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慎疾芻言》,醫論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於1767年。本書著重剖析醫界流弊,以期醫家謹慎治疾。本書內容有誤用補劑、內科雜病誤治的論述。還有對不同患者(如老人、婦女、小兒)治療上應有所區分、以及外科病證治法等方面的論述。簡明切要,並無浮泛。此書又有王士雄校刊本。經張鴻補輯,改名《醫砭》,編入《潛齋醫學叢書》中。現存初刻本等二十餘種清刻本。概述
書中記述補劑、中風、婦科、兒科、外科、治法、製劑等18篇醫論及3篇附論。作者對時醫不因人、因證而濫用補劑之弊病提出中肯批評,並對內科雜病之誤治等進行剖析,深刻揭示了醫家養癰為患之失及病家喜補而惡攻之弊,力主辨病施治用藥如用兵。此書又有王士雄校勘本,經張鴻補輯改名《醫砭》,收入《潛齋醫學叢書》。此書有多種版本,除《徐氏醫書八種》本、《徐靈胎雜著五種》本外,較早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蔡氏涵虛閣刻本,另有多種清刻本、《中國醫學大成》本等。作者
徐靈胎(1693~17了1)名大椿,江蘇吳江人,因隱居於洞溪,晚號徊溪老人。凡星經地誌,音律武藝,靡不通貫,尤精醫術。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為他立傳日:“每觀人疾,穿穴膏育,能呼肺腑與之作語,其用藥也,神施鬼沒,斬關奪隘,如周亞夫之軍從天而下,諸歧黃家,目瞳心駭。”徐氏一生,著述甚多。祖父徐釚,康熙十八年(1679)鴻詞科翰林,任檢討職,纂修明史。父徐養浩,精水利之學,曾聘修《吳中水利志》。大椿白幼習儒,旁及百家,聰明過人。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醫學,攻研歷代名醫之書,速成深邃。懸壺濟世,洞明藥性,雖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
大椿精勤於學,平生著述甚豐,皆其所評論闡發,如《醫學源流論》(1757)、《醫貫砭》(1767)、《蘭台軌範》(1764)《慎疾芻言》(1767)等,均能一掃成見,另樹一幟,實中醫史上千百年獨見之醫學評論大家。又著《難經經釋》(1727),《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傷寒類方》(1759)及《內經詮釋》、《六經病解》等,雖曰遵經詮釋之作,其中真知灼見亦頗不少。後人將其所著輯為《徐氏醫學全書十六種》等板行,流傳甚廣影響極大。
徐大椿曾兩度奉詔赴京。首次為乾隆二十五年(1760),直言質樸而得乾隆帝嘉賞,原擬留職京師,堅辭放歸隱居畫眉泉;第二次乾隆三十六年,年已七十九歲,自知不豫,攜子徐爔同行,到京後三日死。死前自擬墓前對聯曰:“滿山芳草仙人藥,一徑清風處士墳,”可謂平生寫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