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背景
《時病論》是首部以《內經》運氣理論系統闡述外感病的專著。本書以四季分類,每季分為新感病邪即發和前季感邪越季而發兩部分,順序編為八卷,另附13篇醫論。清·雷豐撰於1882年。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的理論,分述春溫、風溫、溫毒、傷風、泄瀉、痢疾、中暑、瘧疾、濕溫、秋燥、咳嗽、傷寒、冬溫等各種時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狀特點,以及辨證立法的依據,次列作者自擬諸法及選方。有較高的臨床實效,近代醫家頗多採用。附論中以運氣推究病因也值得進一步探討。本書有多種刊本,197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重印時,作了部分刪節。
作者
雷豐,晚清醫家。字松存,號少逸、侶菊,浙江三衢(今衢州)人,天資聰穎,詩書畫皆擅長,有三絕之譽。其父逸仙,習醫於程芝田;自閩浦來衢,即懸壺於市,著《逸仙醫案》二卷。雷豐幼承父訓,推崇《內經》之學,歷覽諸家醫書,引伸觸類,結合長期實踐,以一年中雜病少而時病多,且前人論時病之書甚少,遂加意精研時病,頗有心得。其曰“為時醫必識時令,因時令而知時病,治時病而用時方,且防何時而變,決何時而解,隨時斟酌”,因撰《時病論》。
內容介紹
《時病論》主論濕熱性質時行溫病,其論多為季節性常見、多發病,傳染性多不及《溫疫論》等所論疾病強烈,或為溫疫的小規模流行。雖然沒收錄烈性傳染病(瘟疫),但很好補充了瘟疫內容,完善了瘟疫的理論和治療。該書瘟疫治療以脾胃內傷為基礎,健脾化濕、清解少陽,佐以清熱解毒、調暢氣機,處方用藥多屬辨證用藥,保留了部分特殊毒性藥物。《時病論》(一卷)以《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閡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的理論,首先分述春天的春溫、風溫、傷風等;夏天的泄瀉、痢疾、中暑等;秋天的瘧疾、濕溫、秋燥等;冬天的咳嗽、傷寒、冬溫等各種時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狀特點以及立法依據。次列作者自擬的治療“諸法”和常用成方,最後,附以自己的臨證驗案,作為印證。本書理論聯繫實際比較密切,作者所擬的一些治法,都是從自己多年臨床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所以方法切實可有,療效較高,向為近世家所推崇和套用。是一本學習研究時令病很有價值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