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武淨又叫武二花,或者叫摔打花臉。這種花臉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最初有些武淨戲的演法也比較講究工架、表演、說白,如(鐵籠山)的姜維、《四平山》的李元霸,包括《艷陽樓》的高登等,都是由武淨來扮演的。但由於這些戲後來都由武生兼演了,武淨反而慢慢沒人演了。還有一些戲,如《青石山》的周倉、《定軍山》的夏侯淵,還有《長板坡》的張飛、《惡虎村》的濮天雕,這些本來也是由武淨扮演的,後來慢慢地都由架子花來演,武淨戲的範圍也就越來越窄了。現在剩下的如《白水灘》的青面虎、《竹林計》的余洪、《挑華車》的黑風利等,這些還屬於武淨的範疇。在正淨和架子花之間,架子花是注重表演、工架和念白,正淨是以唱工為主,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區別。比如,由於行當不同,正淨在生氣的時候只能從鼻子裡發出“哼恩……”這樣類似顫抖的鼻音(內行俗話戲稱“狗護食”),而架子花在生氣的時候,就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打“哇呀呀……”這種細微分別,—般外行是不知道的。正淨要是打了“哇呀呀……”的話,那就成為笑話了。
現狀
武淨同其它行當一樣,在京劇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少出類拔萃的演員,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武戲盛行,其中的佼佼者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創立了流派,其中以錢金福、許德義、范寶亭最為出色。
除上述三位外還有方二群、何佩亭以及錢金福之子錢寶森,范寶亭之徒劉奎官,富連成科班的駱連翔,在江南名聲顯赫的李永利、王永利等,都各懷絕技,很受觀眾青睞。雖然在京劇發展史上以武淨為主演或主要配演的劇目有近百出,儘管也湧現出名噪一時的藝術家,但武淨這一行當在逐步衰亡,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首先是劇目的流失。《挑華車》最早是武淨應工的戲,自俞菊笙先生始便成為武生戲了,由黃臉黑靠改為俊扮綠靠或藍靠了。繼之《鐵籠山》、《四平山》、《艷陽樓》、《狀元印》等戲也都逐步成為了武生戲,甚至連《金沙灘》的七郎、《戰宛城》的典韋也由武生行扮演了,本工劇目的流失對武淨行不能不說是個打擊,發展到今天能露演的劇目更是少得可憐。
京劇流派知識介紹
流派,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流派的多樣化,是藝術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京劇藝術自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