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釋義
古代戲曲音樂名詞,宮調之一。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中呂為其一也。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制度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又,奇數各律又稱為“律”,偶數各律稱為“呂”總稱為“六律”,“六呂”,或簡稱為“正律”,乃對其半調(高八度各律)與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古人認為每個宮調都有各自的風格,如“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仙呂宮清新綿邈、南呂宮感嘆傷悲、中呂宮高下閃賺、黃鐘宮富貴纏綿、正宮惆悵雄壯、道宮飄逸清幽……越調陶諧冷笑”(周德清《中原音韻》)
元北曲譜簡編-越調
說 明
一、本譜以元人北曲為限,分宮調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體式;不引曲文,只標字聲和韻葉。每曲略加說明。
三、北曲常多用襯字。曲牌只就正字立說。
四、北曲入派三聲,故只列平上去。上去為仄聲。字聲通用標“×”。
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韻字聲上可用平者標“上(平)”,平可用上者標“平(上)”。
六、北曲去聲特別重要,必用去聲標“去”,宜用去聲標“厶”。
七、連標三個“×××”,須平仄分配調諧,不宜連用三平、三仄。兩仄包括上去,亦須調配得當,不宜連用“上上”、“去去”。
八、韻位標“△”,可葉可不葉標“▲”,句中暗韻標“∧”。
九、標點符號分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四種。
越調
【鬥鵪鶉】套數首牌。與[中呂]小異。[中呂]第五句七字,此破為兩個四字句;[中呂]第六句為六字折腰句或四字、三字句,此則為兩個三字句。第二、四、六、末諸句均以作“×平去上”為起調。×仄平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平厶上△(平)。×××、××上△(平)。×仄平平,×平厶上△(平)。
【紫花兒序】次牌。[麼篇]同始調,用否均可。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
【金蕉葉】偶作楔子。宋詞不同。南[越調]引子略同。
×仄平平厶平(上),×仄平平厶平(上),×仄平平厶平(上),×仄平平厶上(平)。
【調笑令】又名[含笑花]。與宋轉踏同。
×平△(上),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去△。××仄平平厶平△(上),×平×仄平平△。
【小桃紅】小令兼用,與南曲不同。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厶△。×仄平平厶平去△,仄平平△,×平×仄平平去△。×平厶平▲,×平×厶▲,×仄仄平平△。
【禿廝兒】又名[小沙門]。與南曲不同。
×仄×平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厶平平厶平△(上)。×××,仄平平△,平平△。
【聖藥王】首句及第四句不叶韻者極少。
××平▲(上),××平△(上),×平×仄仄平平△。××平▲(上),××平△(上),×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麻郎兒】有[麼篇]換頭,須連用。
平平仄平△(上),×仄平平△。×××、×平仄平△(上),×××、×平×去△。
[麼篇]換頭第一句六字三韻短柱體,為此曲精彩處。如用上聲韻,則須全部用上聲。
仄平△(上)仄平△(上)厶平△(上),×××、×仄平平△。×××、平平厶平△(上),×××、×平平去△。
【絡絲娘】有[麼篇],略同始調,用者甚少。第一句下可增四字句三至六句,每句或隔句叶韻。
×××、×平厶上△(平),×××、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厶△,×平×厶△。
【小絡絲娘】[絡絲娘]首兩句,故云小。《西廂記》前四本第四折後用之,不拘宮調。亦入[雙調]。
×××、×平厶上△,×××、平平厶上△。
【東原樂】
平平去,×仄平△,××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厶△,×××、仄平平去△。
【綿搭絮】[麼篇]同始調,用者甚少。第四句下可增四字句,隔句叶韻,平仄與上四句同。
×平×厶,×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上)。×仄平平,×平×厶平△(上)。
【拙魯速】第六句下可增四字一句或二句,須叶韻。有[麼篇],用否均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厶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去×△。
[麼篇]首四句同始調,第五句起改用四字句,不拘多少,每句叶韻。末句同始調。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厶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去×△。
【天淨沙】小令兼用。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厶上△(平)。×平平厶▲,×平×仄平平△。
【鬼三台】又名[三台印]。
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平△,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厶平△,×平仄×平厶平△。×仄平平,平平去上△。
【耍三台】[麼篇]同始調。諸宮調略同。
仄×平、平平去△,仄××、×平厶平△(上)。×××、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厶平平,×××、平平去仄△。
【雪裡梅】又名[雪中梅]。[麼篇]同始調,用否均可。諸宮調同。
×仄厶平平△,×仄厶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上)。
【酒旗兒】與[雙調]不同。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平去平(上),×平×仄平平去△。
【眉兒彎】第六句二字句疊用上句末二句。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去平去△,仄平去上△,去上△,去平上△。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送遠行】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寨兒令】小令兼用。又名[柳營曲]。與[黃鐘]不同。第七、八兩句可作六字句。多對句。
×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黃薔薇】小令兼用。本曲帶[慶元貞]為小令帶過曲。套數亦須連用。
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仄平平厶上△(平),×仄平平厶上△(平)。
【慶元貞】小令兼用。
×平×仄仄平平△,×平×仄厶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厶×△,×仄仄平平△。
【古竹馬】有[麼篇]換頭,用否均可。
×平平去△,×平平去△,×平上去△,×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麼篇]換頭與始調不同。
×××、仄仄平平△,×××、平平平上△。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去上△。仄仄平平平去上△,×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青山口】諸宮調大同小異。
仄平∧(上)仄平∧(上)去平平△(上),×平×仄平△(上)。仄平∧(上)仄平∧(上)仄×平(上),×平×仄仄△。×平×仄平△(上),×平×仄平△(上)。仄平(上)仄平(上)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厶平平△,平平∧厶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去△,×仄平平△。
【南鄉子】散套首牌。與詞牌同,但不用[麼篇]。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梅花引】套數首牌。與詞牌不同。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去平△(上)。
【憑闌人】小令兼用。與諸宮調不同。
×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平平厶平△,×平平去平△。
【煞】與[正宮]、[南呂]、[般涉]不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去△,平平去△,×仄×平仄仄平△。
【收尾】又名[尾]、[尾聲]、[隨煞]。
×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簡述
越調除戲曲形式外還有曲藝和木偶兩支分支。在1942年時,河南發生大旱,期間許多越調藝人(如張桂蘭)等都曾轉入過地攤說唱,等災荒過後,再重新回到舞台來演唱戲曲。木偶的趙調分支在南陽一帶仍然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間職業木偶藝人至今仍十分活躍。
分類
上路越調以南陽為中心,又稱豫西越調、南陽越調、大越調,是越調的母調。質樸、婉轉、細膩、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獷、大氣,有秦腔的元素,人們認為這是“南昆北弋東柳西梆”中的”西梆”——秦腔東漸的結果。南陽越調仍保留花腔,有假嗓甩腔,主弦為象鼻四弦,定E調。男演員較多。象鼻四弦音樂明亮而華麗,有勾音、墊指、靠弦等多種指法。四根弦的定弦為:第一、三弦定d2,第二、四弦定a2。
下路越調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常用短桿墜子(經過特殊改造的墜胡)作為主奏樂器,有的劇團定F調。女演員較多。代表人物為大名鼎鼎的張秀卿、申鳳梅、毛愛蓮等等。
南邊越調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南陽越調比較相似。人們也稱其為“湖北越調”,以區別於流行於河南境內的“河南越調”。
音樂
越調的音樂豐富,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之說。
九腔:前五腔分別叫一腔、二腔、三腔、四腔、五腔,都屬於[慢板]。從第六腔始轉[流水]。但也可以從第二腔或第三腔或第四腔轉[流水]。第六腔稱彩腔。第七腔稱吹腔,屬於曲版體。第八腔稱崑腔。第九腔稱哭腔,速度較快。
十八調:十字頭、亂彈、銅器調、披甲調、拉馬調、潼關調、打揪調、打鐵調、四河調、定槓調、玩猴調、二簧調、清戲調、羅戲調、銀紐絲、拖著調、嚇唬調等。(這裡有十七個調,另一個本人也不清楚,真是不好意思)。
曲牌體音樂源於南北詞曲、雜曲等地方音樂。又有弦樂曲牌、嗩吶曲牌等的分別。
板腔體音樂
1.慢板類。這是越調最具代表性的音樂體系。有[大慢板]、[陰四板]、[二八板](如《諸葛亮弔孝》中“小喬坐府”一折“九月重陽菊花黃”的過門,再比如《掉印》中“繡花屏”一折“風和日暖艷陽天”的過門)、[高四腔](多用於黑頭、花腔等)等。這一類字少腔多,一板三眼,多表達哀怨、感傷、思戀、唉嘆等情感。2.流水類。這是越調音樂創作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有[慢流水]、[苦流水]、[連頭流水]、[對口流水]、[上口流水]、[緊頭流水]等。
3.銅器調類。使用這樣的音樂時,過門時打擊銅器,過門多,說唱性強。上下句,每兩句打擊一次銅器。其派生調有:[十字頭](每句十個字,三三四結構,最為著名是就是“四千歲你莫要羞愧難當”)、[亂彈](每句一般七個字,二二三結構,比如“滿天烏雲風吹散”“靈前故友祭忠魂”“日落西山還轉東,我們楊家保國代代忠”)。毛愛蓮很多唱腔就是用的[亂彈],但“句句是[亂彈],句句不重音”;要快就快,要慢就慢,要高就高,要低就低,要強就強,要弱就弱。創作了膾炙人口的越調亂彈戲。
4.垛子類,也叫攢子類。主要板式是垛子,頂板唱。字少腔多,字句靈活,可加襯字。主要用於敘事、指責、爭辯、哀傷、痛苦地申訴等情節中。“張口板合口眼”,唱到板上叫頂板唱,即是垛子,唱到眼上即是亂彈。垛子類的派生板式有[花垛子](比如《舌戰群儒》“莫道這長江水風急浪又猛”)、[疊句垛子](比如《劉金定下南唐》中“坐山”一折)等。
5.散板類。有[非板](節奏自由,可以獨立)、[滾板]、[倒板](是一段唱腔的引子,比如《舌戰群儒》中“乘長風下江東連天濤涌”。其派生板式稱[軟倒板],多由旦角演唱,比如《楊門女將》中“風瀟瀟霧漫漫星光慘澹”)、[大起板]、[叫板](多在幕後唱,比如《斬楊景》中“日落西山還轉東”的前奏“女兒們,隨娘來呀”)等等
6.哭腔。有板無眼,緊打慢唱,唱腔自由。
7.過板。第一句不獨立存在,打擊樂器奏出如上梯一般,所以又叫[上天梯],比如《扒瓜園》“老頭子給隊里來種瓜”。
8.黑夾調。
9.碰板兒,又稱拉馬調。頂板唱,多用於抒情、對唱的時候。
10.碰花垛。由碰板和花垛子結合而成,多用於抒情、緩慢情緒的表達等時候。比如《盡瘁祈山》中“孔明祭燈”一折。
表演技巧
越調中的趙調在其表演技巧上還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賈狗娃(假得酥)飾演大淨角色能七竅出血,樊書運飾演周瑜時能咬牙作響,杜天雲拌演趙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劉金鐘飾演李俊時還能變臉作色等。
角色行當
越調戲劇本的角色行當可分大紅臉、二紅臉,文生、武生,大淨、二毛、三花臉,正旦(青衣)、花旦、閨門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幾種。
歷史
有關於越調的起源,流傳有多種,其說法不一。其中之一據說越調原本被稱為"月調",乃係中國古代戲曲的一般地方劇種所共同擁有的"平、背、側、月"的四種調門之一。
根據現存的資料考察,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越調已經在南陽一帶地方廣泛地流行開來。尤其在南陽一帶,他的民歌小曲"四股弦"專門採用月調來進行演唱,之後漫漫地演變為專門的戲曲,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越調",究其根源,其實際上是由南陽梆子的一種變體演化而來。最早的時候的唱腔原先是曲牌格式體制的,後來由於受到梆子等戲種的影響,在演出的劇目上逐漸正規化,其具體形式隨著由"正莊戲"(也即袍帶戲)到"外莊戲"(大多為民間生活戲)的過程而發展變化。越調的表演開始由曲牌體向板腔體過渡,樂隊也由以嗩吶、竹笛為主過渡到以四弦樂器為主。
越調在清朝末年發展到了它的興盛時期,其在河南西南部地區出現了很多專業班社。其中較早的有同治四年(1865)前後的西峽三泰班、同治十三年(1874)前後的淅川六房科清平班、光緒三年(1877)前後的內鄉、淅川(楊營)永和班等。
除了在河南本省的發展外,有的班社還向外傳播遠到外省市去演出,例如湖北鄖陽柳林陂羅公廟舞樓上,就保存有"光緒三年二月內、陽二邑(楊營)永和班月吊(越調)在此一樂也"的戲班題壁。根據當地的老藝人們的追述,據說在當時,僅汝州、寶豐、郟縣就有一百多個越調班社,在鄧縣也有幾十個科班。在辛亥革命時期,越調也有很大的發展,那時演出的劇本《火燒梅伯》、《趙公明歸天》、《三仙妹》等戲還採用嗩吶作為伴奏樂器。
1917年,南陽大越調班子還曾經到過開封老羊市戲院演出。此後,著名的越調班社計有鄧縣老越調班、長葛縣長慶班、舞陽大越調班、許昌一道轍班、襄城石行班與七班、禹州馬車廠班、新鄭縣四街戲班等。在此期間,以舞陽班的老桂紅為首的一批女演員開始登上越調舞台。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河南地區的職業班社逐漸減少,越調的傳播也受到限制,到解放前夕,保留下來的專業班社已經寥寥無幾了。
新中國建國以後,於1959年舉行了河南省越調會演,匯集了全國上下十六個專業越調劇團,共有一千多名越調工作者會師許昌,是越調界空前的盛會。1962年統計越調傳統劇目有五百六十多個,分為"正莊戲"、"外莊戲"兩類。其中"正莊戲"是取材於歷史類演義小說,它的體裁唱少白多,詞句語意較深。劇中的人物以"外八角"(男性角色)為主。而"外莊戲"則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公案故事。並且劇中的人物角色多以"內八角"為主。
過去經常表演的劇目有《踢獅子》、《秦瓊賣馬》、《金蹬救主》、《快活林》、《文王吃子》、《跑馬跳坑》等老十八本,以及《一捧雪》、《十王宮》、《烏江岸》、《兩狼山》、《乳石關》、《關公小出身》等小十八本。除此之外還有象《打鐵》、《賣豆腐》、《挫柱》、《三哭殿》、《摸樓》、《官三怕》、《民三怕》、《送燈》等小戲。在1966年以後大部分越調的劇團逐漸解散,於1976年之後才逐漸恢復。現今河南省有專業越調劇團十三個。
現狀
越調生動地反映了中原一帶的社會生活,在社會史和藝術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價值。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進程中,越調舉步維艱,每況愈下,過去那種"滿城鑼鼓萬人迷,村村都有越調戲"的喜人景象早已風光不再。現在河南全省只剩下河南省越調劇團和許昌市越調劇團兩個專業演出團體,資金缺乏,新劇目產生困難,藝術人才青黃不接。當務之急是加大政策扶植的力度,調動各種力量對之進行搶救和保護,首要任務則是對老藝人的絕活兒進行搶救性挖掘。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越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戲曲3
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說是空間藝術,是因為戲劇要在一定的空間來表現,要有造型,而它在表現上又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因而它又是時間藝術。中國戲劇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它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 |
河南非遺目錄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擁有郟縣大銅器、麒麟舞、四平調、河洛大鼓等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國戲劇
時代 | 類別 |
原始戲劇 | 儺戲 巫戲 |
漢代 | 百戲 |
魏晉南北朝 | 代面 踏搖娘 缽頭 參軍戲 樊噲排君難 |
唐代 | 目蓮戲 |
宋朝 | 雜劇 川雜劇 永嘉雜劇 參軍戲 北方散樂 |
金朝 | 院本 北曲雜劇 雜劇 |
遼元 | 南戲 雜劇 |
明清 | 傳奇 |
現代 | 京劇(平劇);北京曲劇;;河北梆子;評劇;絲弦;唐劇;豫劇(河南梆子);越調;四平調;大平調;二夾弦;道情;柳琴調;羅卷戲(鄧州);宛邦腔(南陽);淮邦腔;墜劇;呂劇;鈍腔;晉劇(山西梆子);蒲劇(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秦腔(陝西梆子);銅川梆子;眉戶劇;隴劇;龍江戲;吉劇;遼劇;漢劇;徽劇;黃梅戲;鳳陽花鼓;廬劇;滬劇;崑劇(崑曲);揚劇(揚州);淮劇;錫劇(無錫);越劇;婺劇;紹劇; 蓮花落;湘劇;花鼓戲;贛劇;採茶戲;川劇;諧劇;儺戲;粵劇;潮劇;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桂劇;彩調劇;高甲戲;薌劇(歌仔戲);皮影戲;傀儡戲;花燈戲;閩劇;庶民戲;歌仔戲;梨園戲;亂彈戲;採茶戲;布袋戲;北管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