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書簡介
中國最早的一部醫話專著是元代著名醫學家朱震亨(128l-1358年)所著的《格致餘論》。
《格致餘論》撰寫於1347年,因“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本書自序),遂以《格致餘論》為書名。書中共載醫論41篇,著重闡述“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醫理。指出物慾是引起相火妄動,造成陰精虧損的根本原因。要人們節飲食、戒色慾,養心收心,不使相火妄動,從而保持'陰平陽秘',達到防病養生,延年益壽的目的。他所創用的方劑如大補陰丸、瓊玉膏等,迄今仍為臨床常用效方。
此外,本書內容還廣泛涉及臨床內、外、婦、兒各種,其中對養生學、老年醫學、優生學等方面都有許多獨到見解。
主要內容
《格致餘論》是朱氏醫學論文集,全書1卷,共收醫論42篇,涉及內容相當廣泛,篇次排列沒有規律,頗有隨筆雜記之韻味,若不拘原書篇序而按所論內容分類,則大致有:論蘇生者,有“飲食色慾箴”、“養老論”等;論生理病理者,有“受胎論”、“陽有餘陰不足論”等,論診斷者,有“澀脈論”、“治病先觀形色然後察脈問證論”等;論治則者,有“治病必求其本論”、“大病不守禁忌論”等;論具體病證者,有“痛風論”、“瘧論”等;論具體方藥者,有“脾約丸論”、“石膏論”等。另外,還有其他雜論數篇。
在人體生理方面,朱氏重視陰血,認為陰精難成而易虧,提出著名的“陽有餘陰不足論”;在病因病機方面,朱氏重視濕熱,相火,特撰“相火論”,指出正常相火雖為人身動氣,但若因物慾妄動,則可成為賊邪;在治療上,朱氏注重滋陰、養血、清熱,互對濫用溫補和盲目攻邪。
醫學價值
《格致餘論》,倡言“王道醫學”,提出“相火論”、“陽有餘陰不足論”等醫學理論,全書內容大致可歸納為四。為謹食、節色的養生論。卷首即有《飲食箴》 、 《色慾箴》二篇,論述色、食的攝養要點,又列《茹淡論》 、 《房中補益論》 、 《大病不守禁忌論》等,進一步闡明食、色的養生觀;《慈幼論》 、《養老論》則從人生髮展規律,議論養生的不同特點; 《陽有餘陰不足論》是丹溪論養生的理論基礎,從而強調指出“人之情慾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之何而可以供給也”。是內生火熱的病因、病機論,和“攻擊宜詳審,正氣須保護”的治療觀。他在《內經》 “少火壯火”說基礎上,繼承了河間“火熱論”、東垣“陰火說”,並汲取陳無擇、張子和若干觀點,提出《相火論》這一生理、病理學說,創造性地發展了“內生火熱”理論,指桑出“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其“暴悍酷烈,有甚於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氣之賊”。他還認識到,胃氣是清純沖和之氣,故攻擊藥之施治,宜注重保護正氣。是以氣、血、痰、郁、火等到觀點,討論痘瘡、痛風等各科十多種疾病的辨治。則或論天氣,或論辨脈、形,或駁正《內經》章句等。
他認識到江南依山傍海,地士卑弱,“始悟,濕熱相火為病甚多”;“六氣之中,濕熱為病,十居八九”。故提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點。他看到當時醫家盛用辛燥之《局方》 ,深感與臨床實際不符。力主在治療原則上應滋陰降大,勿妄動相火,開滋陰清熱之先河,在學術上獨樹一幟,並因此成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由於義烏氣候、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嗜食酒肉厚味等情況,因而有痛風病發生的條件,丹溪在67歲時,著《格致餘論》一書,內有痛風論一篇,明確提出:“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或偏取涼,或臥當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這裡他明確指出:本病因,是自身血分受熱,再受風寒濕等誘因而致,與一般風濕病先從外受六淫不同,此其一;由於血熱,又受寒涼,熱血得寒,而污濁凝澀,此其二;其痛所以夜劇,是行於陰之故,此其三。在治法上,雖指出“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濕,開發腠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然亦有數種治法稍導,謹書一二,以證予言”。從所舉三個病例看,一是60多歲男性患者補血溫血,以四物湯加桃仁、牛膝、陳皮,生甘草,入生薑研潛行散(即單味黃柏)。二是30歲女性患者,因食味甚厚(肥甘厚味),性情急躁,攣縮數月,診為挾痰與氣證,當和血疏氣,導疾,以潛行散入生甘草、牛膝、桃仁、通草、炒枳殼、薑汁煎,半年而安。三是20多歲的男子,痢後患痛風,叫號撼鄰,診為惡血入經絡,血受濕熱,久必凝濁,所下未盡,留滯隧道,所以作痛,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牛膝、黃芩、陳皮、生甘草,入生薑研潛行散。這三個病例,第一與第三所用藥物基本都是四物湯加活血通絡藥;第二例明確指出是飲食肥甘,其治不用導滯藥,而用活血通絡、理氣藥:這三個病例都用潛行激、生甘草,以苦寒躁濕,清熱解毒是其特點,這與丹溪所說“濕熱相火為甚”的論點是二致的。在《丹溪手鏡》中,作者將痹列為十一,痛風十三,清楚表明二者非同一病症。 《丹溪心法·痛風》中,儘管有寒、有濕、有熱、有淡之不同,但所創製之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力求通治。從組方遣藥看,是將清熱燥濕之二妙散,瀉火行水之龍膽、防已,活血祛瘀之桃仁、川芎,燥痰祛風之南星、白芷,祛風通絡之桂枝、靈他,消積和胃之神曲於一爐,共奏疏風祛寒宣於上,清熱利濕泄於下,活血祛瘀,燥痰消滯調其中,以達到三焦同治之目的。當今,我們有必要了解其思路,但決不能不加化裁地用古方以治今病。《丹溪心法·痛風63》中。列舉了分別體質和不同證候的加減用藥,對我們研究防治痛風病有很大的啟迪。如治酒濕痰痛風、氣實表實,骨節痛方、陰火痛風等,均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作家介紹
朱震亨是浙江金華(今義烏縣)人,因世居丹溪,故人稱丹溪翁或朱丹溪。朱氏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自幼研讀理學,因母病,三十歲時開始攻讀醫經。後從當時名醫羅知梯學醫,學術上受劉完素、李杲等影響。由於他刻苦研究,數年之間醫名聞於四方。朱氏一生著述甚多,如有《局方發揮》、《證因脈治》、《格致餘論》、《丹溪心法》等。其中《格致餘論》是一部著名的醫話專著。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