》、《厄勒克特拉》、《美狄亞》、《伊菲革涅亞在陶里斯》都是這類悲劇。此外很多表現愛情悲歡離合的悲劇也近似於“家庭悲劇”,象W.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拉辛的《菲德拉》、中國戲曲《牡丹亭》、《梁山伯與祝英台》及曹禺的話劇《雷雨》等。這種類型的悲劇不同於英雄悲劇,它不直接表現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階級之間的正面衝突,而是在社會政治風雲變幻的背景之前,透過家庭關係和倫理道德觀念的衝突展現出時代的種種矛盾。表現人們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運的悲劇現代劇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為悲劇的主人公,與他們相對立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有形與無形的巨網。E.奧尼爾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年輕水手、老水手及他的女兒,各自懷著平凡而合理的渴求,但嚴酷的現實所加給他們的卻是深重的精神苦難。《天邊外》則把一個理想主義者置於卑瑣的現實環境中,表現他肉體的毀滅和精神的解脫。A.米勒的《推銷員之死》,表現了一個老推銷員所信奉的價值觀念的破滅。E.奧尼爾的悲劇觀念可以表明這類悲劇的實質。在他看來,一個只追求輕而易舉的成就、安於現狀的人,沒有真正的價值,悲劇性就在於人在永不滿足的、不能實現的追求中找到自我;悲劇能使人在精神上變得高尚,使他們從日常生活的瑣碎貪求中解放出來。

命運悲劇

最後一種類型的悲劇,其所表現的矛盾衝突貫穿整個人類社會生活,表達了人類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以及對理想社會的渴望,並力圖認識、掌握、駑馭自然、社會及人自身,展現著人類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艱難歷程。這種類型的悲劇實際上是必然與自由的悲劇衝突。古希臘的“命運悲劇”就是這種悲劇。所謂“命運”,不過是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及自然與社會的法則,即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限定。

《哈姆雷特》封面《哈姆雷特》封面

《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人與命運抗爭的悲劇,儘管悲劇主人公最終亦未擺脫命運的羅網,但他卻在不妥協的抗爭中獲得了自身的價值。歌德的《浮士德》通過悲劇主人公探討著人生的目的。《浮士德》幾乎把人生的一切苦果與美酒都嘗過,終於發現官能的享受、知識的追求以及科學、藝術、愛情的甘甜都是有限的;唯有億萬人民永不衰竭的熱情,永不停息的創造,改天換地的偉大實踐,才是人生最偉大的目標。在這裡,個人找到了與自然、與社會、與人類同一的永恆價值。當代有些劇作家從人在荒誕的世界中的尷尬處境尋找悲劇題材,藉以表現人們對失去了的人的本質力量的渴求。E.尤內斯庫的《椅子》揭示了現代西方人真實的可悲境遇:人的地位被越來越多的“物”取代了,而人卻被降到了物的地位。S.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現了現代西方人的一種悲劇意緒: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都在逐步實現,但人們又普遍感到還有更重要的未能得到。劇中人物在光禿如沙漠的舞台上欲生不能,求死不得,做著一連串莫明其妙的動作,講著不知所云的話語,在等待著“戈多”。然而戈多沒有來,也不知何時能來,更不知戈多為誰,但必須等待下去。在這類悲劇中,悲劇人物的對面是異己的自然力、社會力,人就是與這些無形而又不存在的力量頑強鬥爭著。必然與自由的矛盾衝突,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深層次的矛盾衝突。實際上,這三類悲劇衝突歸根結柢也都表現著必然與自由的鬥爭,只不過是在特定的領域中進行的。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著名的悲劇有許多,如《紅樓夢》、《俄狄浦斯王》、《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作家無計其數,如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亞、斯特林堡等等。還有老舍在《駱駝祥子》中用同情的筆觸描繪的一幕悲劇:二十年代的北京,一個勤勞、壯實的底層社會小人物懷著發家、奮鬥的美好夢想,卻最終為黑暗的暴風雨所吞噬。它揭示了當時“小人物”的奴隸心理和希望的最終破滅。隨著祥子心愛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殺,祥子熄滅了個人奮鬥的最後一朵火花。這是舊中國老北京貧苦市民的典型命運。

油畫《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油畫《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總之,悲劇最能表現矛盾鬥爭的內在生命運動,從有限的個人窺見那無限的光輝的宇宙蒼穹,以個人渺小之力體現出人類的無堅不摧的偉大。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