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症因脈治》

全書共4卷,卷首為醫論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論述臨床常見病證43種,對每種病證辨症求因,審脈施治,症因脈治,分列明晰,簡明實用。

基本信息

簡介

《症因脈治》《症因脈治》

《症因脈治》,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補輯,共4卷。本書論述了與內傷雜病相關的一些病證,主張先辨證候,次查病因,再審脈象,最後決定治法,故以《症因脈治》為書名,是一部提供診治規範的中醫內科名著。作者強調治病應“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脈,據症、據因、據脈施治”,如此則能“節節可證,而法不謬施”,從而為讀者辨證論治提供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思路。

相關內容

相關草藥---知母相關草藥---知母

本書論述內傷雜病為主的各種病證。主張先辨症候,次查病因,再審脈象,最後決定治法,故以《症因脈治》為書名。全書共4卷,卷首為醫論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論述臨床常見病證43種,對每種病證辨症求因,審脈施治,症因脈治,分列明晰,簡明實用。本書以清康熙四十七年攸寧堂藏版為底本進行整理出版。為便於讀者學習,撰寫了導讀,書後並附方劑索引,以便查閱。本書為中醫內科必讀之作。

原序

醫有五科∶曰脈,曰因,曰病,曰症,曰治。丹溪先生以病症為一,故以四字賅之,纂成一帙,名曰《脈因症治》。實為壽世之書,奈後代諸賢,不業是作,遂至散亡淹沒,予所深惜。然諦思之,仍有難於宗行者,蓋執脈尋因、尋症,一時殊費揣摩;不若以症為首,然後尋因之所起,脈之何象,治之何宜,則病無遁情,而藥亦不至於誤用也。是以古人先重望聞問,而獨後於切耳。余不諒,敢竊丹溪之餘語,匯成一卷,改名《症因脈治》,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脈,據症、據因、據脈用治。庶節節可證,而法不謬施,諒必無罪於後世也。但年邁神衰,恐多疵漏,未敢授梓傳世,待後之賢者,詳定而行可也。
崇禎辛巳嘉平月淡香堂廣野道人秦景明序

查敘

秦子皇士者,上海人也。少時慨然有利濟天下之志,遂研精醫學,而於古今方書,無不通徹。要以黃帝神農造命宗旨為指歸,其臨症必力窮其症之本末,與夫輕重緩急,推之至微。嘗曰∶我非欲精於醫也,惟期內省不疚而已。斯真仁人君子之用心者,於是聲稱籍甚,海昌去海邑,相距不啻四百里,而名聲習聞,如比屋然。非實大者而能如是耶?余向也奔走四方,深以不得面承請教為悵。自壬午冬,膺特簡日侍內廷,蓋益絕遠當世之士雲。然秦子者,實益大,聲益洪,四方賢士大夫聞風遠迎者日益眾。乙酉春赴嘉禾之請,接臨敝邑,起沉者不計算,名益貫盈於耳。因念古者學成名立,必手定一書,以公於世,今以秦子之學如是。之名如是,使無所傳以公於世,古之利濟天下者不如是,至季冬單升陳子來入春闈,會家人持方書數卷,名曰《症因脈治》,約五六百帙。進閱之,乃秦子皇士之所著也。分門別類,無不本末兼舉,輕重緩急之得宜,直令讀者據其書,自無不至於神而臻於化,人人皆可造命者。既而宇瞻及仲季諸公,捐金鐫刻,以公世用。固請序於余,以弁其簡端。余不禁躍然大喜,以為秦子於利濟天下之志,庶幾能垂無窮矣。諸君光被天下後世之功,且與余公於世之意
康熙乙酉除夕賜進士出身現任翰林院編修通家弟查慎行書

凡例

─是書之作,竊比丹溪先生《脈因證治》篇。但先生憑脈尋因,尋症施治,暗中摸索,後人苦無下手,是以王宇泰先生著《準繩》書,竟取證治立名,則有確據下手矣。然不詳及脈因二條,余又恐其脫略,今更其名曰《症因脈治》,則四科俱備,開卷瞭然,亦足以為 ─凡前賢著書,往往於外感內傷、有餘不足,混敘一篇,不分條例。彼以同是症名,則同一論列,聽人自擇而已,不知此但可語中人以上者也;設中下之才,因見同在一門,每每以治虛之法,施之實症之人;內傷之方,用之外感之症。余今於每症中,必以外感內傷,各著一端,有餘不足,各分治法,臨症庶無多歧之惑。 ─治病先當分別十二經絡,灼見何經主病,用藥可以不誤。故凡一經見症,則以一經所主之藥治之;兩經見症,則以兩經之藥合而治之。如是則孰急孰緩、從少從多,皆有主宰,有病之經,再無失治,無故之經,不妄誅伐也。 ─用藥之法,須尋實據之症固已。然有症脈相應,根據脈用方,而為正治者;亦有症象分明,脈象模糊,難於根據脈立方,而必隨症施治者。余於治法中立此兩條,則從症從脈,自有準繩,玄機之士,所當觸類而旁通也。 ─每症章中,詳立外感內傷,誠恐學人混於施治。然亦有外感而兼內傷者,則以外感方中加內傷藥一二味;有內傷則兼外感者,則於內傷方中加外感藥一二味;若二症並見者,則以二症並治。例如仲景治傷寒,若見純表症者,純用表藥;見純里症者,純用里藥;表里 兼見者,則以一半發表、一半清里,雙解表里之邪。廣而推之,傷寒如是,雜症亦無不如是也。 ─凡著十二經絡症象,不能一條詳悉者,必得互相發明,症象始著,故余著水腫症,已經分別各經絡病形。然有言之未盡者,則於後條脹症中重言以申之,以為兩相闡發之用。他如五臟咳嗽、五臟痿痹等症,經絡既同,則症象亦無不同,前後合參,彼此互發,相得益彰,泛視之竟似重複,實反覆發明諸經形證。今之治病不明經絡者,通忽此法耳。 ─病機百出,書不盡言,集中諸病,皆確見於平時臨症而不惑者,故敢就正當世。至如篇中,或因文義拘牽,而病情不無遺漏,或因言此彼明,而辭意概從省釋,又或病症中大 關節處,前書未嘗明言,後人每多忽略,往往反覆告戒,以見鄭重其詞,安辭煩瑣之譏,難免支離之誚,然而聞一可以知十,知經可以達權,業是道者,或亦鑒此苦心也。
秦皇士識

目錄

卷首
論《醫宗必讀》症因差誤治法不合
論趙氏《醫貫》症因差誤治法不合
論《內經》《金匱》中風卒中症因各別治法不同
論《內經》《金匱》陰虛陽虛症因各別治法不同
論《內經》《金匱》水腫腹脹症因各別治法不同
論《內經》膈氣嘔吐噎隔嘔吐症因各別治法不同
卷一
中風總論
外感中風症
內傷中風論
內傷中風
外感半身不遂
內傷半身不遂
外感四肢不舉
內傷四肢不舉
外感口眼斜
內傷口眼斜
外感口噤不語
內傷口噤不語
外感痰壅
內傷痰壅
外感舌音不清
內傷舌音不清
外感遺尿
內傷遺尿
傷寒總論
中寒論
中熱中暑總論
中熱病即無表邪之熱病
寒熱病論
寒熱病即有表邪之熱病
發熱總論
外感發熱風寒溫熱
風寒發熱
溫熱發熱
內傷發熱氣分血分
氣分發熱
血分發熱
頭痛論
外感頭痛
內傷頭痛
附:大頭症
大頭見症
齒痛外感內傷
外感齒痛
內傷齒痛
胸痛論
外感胸痛
內傷胸痛
脅痛論
外感脅痛運氣感冒
運氣脅痛
感冒脅痛
內傷脅痛痰飲鬱火死血肝腎虛
胃脘痛論
外感胃脘痛風寒暑熱
內傷胃脘痛
腋痛論
外感腋痛
內傷腋痛
肩背痛論
外感肩背痛
內傷肩背痛
卷二
卷三
卷四

方劑索引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針灸大成》
《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
《證治準繩》
《知醫必辨》
《中西匯通醫書五種》
《中藥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眼科學》
《中醫診斷學》
《肘後備急方》
《症因脈治》
《諸病源候論》
《中風論》
《證治合參》
《折獄龜鑑》
《重樓玉鑰》
《周氏醫學叢書》
《增廣和劑局方用藥總論》
《珍本醫書集成》
《子午流注針經》
《針經指南》
《中國針灸學》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珍珠囊藥性賦》
《診家樞要》
《中醫方劑學》
《診家正眼》
《診家直訣》
《診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體類要》
《針灸聚英》
《重慶堂隨筆》
《章太炎醫論》
《針灸易學》
《針灸資生經》
《註解傷寒論》
《治百病方》
《遵生八箋》
《針經摘英錄》
《中西匯參醫學圖說》
《張畹香醫案》
《張卿子傷寒論》
《中西醫粹》
《證治匯補》
《中藥研究文獻摘要》
《證治心傳》
《瘴瘧指南》
《鄭彤園醫書四種》
《中醫舌診》
《症方發明》
《中醫學》
《折肱漫錄》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種脈法圖》
《針灸素難要旨》
《針灸問對》
《治痘圖方》
《治驗回憶錄》
《質問本草》
《質疑錄》
《張氏醫通》
《中國醫籍考》
《中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證治百問》
《增訂本草附方》
《針灸擇日編集》
《針灸指南》
《中藥炮製經驗集成》
《中藥炮炙經驗介紹》
《證治要訣》
《證治要訣類方》
《中藥藥理學》
《中醫兒科臨床手冊》
《中醫兒科學綱要》
《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臟腑性鑒》
《增刪喉科心法》
《摘星樓治痘全書》
《針灸經穴圖考》
《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中醫外科臨證手冊》
《診家索隱》
《中醫外科診療學》
《張千里醫案》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基礎》
《直魯古脈訣》
《臟腑證治圖說人鏡經》
《種痘新書》
《診脈三十二辨》
《診余集》
《重廣英公本草》
《診余舉隅錄》
《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
《周易參同契》
《針灸薪傳集》
《肘後偶鈔》
《正骨學》
《諸證提綱》
《竹林寺女科秘書》
《竹林寺三禪師女科三種》
《中國醫學入門叢書》
《撰集傷寒世驗精法》
《中國醫學源流論》
《子儀本草經》
《鄒氏純懿廬集》
《尊生導養編》
《針方六集》
《診病奇侅》
《芷園臆草存案》
《張仲景五臟論》
《治疔匯要》
《針灸逢源》
《中醫診斷學講義》
《中藥材手冊》
《種杏仙方》
《針灸集成》
《仲景全書》
《中藥炮製學》
《仲景傷寒論疏鈔鎞》
《重古三何醫案》
《針灸學簡編》
《針經節要》
《證治針經》
《增輯傷寒類方》
《周禮醫官詳說》
《中藥志》
《中國傷科學》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張氏溫暑醫旨》
《中國醫學大成》
《中國醫學人名志》
《中醫喉科學》
《竹林寺女科》
《中醫臨床新編》
《中醫內科簡編》
《助道方服藥須知》
《針灸全生》
《針灸纂要》
《中醫生理學之研究》
《中國醫學約編十種》
《針灸四書》
《中國製藥學》
《針灸傳真》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