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子

翎子尺寸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拼音:líng zi
詞性:名詞
解釋:①清代官吏禮帽上裝飾的表示品級的翎毛。
戲曲中武將帽子上所插的雉尾。

簡介

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戲曲舞台上所用的翎子,是由雄雉的長尾製成的,一般在四至五尺間,還有一種非常講究的翎子,是“六十四朵”的尺寸。什麼是“六十四朵花”呢?這就是在一根翎子上有探淺不同的花紋六十四節,其長度大約在六尺左右。可是:就現在各劇團所用的翎子來看,這種“六十四朵花”的翎子巳非常少見了。

作用

在戲曲舞台上,有許多角色的頭盔上都戴著翎子,像穆桂英周瑜、梁紅玉、孫悟空白骨精等等人物就是這樣。為竺么要給這些人物戴上翎子呢?這對裝扮角色的身份有著某些作用,如我們往往一見戴有翎子的角色,再加上他身上的裝束,就能看出他們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劇中的神與妖戴上翎子,則會更顯示出他們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劇中人戴翎子還有另一種意義,就是番邦人一般的都戴翎子,以此來說明他們乃是外國人或少數民族。
翎子的顏色斑斕美麗,把它配戴在頭上不僅起到裝飾的作用,而且演員還可以利用它體長、柔軟、堅韌富有彈性的質地,依靠自己身體的一定動作,使翎子產生動勢;還可以用手把它彎成各種形態,來配合加強自己的身段表演。那千姿百態的翎子技巧,對於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有著很好的渲染作用。

翎子功

梅花獎獲得者晉劇優秀演員郭彩萍的翎子功,可謂精湛一絕。她在晉劇《小宴》中,運用了眾多的翎子技巧,來刻畫呂布這個勇中顯驃、瀟灑英俊而貪利好色、鼠目寸光的凡夫俗子形象,真乃令人稱道。從人物一出場,她的翎子就有戲。呂布應王允之邀,到王允府上去試冠時,她在音樂的伴奏中,疾步揚鞭上場,當走到屍九龍口”時,右手舉鞭、左手勒韁;頭上的雙翎晃成半圓圈猶如疾風擺柳,再配之臉上一副驕矜的亮相,正好把呂布騎在上那種春風得意、搖頭晃腦的神情表露無遺。在“驚艷”這段戲中,呂布在躬身還禮時,郭彩萍趁禮畢抬頭之際,稍一晃頭使單翎在貂蟬的頸上一抹,順勢又將翎尖繞回自己的鼻前,陶醉地猛然用鼻子吸氣一聞,並向貂蟬投以一個挑逗的目光,這雖是無聲的表演,卻讓觀眾看清楚這個輕浮驕橫的呂布,在聞香涉艷時的貪婪神態。呂布換冠後,在王允、貂蟬的讚美聲中,更是得意忘形、手舞足頒。此時郭彩萍運用了雙手交替摸翎的。風展翅”,隨後又耍出了雙翎左右晃圈挑單翎的“丹鳳朝陽”等姿態,真是美不勝收。尤其通過擺翎使翎尖各自繞成小圈的“風點頭”,以及後面在鏡中觀看貂蟬時的雙翎交替直立特技的運用,更是入木三分把呂布嗜色如命的本性,揭示得淋漓盡致。

技巧訓練

翎子的技巧訓練共分兩步:一是翎法,二是翎子的基本造型。

京劇服飾知識介紹

京劇服飾,行話稱其為“行頭”,包括服裝、、靴鞋及一些隨身飾物,是京劇舞台人物造型的主要部分之一。

京劇知識·京劇服飾

京劇是中國近代戲曲的代表,其舞台服飾也是京劇藝術極具特點且最能吸引觀眾的特定手段。本任務介紹京劇服飾知識,做本任務相關詞條要求配圖。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