毯子功

毯子功

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是戲曲演員各行當(如生、旦、淨、醜)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藝。通過對毯子功的練習,使演員的形體動作更為協調,還可以增強其身體的柔韌性以及對各種動作的控制能力,從而在表現特定情節(如翻騰跳躍、騰雲駕霧、凌空跌扑等場景)時,可以自如地運用形體進行藝術創作。毯子功的內容包括翻、騰、撲、跌、滾、摔等各項技藝的基本功。由於這些強度高、難度大、技術條件複雜的訓練,均需在毯子上進行以保護練習者不受傷害,故而稱之為“毯子功”。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毯子功毯子功

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是戲曲演員各行當(如)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藝。通過對毯子功的練習,使演員的形體動作更為協調,還可以增強其身體的柔韌性以及對各種動作的控制能力。中國戲曲表演基本功。泛指訓練演員掌握和運用翻、騰、撲、跌各項技藝(即筋斗,亦作斤斗)的基本功夫。因演出時各種筋斗翻跳不能超越舞台台毯的範圍;練習時為不致受傷,也都是在毯子上進行,故稱毯子功。以京劇為例,大致包括:①基礎功,如拿頂、下腰、前橋、後橋、虎跳、踺子、跺子等。②單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單小翻、單前撲、單提、單漫子、單躡子、單雲里加關、單折腰等。③長筋斗,又稱大筋斗,即兩種以上筋斗的組合,並藉助助跑完成者。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過桌、上桌等。⑤彈板功,這是近年來從雜技、體育項目中吸取演化來的項目,如彈板前撲、高台彈板等。⑥軟毯子功,屬撲跌類,包括搶背、吊毛、前後殭屍、虎跳等。毯子功要求高、輕、飄、準。

由來

漢代百戲中即有雜技、筋斗的表演,如出土的西漢樂舞陶俑中,就有“拿頂”、“下腰”的表演姿態。經過歷代雜技和戲曲藝人的創造、發展,形成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翻、滾、騰、撲、跌等各種技藝。隨著戲曲的形成,筋斗在戲曲表演中,成為塑造人物性格、表現戲劇情境、渲染戰鬥氣氛的不可缺少的藝術手段。生、旦、淨、醜各個行當都要掌握一定數量的翻撲技藝,才能適應舞台表演的需要。筋斗除了在戲曲舞台上表現翻山越嶺、竄房越脊、騰雲駕霧、水中浮游、雙方拼搏鏖戰時的人翻馬仰、竄奔躲閃、凌空跌倒等戲劇情節外,還可以通過它的訓練,協調演員的四肢,增強周身各部關節的柔韌性、協調性和鍛鍊神經中樞系統對肢體運動的控制能力,使戲曲演員的形體在藝術創造中運用自如。

訓練方法

歷史比較悠久的戲曲劇種都有各自的一套筋斗名目和比較完備的訓練方法,以京劇為例,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類:①基礎功。如拿頂、下腰、前橋、後橋、虎跳、踺子、跺子等。這是練好一切筋斗的基礎。這些基礎筋斗,有的雖然很少直接在舞台上單獨運用,例如踺子,但它是踺子小翻、出場的基礎。踺子功夫不牢,就翻不好長筋斗,故有“七分踺子三分小翻”或“七分踺子三分提”之說。②單筋斗,又叫短筋斗,包括單小翻、單前撲、單提、單漫子、單躡子、單雲里加關、單折腰等。這些筋斗雖然都標有“單”字,但並不是只翻一個,而是指可以單獨練習。單筋斗有了基礎後,就可“掛串”。如單小翻最多能達到三、四十個,還有串蹲提、串前撲、串漫子、串躡子等。它既可單獨翻躍,也可自身連翻。因此,單提又稱為站提,單小翻又稱為站小翻,不受“單”字的約束。③長筋斗,又稱大筋斗,即兩種以上筋斗的結合,並要藉助趨步(助跑)力量來完成。如踺子與小翻結合就稱“踺小翻”,踺子與提結合就稱“出場”,虎跳與前撲結合就稱“虎跳前撲”。長筋斗又分四門長筋斗和四門掛梢的長筋斗兩類。掛梢是三個以上筋斗的組合,如踺子、小翻、前撲結合起來,就是“踺小翻前撲”,以此類推,又有踺小翻提、踺小翻漫子、踺小翻躡子等;還有難度更大的四麵筋斗。④桌子功,指筋斗下桌、筋斗過桌、筋斗上桌。筋斗下桌有台漫、台撲、台提、倒折虎、搶背、雲里翻、雲里前撲等;筋斗過桌是將兩張桌子疊起,或將二至三張桌子並列橫排,可以向高處越過,也可以向遠距離衝過,如跺子漫子推手過桌、跺子前撲過桌等。從下往上翻的稱筋斗上桌,如出場上桌、前撲上桌等。⑤彈板功,這是近年來從雜技、體育中吸取演化來的新項目。有彈板前撲、高毛、漫子、躡子、直體、折體、挺身前撲等。有的還用了高台彈板,即從兩側的高台彈板上往下交錯翻騰各類筋斗。⑥軟毯子功,屬於撲跌類,分三種:一是跌扑功,包括小毛、倒毛、高毛、竄毛、入水毛和撲虎、鏇撲虎、竄撲虎、肘絲撲虎、倒折虎、搶背、吊毛、錁子、前後殭屍,難度較大的還有小翻搶背、小翻倒折虎、踺子倒折虎、跺子搶背、跺子高毛、雲里燕等;二是走跤,是雙人合作的抄翻技巧,如過包、轉包、蹬加官、背口袋、穿心前撲、手提、抱虎跳、馱虎跳、扛虎跳、轉羅圈、軲轤錢、雙頭人等;三是小排頭,又稱小零碎,多為武丑或短打武生使用,以表達人物機敏、靈巧、風趣的性格。其中包括倒三點、壓棗、加關、按頭、腦踺子、倒毛頂、小翻戳頂、蛙跳、蛤蟆夯、碎地蹦、碾碾轉、小虎跳、猴提、串絞柱、鏇窩、一盆花等。

訓練步驟

筋斗要達到高(騰空高)、輕(起落輕)、漂(姿勢正確漂亮)、準(翻擋子、越城、過人、砸險的落點要準確無誤)的要求。不僅要能穿著短打緊身衣褲翻,還要能足蹬厚底靴身扎大靠翻,有的還要手持大刀、槍、雙刀、雙槍各種兵器翻。戲曲演員要掌握這些功夫,除了勤學苦練外,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科學的訓練,由抄功教師遵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施教原則,打好基礎。

一個筋斗的練成,要經過“抄”、“保”、“餵”三個步驟:①抄。正確動作的形成,關鍵在於“抄”。不同的筋斗有不同的抄法,如抄前撲要貼、掭、扣等。②保。抄到一定程度,練者基本上掌握了獨立動作的能力,教師就可酌情撤勁,起輔助性的保護作用,使練者逐步獨立掌握動作。③餵。如果練者已經獨立掌握動作,為了保持正確的動力定型,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每次練功開始時,還要用把輕微地搭幾個。以上是練習毯子功必須經過的三個重要步驟。

京劇術語·表演程式

京劇的表演程式是在長期的舞台實踐和豐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高度提煉的表演語彙,它不僅使生活萬象舞蹈化、音樂化、節奏化,而且形成了規範不變。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