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狹

沖狹

古代雜技節目。漢代已經流行。把竹蓆捲成一圈,四周插入矛頭,表演者投身從中穿過。現代的鑽圈,即淵源於沖狹。

基本簡介

沖狹沖狹

沖狹chōng xiá ㄔㄨㄙ ㄒㄧㄚˊ 古雜技名。類似後來的鑽刀圈。《文選·張衡<西京賦>》:“衝狹燕濯,胸突銛鋒。” 薛綜 註:“卷簟席,以矛插其中,伎兒以身投,從中過。” 張銑 註:“狹以草為環,插刀四邊,伎人躍入其中,胸突刀上,如煙之飛。”參見“ 投狹 ”。

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沖狹”至唐代(公元618~907年)發展為“透劍門技”,中國雜技藝人把簟席捲成筒狀,插上利刃,投身穿躍而過。後來人們把危險的利刃取消而創造了充分發揮身體騰躍技巧的“鑽地圈”,被各地雜技團體視為傳統保留節目。

廣州雜技團的演員技藝超群,他們在直徑僅比身體寬10厘米的圓圈中,飛騰穿躍,身輕如燕,當圓圈疊到四個時,頂圈心高度為2.15米,演員在如此高的圈中飛騰,而且翻著各種跟斗,還在圈中做轉體360度的高難技巧。獲得了各國觀眾的讚譽,他們稱讚這個節目是“向地球引力挑戰的藝術”。
廣州雜技團1984年1月在巴黎第七屆世界“明日”雜技馬戲比賽中榮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1985年11月在英國第十屆世界雜技錦標賽中,獲特技項目對抗賽冠軍金牌獎。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