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代樂部(樂隊)之一。專管樂舞、百戲的演出。所用樂器有笛、拍板、答鼓、兩杖鼓。演出《代面》、《蘇中郎》、《缽頭》、《踏搖娘》等戲和尋橦、跳丸、吐火等雜技。參閱唐段安節《樂府雜錄·鼓架部》樂有笛、拍板、答鼓——即腰鼓也、兩杖鼓,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鬥戰,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案:《御覽》五百六十九引《樂府雜錄》云:“大面出於北齊。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貌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聲以效其指撝擊刺之容,俗謂之‘蘭陵王入陣曲’。”疑此有脫誤。)《缽頭》——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其父屍。山有八折,故曲八疊。戲者被發,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案:“缽頭”,《通典》一百四十六作“撥頭”,云:“出西域。胡人為猛獸所噬,其子求獸殺之,為此舞以象也。”與此小異。)《蘇中郎》——後周士人蘇葩,嗜酒落魄,自號“中郎”。每有歌場,輒入獨舞。今為戲者,著緋,戴帽;面正赤,蓋狀其醉也。即有《踏搖娘》、(案:《御覽》五百七十三引云:“踏搖娘者,生於隋末,夫河內人,醜貌而好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妻色美,善歌,乃自歌為懇苦之詞。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寫其夫妻之容。妻悲訴,每搖其身,故號‘踏搖娘’。近代優人頗改其制度,非舊制也。”疑此有脫簡。)《羊頭渾脫》、《九頭獅子》,弄《白馬益錢》,以至尋橦、跳丸,吐火、吞刀,鏇槃、觔斗,悉屬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