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活報劇,living newspaper,以應時性、時事性為特徵的戲劇類型。這類劇目能及時反映時事以達到宣傳的目的,就像“活的報紙”。中國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活報劇演出,在戰爭時期更為流行。演出時,常常把人物漫畫化,並插有宣傳性的議論。活報劇多在街頭、廣場演出,也可在劇場演出。
作為一種戲劇演出形式,活報劇(Living Newspaper)最早出現在蘇維埃俄國。1923年成立的“蘭衫劇團”是一個專業的活報劇演出團體,因表演者身著蘭色工人服得名。它的目的就是要向廣大民眾,尤其是不識字的觀眾提供“活的報紙”。劇團拒絕使用專業劇作家,主要是從報紙和雜誌中尋找素材,剪輯在一起,以諷刺和幽默的風格呈現。在蘭衫劇團的推廣和普及下,活報劇這種新穎的戲劇演出形式迅速在全國發展起來,並且產生了國際影響。英國、德國、美國、中國等許多國家的左翼戲劇、工人戲劇和紅色戲劇都採取了活報劇的演出形式。
活報劇在美國
早在1927年,活報劇就已經在美國出現。隨著工人戲劇運動的開展,活報劇在許多工人劇團里排演,但影響都不大。後來,活報劇在美國的成熟發展和產生影響是與聯邦戲劇項目(Federal Theatre Project)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許多學者甚至認為:活報劇形式的演出是聯邦戲劇項目最重要的貢獻。
聯邦戲劇項目於1935年成立,是在美國經濟危機(1929-1940)的大背景下出現的。為了給那些由經濟危機造成的失業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成立了聯邦戲劇項目,把它作為工作發展管理大項目的一部分。這是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對戲劇活動的一項最大程度地直接參與。許多戲劇工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藉機來建設和發展“自由、成熟和不受限制”的戲劇。
女戲劇家海莉·弗拉納根被任命為戲劇工程項目的全國指導。弗拉納根的戲劇理想是:以此為契機,像許多歐洲國家那樣逐漸在全國範圍建立起國家劇院,以此帶動美國戲劇的發展。為了解決更多的戲劇演職人員的工作問題,她提出運用活報劇作為主要演出形式的建議,讓眾多人而不是少數的明星參與到短小的作品中。
弗拉納根曾經在歐洲考察各國戲劇活動,她還在蘇聯觀看過活報劇的演出,對這一演出形式很有興趣。弗拉納根關於活報劇的考慮不僅是出於特殊時期社會和經濟的目的,她也希望能通過引進一種新的戲劇形式來振興美國戲劇。
從聯邦戲劇項目的演出歷史可以看出,活報劇只是所有演出中的一個小部分,其他演出包括經典作品和當代作品,還有兒童劇、宗教劇和音樂劇、舞劇等。聯邦戲劇項目中的活報劇關注重大的社會問題;基本把普通人作為主角;題材多是觀眾所關心的……這些特點集中形成一種戲劇形式,用來表現普通人面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帶來的直接緊迫問題而理性地探求解決辦法。
這時的活報劇保持了使用新聞事件作為主要題材的傳統,除了一兩個例外,幾乎都是有關於重大社會問題。不可避免地,演出內容會觸及到與政府相關的敏感問題。
1935年著名劇作家愛爾默·賴斯辭去紐約聯邦戲劇指導的職務,成為聯邦政府和聯邦戲劇項目運作過程中最早的衝突事件。引起賴斯辭職的主要原因是《衣索比亞》的演出流產。這是由賴斯策劃的第一個活報劇作品,主要表現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它涉及到墨索里尼等當時一些外國統治者。
對於聯邦戲劇項目來說,選擇這個題材不僅是因為義大利入侵非洲國家具有新聞價值,還因為當時紐約戲劇項目分部有一大群困在美國的非洲歌手。政府聽說此劇嚴厲批評了墨索里尼政權,擔心外國政府會把聯邦戲劇看作是美國政府的官方發言人,於是頒布了一項指示,禁止任何表現當今外國領導人的作品出現在聯邦戲劇的舞台上。
1939年聯邦戲劇項目最終被解散了,有部分經濟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原因。活報劇後來在美國還有零星演出,但無論在數量及質量上都無法和聯邦戲劇項目時期相比。幾年後,活報劇的演出幾乎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