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菊部”(菊壇)泛指梨園行。傳說宋高宗時內宮有菊夫人,善歌舞,精音律,宮中稱為“菊部頭”,“菊部”之稱源出於此。 宋代時將宮廷內歌舞伎的班首稱做“菊部頭”。很多學者和戲劇家也習慣把戲曲界雅呼為“菊壇”,如丁秉燧先生著述的《菊壇舊聞錄》、劉東升所著《菊部賞花記》等都是關於梨園記事的作品;1921年易俗社赴武漢演出,時報界評價演員劉箴俗時說到:“有過人之才,歐梅之風,將來菊部爭勝,梨園傑出,合歐陽予倩、梅蘭芳鼎足而立,有厚望焉”。“菊壇”的意思由此可窺。
出處
宋高宗 時宮中伶人有 菊夫人 者,人稱“菊部頭”。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菊花新曲破》:“ 思陵 朝,掖庭有 菊夫人 者,善歌舞,妙音律,為 仙韶院 之冠,宮中號為 菊部頭 。” 元 宋無 《宮詞》:“ 高皇 尚愛梨園舞,宣索當年 菊部頭 ”。後因以“菊部”為戲班或戲曲界的泛稱。 清 趙翼 《青山莊歌》:“法曲猶傳菊部箏,新腔催打花奴鼓。”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蕭蟄庵》:“ 蕭 故豪侈,得幛,即大徵菊部,流連數日。”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六篇:“ 陳森書 號 少逸 , 道光 中寓居 北京 ,出入菊部中,因拾聞見事為書三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