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拼音:rù pò ㄖㄨˋ ㄆㄛˋ
(1). 唐 宋 大曲的專用語。大曲每套都有十餘遍,歸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為破這一段的第一遍。 唐 白居易《臥聽法曲霓裳》詩:“朦朧閒夢初成後,宛轉柔聲入破時。”《新唐書·五行志二》:“至其曲遍繁聲,皆謂之‘入破’……破者,蓋破碎雲。”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天寳 後,曲遍繁聲,皆名入破。破者,破碎之義也。” 吳熊和 《唐宋詞通論·詞調》:“中序多慢拍,入破以後則節奏加快,轉為快拍。”
(2).借指樂聲驟變為繁碎之音。 阿英 《藝術家的故事》二:“其後急發一聲,曰的瀝得定棟,則繁聲入破,如萬弩之齊發,如急雨之驟至,若有千萬手同擊者。”
功能特質
“入破”的功能和特質“入破”,被公認是唐、宋大曲的第三部分,也是整套大曲的最後一部分。因為它是由數首樂曲嚴格的組合起來的一個很有特色的音樂段落,所以我們用“入破”曲段來稱謂它。對這個曲段音樂的功能、特徵表述得最全面、具體、形象的,要數北宋的陳隔了。
歷史
宋遼時期流行的伊州曲是“前五疊為歌,後五疊為入破”。可見伊州樂舞前五遍是抒情的歌唱,從第六遍才開始起舞。歌為慢速度,“入破”是快板起舞,伊州樂的結構是先由散板起舞一遍,然後進入中板節奏中急鏇五遍而結束。“入破”,在宋時又叫“徹”,宋詞人張先在《減宋木蘭辭》中有“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之句。伊州曲在宋時的雜劇身上留有深刻的印跡,如《領伊州》、《鐵指甲伊州》、《鬧五伯伊州》、《裴少俊伊州》、《食店伊州》等。哈密十二木卡姆的前身就是伊州大曲。
例子
採蓮入破/採蓮令
年代:宋 作者:史浩 體裁:詞
璇穹層雲上覆,光景如梭逝。惟此過隙緩徵轡。垂象森列昭回。碧落卓然躔度,炳曜更騰輝。永永清光曄煒。綿四野、金璧為地。蕊珠館,瓊玖室,俱高峙。千種奇葩,松椿可比。暗香幽馥,歲歲長春,陽烏何曾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