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部伎

坐部伎

坐部伎是中國唐代宮廷宴樂。在堂上表演,規模較小,舞者3~12人。以歌頌帝王功德、祝願君主千秋萬歲為內容。

簡介

張議潮出行圖張議潮出行圖

中國唐代宮廷宴樂。在堂上表演,規模較小,舞者3~12人。以歌頌帝王功德、祝願君主千秋萬歲為內容。形式華美富麗,技巧要求很高。據《通典》及新、舊《唐書》記載,坐部伎舞名為《景雲樂》、《慶善樂》、《破陣樂》、《承天樂》、《長壽樂》、《天授樂》、《鳥歌萬歲月》、《龍池樂》、《小破陣樂》。

由來

唐玄宗 時宮廷燕樂分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稱坐部伎。《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又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隸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雅樂。”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其樂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樂懸內,已上謂之坐部伎。”亦省稱“ 坐部 ”。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詩:“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鳴。”

影響

從唐開國以來,宮廷燕樂用《九、十部伎》,後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逐漸有了自己的創作,名之為《坐部伎》和《立部伎》。《坐、立部伎》的產生,對唐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根據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音聲人”的業務水平來劃分的,堂上坐奏為《坐部伎》,堂下立奏為《立部伎》。立部賤,坐部貴,等級分明,最低的是雅樂演奏人員。《立部伎》動輒上百人,而坐部伎則三數人最多十二人。此後雜技進入《立部伎》中,那已是代宗和德宗(763~804年)中的事了,白居易在一首詩中有這樣的描述:“立部伎,鼓笛喧,舞雙劍、跳七丸,嫋巨索,掉長竿……”這裡所列的全為雜技節目。 《坐部伎》共六部:《燕樂》(《景雲樂》、《慶善樂》、《破陣樂》、《承天樂》)、《長壽樂》、《天授樂》、《鳥歌萬歲樂》、《龍池樂》、《小破陣樂》。坐、立部伎代表性的節目首推大氣磅礴、名振中外的《破陣樂》。
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在山西為秦王時,民間已有歌頌李世民打敗劉武周的《秦王破陣樂》詩歌,李世民曾說:“朕昔在藩邸,屢有征伐,世間遂有此歌。”貞觀七年(633年),李世民繪製舞圖,太常丞呂才加工編制。而舞蹈形式是擺出各種陣式(隊形)的變化:“左圓右方,先偏後伍,”(前面有戰車,後面有隊伍)。魚麗,鵝鸛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護,以像戰陣之形。魚麗陣像魚兒咬尾的縱隊,而鵝則為橫隊。舞蹈由三段組成,每段有四個變化,總計十二個陣式。我國古代一貫講究陣法,貫串著戰術思想,諸葛武侯在四川奉節城與白帝城之間沙洲磧壩以八陣圖推演兵法,因有當地諺語:“巫山峽鎖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陣圖。”並有人日(正月初七)踏磧紀念諸葛的遺風。

李世民的《破陣樂》也表現出他的戰術思想,前出四表,後綴八幡,左右折鏇,趨走金鼓,各有其節,正是四頭八尾的“八陣圖”,是根據兵法而來的,和諸葛武侯一脈相承。李百藥、虞世南、褚亮、魏徵等所制歌詞:“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該舞由120人披甲執戟、戰鬥擊刺而舞,充滿戰鬥氣氛,再現了李世民百戰百勝的氣勢。敦煌217窟北壁“未生怨”壁畫,一般稱為“演習圖”,十人分兩組,一方五人執矛,另一方五人執盾,正在激烈搏鬥,從中可以想見《破陣樂》的風貌。《破陣樂》曾傳到日本,名《秦王破陣樂》或《皇帝破陣樂》。日本正倉院藏有《破陣樂》道具,名“破陣樂太刀”;為唐代贈品,可見唐代演出《破陣樂》時用刀。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