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南北合套是戲曲音樂中的術語。按曲牌聯套體的結構形式將南曲和北曲組成的套曲。雜劇與南戲形成初期,雜劇只用北曲,南戲只用南曲,二者不得混用。據《錄鬼簿》載:“以南北調合腔,自和甫始,如《瀟湘八景》、《歡喜冤家》等曲,極為工巧。”沈和甫系元雜劇中期作家,上述《瀟湘八景》系散曲,戲曲中最初用南北合套者,見於南戲《小孫屠》(《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明初雜劇作家賈仲明在《呂洞賓桃柳升仙夢》全劇中使用了南北合套,構成旦、末對唱,進一步發揮了南北合套的藝術功能。至崑山腔興起之後,南北合套的使用範圍日益廣泛。
起源
南北合套是戲曲音樂中的術語。按曲牌聯套體的結構形式將南曲和北曲組成的套曲。雜劇與南戲形成初期,雜劇只用北曲,南戲只用南曲,二者不得混用。
據《錄鬼簿》載:“以南北調合腔,自和甫始,如《瀟湘八景》、《歡喜冤家》等曲,極為工巧。”沈和甫系元雜劇中期作家,上述《瀟湘八景》系散曲,戲曲中最初用南北合套者,見於南戲《小孫屠》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明初雜劇作家賈仲明在《呂洞賓桃柳升仙夢》全劇中使用了南北合套,構成旦、末對唱,進一步發揮了南北合套的藝術功能。至崑山腔興起之後,南北合套的使用範圍日益廣泛。
形式
構成合套中的南曲與北曲必須同一宮調(即同一調高);每個套曲又多以兩個調式為主,如〔粉蝶兒〕合套以徵調式、角調式為主,〔醉花陰〕合套又以宮調式、羽調式為主。合套的形式有:
①由各不相重的北曲與南曲交替出現,如《瀟湘八景》 ;
②在一套北曲里,反覆插入同一南曲曲牌,如《小孫屠》是在北曲〔新水令〕套曲中反覆插入南曲〔風入松〕;
③在一套北曲里,插入幾支不同南曲曲牌,如《雷峰塔》的《水斗》,是在北曲〔醉花陰〕套曲中插入南曲〔畫眉序〕、〔滴溜子〕、〔鮑老催〕等五支曲牌。在所有南北合套中,北曲始終占主要部分。
元朝統一中國,打破了南北隔絕百餘年的局面,為南北合套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色彩繽紛的南北合套不僅促進了戲曲中曲牌聯套體音樂的發展,也為藝術家突出人物性格、強化戲劇衝突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