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清乾隆刊本《喉科指掌》六卷全一冊,大開本,尺寸為23.5×15厘米,總計七十五頁,一百五十餘面。書內收有大量插圖,約有四十餘頁。江蘇吳縣名醫張宗良著,合志堂藏板。1815年又有書名《喉科杓指》(又名《圖注喉科杓指》。署名包永泰撰),系在該書內容中增入牙齒門,並作了部分補充,刪去原作者姓名合併為四卷者。現存多種清刻本。
內容簡介
此書共分六卷,第一卷為總說,分“咽喉大綱論”、“咽喉形名總訣”、“喉舌分經說”和“咽喉看治法”4節,第二卷為治方,分“精選套用方”、“製藥法”和“爰采套用方”3節,第三卷至第六卷列舉了咽喉疾病8門64症,並於每症後配以圖說。
卷一總論咽喉病的診治大綱、分經及針穴圖等;卷二選方及製藥法;卷三-六咽喉(11證)、乳蛾(7證)、喉痹(7證)、喉風(12證)、喉癰(11證)、大舌(13證)、小舌(15證)及雜喉(7證)等八門,共73病的證治圖說。內容比較豐富。全書分門別類論述喉科多種病證甚為詳備。基本反映了喉科的發展水平。
撰寫過程
在此書的目錄前,有“雲間世醫張宗良留仙氏著,男源一初校字”的署名。由此可知,作者張宗良,字留仙,系雲間(今上海松江縣一帶)的世醫,此書是經其兒子源一校勘後刊印的。正文前有浙江提督、兵部左侍郎彭啟豐撰寫的序,序中在評價張宗良的醫術時說:“吾郡留仙張先生,素精醫理,其於咽喉一科究心益深且久,采輯成方,參以已見,條列詳細,裒集成編。自神氣、脈理以及色之青紅紫白,音之高下沉浮,一一皆有注釋,瞭然指掌,較若列眉合諸所治之症,如燈取影,百無一失,真濟厄之慈航,拯危之寶筏,其所經驗取效,蓋不可勝紀”。序末的題款是“乾隆丁丑春月,賜進士及第浙江提督、兵部左侍郎長洲彭啟豐芝庭拜撰”,蓋有印章兩方:彭啟豐印、芝庭。乾隆丁丑年即公元1757年,由此可知,此書成書至今已250餘年了。
作者簡介
張宗良,清代著名醫家。字留仙,江蘇吳縣人。精研醫理,尤擅長喉科,頗有治驗,活人無數。著有《喉科指掌》六卷。
書籍評價
《喉科指掌》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喉科專業醫學書。此書自成書至今250餘年間僅刊印過4次,分別為乾隆間蘇雪書屋刊本、鹹豐十年庚申(1860)善化(長沙)易存堂重刻本、同治九年(1870)崇川日正軒藏校刊本和同治十二年(1873)河南藩庫廳宋官鐫本。因為此書原封面已損,難斷是何種版本,但從書中少數章節字型不同這一點來看,估計是初刊本,即乾隆間蘇雪書屋刊本。此書從德清名醫,輾轉流傳至今,雖然已經殘破,但亦屬珍貴。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