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白

韻白

“韻白”是用中州韻語音念的說白。在崑劇和京劇界難度最大,是京劇在成型期創造出來的與“京白”不同的舞台道白。“京白”和“韻白”,使用的都是漢語。韻白是明代中原地區形成的一種通行語音,又叫做“中州韻”。明代名義的官方語言是以《洪武正韻》 南京白話體系,但是實際上,尤其是遷都北京之後,官話以 韻白為主。大抵以中州韻為讀音﹑咬字﹑歸韻的標準,四聲調值也有特定規律,因而節奏感和音樂性較強。現代韻白的“韻”,不僅僅指的是文字之“ 聲韻”,還指這種經由文字來創生的一個含蘊不盡的審美空間的“韻味”。

基本解釋

韻白是明代中原地區形成的一種通行語音,又叫做“中州韻”。按照元代的漢語官方韻書《中原音韻》為語言規範。後來又受到 明代官話《洪武正韻》 的影響。後來隨著中原向湖北、四川的移民帶到了西南地區,影響到當地土話,形成今天的西南官話。中州韻和今天的西南官話聲調比較接近,但是音系要比中州韻全得多,比如分尖團,有入聲。

明代名義的官方語言是以《洪武正韻》 南京白話體系,但是實際上,尤其是遷都北京之後,官話以 韻白為主。滿清入關後,京白取代了明代官話,作為全國的官話。

明清時代,許多劇種都採用了各個標準的白話傳統,但又都參酌本地語音加以變化發展。表現在舞台上的共同特徵已不甚明顯,大致還共同遵守著某些讀音咬字的方法,在念白中還保留著一種抑揚頓挫、節奏感特別鮮明的聲調。一般稱這種用中州韻的念白為“韻白” 或“上韻”,以區別於用本地方言的念白,如“京白”、“蘇白”等。

詞語解釋

韻白韻白

1.戲曲念白的一種。同京(北京)白﹑蘇(蘇州)白等相對。大抵以中州韻為讀音﹑咬字﹑歸韻的標準,四聲調值也有特定規律,因而節奏感和音樂性較強。傳統戲曲中正面人物和身分較高的人物多念韻白。

2.戲曲中句子整齊押韻的道白。

出處

國朝 毛先舒撰。皆雜論古韻、 今韻、 詞韻、 曲韻、蓋其《韻學通指》之緒餘也。其中“駁古詩三聲相通”一條,最為失考。古無四聲,聲近者即可諧讀,諸書不一而足。即以習見者而論,古詩《上山采蘼蕪》一首,素、餘同押。 劉琨《握中有玄璧》一首,璆、叟並用。豈亦未檢耶?駁蘇軾《 屈原廟賦》,謂《東部》本不與《陽》合。此拘於三百篇之例。不知《易·象傳》固“中”諧“當”,《 老子》固“盲”諧“聾”也。又謂宋人填詞韻,始《江》與《陽》合,是又泥魏晉以前之例。不知 沈演之《嘉禾頌》、徐陵《鴛鴦賦》,《江》已通《陽》久矣。大抵審定今韻之功多,而考證古書之力少,故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焉。

現代韻白

現代韻白的“韻”,不僅僅指的是文字之“ 聲韻”,還指這種經由文字來創生的一個含蘊不盡的審美空間的“韻味”。由 聲韻到韻味,事實上也就是由一種有形的、實質的,達到一種無形的、形上的體驗的過程①。現代韻白的意思也就成為,經由現代 白話文而不是古代優美的文言文,建構一種指向“韻外之致”的審美的體驗的 文學語言。

京劇術語·聲韻念白

京劇中有這樣一句話:“千金話白四兩唱”,可見念白的重要性。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