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著作。九卷。本書與《黃帝內經靈樞集注》都是張志聰和他的學生們集體撰寫的。對於《內經》一書的原文作了較詳細的注釋。對經義有較多發揮。是近代流行較廣的《內經》全注本。現有多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img/0/087/nBnauM3X4cTMykDM4UjMzMzNyITM4YDN2cjMwADMwAzMxAzL1I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作者
清·張志聰
主要內容
《素問》一書,為黃帝與俞跗巫彭諸臣,論次一堂而作。所詳者,天人一原人旨;所明者,陰陽迭乘之機;所研究者,氣運更勝之微;所稽求者,性命攻盪之本;所上窮者,寒暑日月之運行;所下極者,形氣生化之成敗。開合詳盡。幾無餘蘊。然其中論生生之統居其半,言災病者次之,治法者又次之。蓋欲天下後世子孫氓庶,勿罹災眚,鹹歸生長,聖教不唐乎大哉!第經義淵微,聖詞古簡,苟非其人,鮮有通其義者,即如周之越人,漢之倉公,晉之皇甫謐,唐之王啟玄,以及宋元明諸名家,迭為論疏,莫不言人人殊。而經旨隱括者,或以一端求之;經言縷析者,或以偏見解之。經詞有於彼見,而此若隱者,或以本文失簡脫,而遺其弘論。隱庵先生聚精會神,竭力覃思,越寒暑五載,注釋《內經·素問》九卷,以晝夜之尋思,取黃岐之精義,前人咳唾,概所勿襲,古論糟柏,悉所勿存,惟與同學高良,共深參究之秘,及門諸北,時任校正之嚴,顏曰《集注》。前所已言者,何煩余言,唯未言者亟言之,以俟後學耳,此隱庵先生注經之微旨乎。
章節目錄
提要
前言
自序
增補凡例
卷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卷二上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
卷二下
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卷三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第十八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卷四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脈別的論篇第二十一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篇第二十九
陰明脈解篇第三十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錄
後記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