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欄

勾欄

勾欄,又作勾闌或構欄,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娛樂場所,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亦作“構闌”、“構欄”。
1.欄乾。南朝梁沉約《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又親於佛殿內坐禪,同集三人,忽聞空中有聲,狀如牛吼,二尼驚怖,迷惑戰慄,上惔然自若,徐起下牀,歸房執燭,檢聲所在,鏇至構闌。”一本作“構欄”。
2.宋、元時曲藝、雜劇、雜技等的演出場所。元睢玄明《耍孩兒·詠鼓》
勾欄

套曲:“爭構闌把我來粧標垛,有我時滿棚和氣登時起。”《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郭大郎﹞因去瓦里看,殺了構欄里的弟子,連夜逃走。”

簡介

宋、元時戲曲及其他伎藝在城市中的主要演出場所,又作勾闌、構欄。勾欄,原即欄桿。《水經注·河水》:“吐谷渾於河上作橋……施勾欄,甚嚴飾。”亦作鉤欄。《王建宮詞》:“風簾水閣壓芙蓉,四面鉤欄在水中。”唐代勾欄已同歌舞有聯繫。李商隱《倡家詩》有“簾輕幙重金勾欄”句,詩中所寫的“倡家”,就是擅長歌舞的伎藝人。到了宋代,中國城市的戲曲劇場已基本形成,也稱勾欄。明代以後,又把妓院稱作勾欄。

宋代勾欄多同瓦市有關。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裡娛樂場所的集中地。北宋汴京(今開封)、南宋臨安(今杭州)等都有不少瓦市。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瓦市中搭有許多棚,以遮蔽風雨。棚內設有若干勾欄。大的瓦市,有幾十座勾欄,演出雜劇及講史、諸宮調傀儡戲影戲雜技等各種伎藝,可容觀眾數千人。宋、元時的勾欄,今無一存,也沒有留下任何形象資料,只能從各種記載中了解它的大致結構。

瓦子勾欄

瓦市

勾欄,又作勾闌或構欄,宋代勾欄多同瓦市有關。瓦市,又名瓦舍、瓦肆或瓦子,是大城市裡娛樂場所的集中地,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北宋汴京(今開封)、南宋臨安(今杭州)等都有不少瓦市。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瓦市中搭有許多棚,以遮蔽風雨。棚內設有若干勾欄。大的瓦市,有幾十座勾欄,演出雜劇及講史、諸宮調、傀儡戲、影戲、雜技等各種伎藝,可容觀眾數千人。宋、元時的勾欄,今無一存,也沒有留下任何形象資料,只能從各種記載中了解它的大致結構。

與歌舞有關

原意欄桿的勾欄在唐代已經與歌舞有關,李商隱在《倡家詩》中有“簾輕幕重金勾欄”一句。明代以後,卻又把妓院叫作勾欄。
在北宋時,由於市民階級的不斷擴大,由於他們文化娛樂的需要而出現了“勾欄”。宋朝的大城市內的勾欄,可供藝人演出雜劇及講史、諸宮調、傀儡戲、影戲、雜技等等,可容納觀眾數千人。根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其實勾欄的外型與方形木箱無異,四周圍以板壁。“東京般載車,大者曰‘太平’,上有箱無蓋,箱如構欄而平。”為了宣傳,有些勾欄門首會懸掛“旗牌、帳額、神幀、靠背”等裝飾物。勾欄內部則設有戲台和觀眾席。

早期的城市戲曲劇場

瓦市勾欄的出現,對中國戲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民間藝人向市民觀眾長期賣藝的地方,各種伎藝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吸收。演出可以經常化、固定化。《東京夢華錄》說,京瓦伎藝,“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藍采和》中描寫的雜劇藝人藍采和,在梁園棚勾欄里固定演出竟達20年之久,“學這幾分薄藝,勝似千頃良田”,演員有了穩定的演出場所和較好的經濟收入,有利於藝術上的提高。從劇場的發展來說,到了宋、元勾欄的階段,其基本形制已大體具備。
勾欄畢竟還是早期的城市戲曲劇場,有簡陋的一面,多少帶有臨時的性質,容易損壞。由於臨時的勾欄容易損壞,元朝的《南村輟耕錄》曾記載倒塌、壓死觀眾的不幸事情,所以以磚木結構的廟台慢慢開始取代了勾欄。

記載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東京般載車,大者曰‘太平’,上有箱無蓋,箱如構欄而平。”據此推知,宋時勾欄,也似方形木箱,四周圍以板壁。勾欄的一面有門,供觀眾出入。門口貼有稱作“招子”或“花招兒”的花花綠綠的紙榜,向觀眾預告演出。有的勾欄門首,還要懸掛“旗牌、帳額、神幀、靠背”等裝飾物或演出用具,以廣招徠(杜善夫《莊家不識勾欄》、無名氏《漢鍾離度脫藍采和》)。勾欄內部設有戲台和觀眾席。

戲台一般高出地面,台口圍以欄桿。戲台前部為表演區;後部為演員裝扮、休息之所,叫作“戲房”。戲房中的演員,有時還需與前台結合著演戲。如《張協狀元》:“淨在戲房作犬吠”;“生在戲房裡喝:‘什麼婦人直入廳前,門子當頭何不止約?’”前後台之間,以板壁、屏風或台帳隔開。由戲房通向前台的上下場門,稱為“鬼門道”。明初朱權《太和正音譜》:“構欄中戲房出入之所,謂之‘鬼門道’。鬼者,言其所扮者,皆是已往昔人。”“鬼門”,一作“古門”。元代楊顯之《瀟湘夜雨》:“做向古門問科”。古門之意,與鬼門同。觀眾席設在戲台對面的叫“神樓”,設在兩側的叫“腰棚”。《藍采和》:“這個先生,你去那神樓上或腰棚上看去。”

結構

(圖)勾欄勾欄

1.整個勾欄劇場是木結構的,而且是全封閉的,只有一個門供觀眾進出。

2.勾欄內部,舞台分為前部的“戲台”和後部的“戲房”。戲台周圍是用欄桿圍起來的,所以叫“勾欄”,它是畫著各種花紋的(見莫高窟112窟《西方淨土變》壁畫局部)。戲台與後台的戲房用“鬼門道”相通供演員進出,戲台與戲房之間用“神巾爭”隔起來,它的上面畫著神像(見山西洪洞霍山明應王殿壁畫雜劇作場圖)。

3.觀眾席分為神樓、腰棚。神樓是正對著戲台而位置比較高的地方,放著供奉的梨園神之類的神靈牌位,也可以放觀眾席;腰棚就是圍著戲台的木製的觀眾席。觀眾席里是沒有站席的,每個觀眾都有座位。座位是不編號的,先到先坐。

4.在觀眾席中還有等級,有“金交椅”,還有“青龍頭”。金交椅是留給皇帝坐的,當然是在舞台正中最近處。按照古代“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青龍頭”在舞台的左側下場門附近,“白虎頭”在舞台右側的上場門附近,都是最好的位置。

5.舞台的一側有“樂床”,原本是放置樂器的地方,在勾欄中成為樂隊演奏時坐的地方(見山西稷山馬村五號金墓雜劇雕磚“樂床”圖)。

6.勾欄的大門入口處,貼有“招子”,是花花綠綠的。上面寫著當天演的是什麼戲和名角姓名等。

7.大門入口處還掛有“旗牌”“帳額”,旗桿上掛著“靠背”。這些東西的樣式都沒有留下來,現在已無從可考,但可以從其他的畫面中參考。帳額是絹質的,上面寫著金字,橫掛在大門口的類似橫幅的東西。

意義

瓦市勾欄的出現,對中國戲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民間藝人向市民觀眾長期賣藝的地方,各種伎藝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吸收。演出可以經常化、固定化。《東京夢華錄》說,京瓦伎藝,“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藍采和》中描寫的雜劇藝人藍采和,在梁園棚勾欄里固定演出竟達20年之久,“學這幾分薄藝,勝似千頃良田”,演員有了穩定的演出場所和較好的經濟收入,有利於藝術上的提高。從劇場的發展來說,到了宋、元勾欄的階段,其基本形制已大體具備。但勾欄畢竟還是早期的城市戲曲劇場,有簡陋的一面,多少帶有臨時的性質,容易損壞。《南村輟耕錄》上就記有元至元二十二年(1362)勾欄倒塌、壓死觀眾的事件。所以它不如農村以磚木結構的廟台堅固耐久。

勾欄勾欄

發掘、整理、繼承優秀文化遺產,促進戲劇文化的豐富性、多樣化發展。

宋元時期是中國戲劇文化發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歷史時期。對宋雜劇、南戲的研究、發掘、整理,是繼承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們已經對宋元的戲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它的演出樣式、演出場所由於各種原因,已經消失了600年,不再為人們所知曉。如果能恢復勾欄瓦肆,可以讓人們重睹中國文化遺產中久被遺忘的、不可多得的這一文化瑰寶

為戲劇藝術的教學提供學術研究和教學實驗的機會。如果能恢復“勾欄戲劇”這樣的演出樣式,這本身就是為古代戲劇藝術的認識提供了一種實際的樣本,不光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宋元戲劇提供了一種實驗的機會,同時對現代戲劇如何繼承戲曲傳統、如何走近觀眾、如何適應市場,都提供了一種實驗和探索的機會。而這種對宋元戲曲的實驗性的研究,必將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增加一個特別有文化底蘊和影響力的文化景觀。由於“勾欄”是一種演出樣式和演出場所,所以它就具備了文化學術性與觀賞性、娛樂性相結合的特點。如果能臆想性地重現“勾欄瓦肆”這樣一種文化現象,必將為人們的戲劇演出樣式增添一種獨特的品種,也必將成為中國的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

戲劇名詞







大曲
小旦
引子
雲手
宮調
書會
木大
正旦
末泥
布景
樂棚
行頭
戲文
沖狹
老旦
雜當
許胡
花部
走索
社火
身段
武丑
板眼
法曲
話劇
獨白
長陽南曲
弦索
圓場
劇場
彩排
賓白
排遍
梨園[戲曲]
唱腔
檢場
菊部
教坊
喜劇
掌記
鼓板
滾調
楔子
髯口
磕瓜
二花臉
三花臉
文明戲
打出馬
地方戲
竹竿子
武二花
定場白
油花臉
南雜劇
悲喜劇
基本功
滑稽戲
幕表制
潛台詞
四大徽班
自報家門
南北合套
梨園弟子
魚龍曼延
舞台美術
手眼身法步
中國戲劇梅花獎





九宮
大面
小戲
引戲
隊舞
水袖
瓦舍
台詞
正劇
本色
對白
務頭
行當
戲曲
曲破
老生
過曲
百戲
花旦
場面
邦老
尾聲
武場
板式
青衣
詩劇
科班
南戲
啞劇
面具
劇種
旁白
缽頭
排演
副旦
唱賺
臉譜
票友
雅部
黑頭
搽旦
纏令
跳丸
舞台
褶子
影戲
刀馬旦
三小戲
元雜劇
打背躬
問題劇
吳江派
武花臉
掐彈詞
昇平署
草台班
臨川派
街頭劇
鼓子詞
演出本
踏謠娘
四大聲腔
場面高度
音響效果
唱念做打
溫州雜劇
舞台指示
愛美劇運動





入破
大遍
小生
文場
六么
化妝
勾欄
台步
正淨
加官
代面
犯調
行家
戲劇
曲牌
吊毛
集曲
優伶
把子
角牴
孛老
搶背
武淨
參軍
京白
貼淨
科汎
俗樂
亮相
軸子
劇本
幫腔
俳優
腳色
副末
翎子
彩旦
郭禿
雅樂
腔調
散樂
纏達
摘遍
題目
蟒袍
燕濯
小花臉
廣播劇
雲韶府
立部伎
把子功
蘇中郎
參軍戲
性格化
宜春院
閨門旦
鬼門道
雅樂部
鼓吹部
路歧人
人物造型
四功五法
連台本戲
總會先倡
虛擬動作
程式動作
舞台藝術
《霓裳羽衣曲》





卜兒
小末
才人
元曲
麼篇
反串
開呵
正末
旦兒
龍套
包廂
北曲
行院
沖末
曲譜
傳奇
合生
尋橦
走邊
蒼鶻
序幕
武旦
武生
轉踏
官衣
貼旦
科渾
院本
起霸
客串
悲劇
家門
倡優
腳本
副淨
盔頭
清唱
象人
道具
猴戲
裝孤
韻白
鑼經
趟馬
敷演
十三調
三部曲
文工團
中州韻
壓軸戲
宋雜劇
坐部伎
定場詩
毯子功
獨幕劇
活報劇
諸宮調
傀儡戲
鼓架部
髦兒戲
內心獨白
東海黃公
即興表演
第四牆
銅錘花臉
舞檯燈光
題目正名
蘭陵王入陳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