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劇本中不要求在演出時說出的文字說明部分。一般包括對劇情發生時間、地點的提示,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藝術處理的要求,對人物形體動作、心理活動和場景氣氛的描述等。
在早期西方戲劇中,舞台指示通常被壓縮在最低限度。古希臘悲劇劇本就不包括舞台指示,人物所處的環境等都通過對話表達出來。西方現代戲劇則趨向使用比較詳盡的舞台指示。英國戲劇家蕭伯納在這方面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他的舞台指示常常長達數頁,不僅包括大量精心描繪的布景說明,而且還包括極其詳盡的人物說話時心理活動的解釋與分析,甚至包括作者自己對人物所說台詞的看法。
在劇本創作中,舞台指示的使用一般應以是否有助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和導演、演員舞台工作者進行藝術創造為原則。好的舞台指示不僅能給劇本增添文學價值,而且能夠造成濃郁的戲劇氣氛,為舞台體現提供廣闊的天地。
範圍
舞台指示的範圍包括舞台空間裝置與布景安排的說明,燈光、音效的變化,道具及人員上下場的註記,演員講話時的情緒基調,肢體動作及身體移動位置的具體描述等。這些都牽涉到實際演出與導演創作的範圍,劇作者創作劇本為未來的演出貢獻出最初的藍圖,對於這些舞台效果的運用必須事前就有所了解,並在劇本的階段中便做出必要的提示。
格式
在文字與排版格式上,舞台指示通常加注特殊記號﹙如△﹚,或放在括弧內﹙如人物說話的情緒基調提示,便是放在括弧內緊跟著人物名稱之後,人物對白內容之前。或者是較短的人物的動作提示或上下場的註記,都可以用括弧括起來放在對白中間或對白之後﹚,或再加以縮排﹙如較長的動作提示﹚或空行﹙如人物上下場註記之後往往空一行,目的在提示劇場工作者台上又是一個新的人物組合﹚,以便和人物的對白加以區別,這些都是常用的舞台指示格式。
意義
在劇本中附帶舞台指示的說明,不僅是基於演出時的實際考量,同時它也是種藝術創作的手段。
在演出的實際考量方面,包括服裝道具必須連戲,演員移動的位置與上下場的方向與次序,都必須安排得合理而順暢,不能讓觀眾產生疑慮。照慣例除了特殊情形外,演員都是由右舞台上(即觀眾面對舞台的左手邊。這種寫法主要是以演員的方位為主),由左舞台下。而在演員走位方面,舞台不同的區位往往具有不同的表情與氣氛。如將演員安排在舞台中央的位置,往往帶有高度強調的意義,右舞台是溫馨而具有親和力的空間,而左舞台則顯示人物間關係緊張或具有張力等﹙但實際演出時,還是要依導演的安排為主﹚。
基於演出實際考量的舞台指示說明,還包括舞台上焦點的處理,如利用燈光的亮區以形成暫時性的空間焦點,或是利用重要人物的遲出場再加上場上其它人物視覺焦點的匯聚,來凸顯出某位劇中人物的重要性。此外演員臉部面對觀眾席的角度,也都能形成不同強調的效果。通常臉部正面面對觀眾席的演員得到最高的強調,背對觀眾者最小,側面居次,而45度角的演員又勝過完全側面的演員。
就藝術創作的層次而言,劇作者運用舞台指示的說明,猶如一位暫時的時空現象的雕塑師。有時他像百貨公司櫥窗設計師那樣,讓舞台上總是出現一幅幅美麗的人物裝置畫。而大多數的時候,他又像作曲家那樣自得其樂,而演員就是他的樂器,不同風格的對白就是它獨特的音色與鏇律,人物上下場不同的組合就是不同的樂章,而音效、燈光的加入,以及種種打岔、停頓的設計,都是為了臨時增添戲劇性的效果,讓整場戲看起來更活潑、生動及更有說服力。
舞台指示的說明在藝術創作層次上的運用,最忌諱像套公式那樣地缺乏整體的考量與用心。劇作者必須平時勤看戲,尤其是多觀摩國內外具有歷史悠久劇團的經典劇目的演出處理,細心去體會導演及燈光、舞台設計師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