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新修本草》,簡稱《唐本草》,又名《英公本草》,唐顯慶二年(657)蘇敬奏請編修本草,唐政府乃詔蘇敬等23人撰修,顯慶四年(659)正月十七完成了全部編撰任務。全書共54卷,分為三部分。《正文》即通稱《新修本草》20卷,目錄1卷;藥圖25卷,目錄1卷;《圖經》7卷,該書修成之後,由唐政府頒行全國,以為藥用之根據,流傳400餘年。
書中《藥圖》7卷北宋時就已亡佚無存。《圖經》部分也已久佚,但部分內容收載於《蜀本草》佚文及《千金翼方》二書中,《正文》部分原書雖佚,但文字通過歷代本草引錄收載基本得到保留,近年來國內及日本學者作了許多輯佚、考證工作。較完整輯本有日本岡西為人《重輯新修本草》。尚志鈞《唐·新修本草》輯本於1981年由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新修本草》正文部分包括序例和850種藥,比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新增藥物114種,分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有名無用等九類。介紹藥物味、性、良毒、主治、用法、別名、產地等,下以小字略述形態。對古書未載之內容加以補充,內容有誤者,重加修訂,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藥圖》是根據各地繪製的生藥彩圖編集的,這是中國唐代以前卷帙最多,藥物來源最豐富的彩色藥物圖譜。《圖經》是《藥圖》的文字說明,介紹了藥物形態、產地、採藥等,以辨異同。《新修本草》以較多的藥物考證和豐富的藥學知識贏得了中外醫藥者的尊崇,並對後世藥物學發展有深刻影響。
成書經過
由於《神農本草經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對峙的時代,雖然盡了個人最大的努力,難免存在著片面性和錯誤。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蘇敬提議修訂新本草,唐政權組織了長孫無忌、許孝崇、李淳風、孔志約等22人與蘇敬一起集體編修新本草。同時,唐政府“普頒天下,營求藥物”,徵集全中國各地所產的藥物,並令繪出實物圖譜,以供編書之用。修訂時,他們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不為過去的醫藥經典所局限,於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頒行。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由國家頒行的最早的一部藥典。
唐顯慶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監門府任長史的蘇敬向高宗李汾進表請求重新修訂本草,以修改晉代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中的一些繆誤並增加新的內容。《本草經集注》經歷了100多年,有一些新的論述需要更改和修訂。同時,隨著醫生臨證經驗的不斷增加和中外醫藥交流的進展,在中藥譜上,又增加了許多新藥和外來藥,需要對於藥物學的書籍進行一定的補充。另外,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對峙的南方,對北方的藥物無法全面的了解,難免會有遺漏。因此,重新編寫一部新的本草書,在當時的條件下是非常必要的。於是,蘇敬的這個請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參加編書的有掌管文史書籍的人員,也有管理藥物的官員,還有太醫令等,共20餘人,都是很有權威的人。編寫時,也幾乎動員了全中國的力量,朝廷下令,徵集全中國各地所產藥材的標本,並按標本繪製藥圖,編寫圖經。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以“圖經”的方式撰寫本草書。因此,正如序言所講的“本經雖闕,有驗必書;別錄雖存,稽之必正。”也就是說,以前在《本經》中未記載的藥物,只要有肯定的效果,就一定要記錄。《名醫別錄》中有記載的那些藥物中若沒有實際效果,也必予改正。這表明了編撰者實事求是,不泥古,不附應的敬業精神。
《新修本草》作為國家頒布的“藥典“,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也成了醫家必讀的藥物學版本。它分為藥解、圖經、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記載了藥物的性味特點、產地、採集要點、治療功效等;圖經部分根據藥物的實際形態描繪出圖樣,藥解是對藥物的文字說明。書中共收載了844種藥物,其中還記載了用白錫、銀箔、水銀調配成的補牙用的填充劑,這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補牙的文獻記載。
這部書到了宋代就佚失了藥解和圖經兩個部分,本草部分也只留下了一些抄本,在敦煌石窟中發現的手抄本的《唐本草》,也在帝國主義侵略時被搶走了。2008年僅存一兩個片斷存放在大不列顛博物館和法國巴黎圖書館。2008年的《新修本草》是依據流傳到日本的抄本影印發表的,亦非全本。
內容
《新修本草》分三部分文獻記載,即《本草》、《藥圖》、《圖經》三部分。據多數文獻記載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藥圖》二十五卷、《藥圖目錄》一卷、《圖經》七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谷等分類。《本草》部分是講藥物的性味、產地、採制、作用和主治等內容,《藥圖》是描繪藥物的形態,《圖經》是《藥圖》的說明文。在編纂體裁上有所創新,為了便於採藥和用藥時的正確辯認,除傳統用文字記述的《本草》外,還首創詳細繪畫《藥圖》,且以《圖經》加以說明的方式,後者約占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
《新修本草》收載藥物844種,其中考正過去本草經籍所載有差錯的藥物400餘種,增補新藥百餘種,並詳細記述了藥物的性味、產地、功效及主治的疾病。該書頒行後,很快流行全中國,在統一用藥方面起了很大作用。2008年存僅有殘卷的影刻、影印本,但在後世本草和方書中保存了該書部分內容。由於書中收錄有各地動植物的標本圖錄,全書圖文並茂,有圖經25卷,因此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而且是一部動植物形態學著作,在生物學史上也有著一定的意義。原書是卷子本,計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獸禽、蟲魚、果菜、米谷等分類,共收集藥品859種,並注意藥物實際形態。唐代曾下詔全國,徵詢各地藥物形色,畫成圖形,另外還加有說明的圖經。《新修本草》的藥圖和圖經的篇幅繁富,超過正文的內容。
書中最能反映唐代藥物調查成果的《藥圖》和《圖經》成書不久即失傳,但它徵求資料、編繪藥圖的經驗直接給此後宋代政府編修《本草圖經》以啟發。2008年存《新修本草》,即其正文20卷。基本上保留了《本草經集注》原有內容和體例,並予以擴充和補正。此書較《本草經集注》分類更詳細,內容亦大大擴充。增補藥品114種,使全書藥物總數達到850種。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為此書增添了不少外來藥(如龍腦、安息香、胡椒、鬱金、訶子等)。在蘇敬等新增加的藥物注文中,對藥物品種等內容進行了較全面的考訂,糾正了《本草經集注》中的許多錯誤。
貢獻
在內容方面,《新修本草》也很突出。由於當時正處於唐朝全盛時期, 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十分活躍,有不少外來藥品通過貿易進入我國,如安息香、龍腦、胡椒、訶子、鬱金、茴香、阿魏等。鴉片一物就是由波斯地區當貴重藥物運進中原的。由於《新修本草》內容豐富,所以一經問世,立刻四散傳播,最早由當時來中國求法的日本僧徒傳過去,對日本醫學界影響很大,不久又傳到朝鮮等國。其中還記載了用白錫、銀箔、水銀調配成的補牙用的填充劑,這也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補牙的文獻記載。影響
《新修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義編纂的藥典,是一部承前啟後的巨大著作。此書的完成標誌著中國藥物學更向前發展。
本書不僅流傳廣泛,而且流傳時間也久。自公元659年開始,直至公元10世紀的中葉(宋代),這300多年中,日本和中國的醫家都把它列為必讀之課本。
它傳入日本最遲應在日本天平三年(731),並很快被作為日本醫學生的必修課。唐代陳藏器以此書為對象進行補遺解紛,編成了《本草拾遺》(739)。此後五代後蜀及宋代諸官修本草,均以此書為藍本進行補訂。2008年有日本江戶末期古抄本殘卷10卷,自從2000年以來多次影印出版。另敦煌發現此書古抄殘篇3種(見敦煌醫學文獻),流落海外。根據以上殘卷及2008年保存在《證類本草》、《千金翼方》諸書中的該書內容,日人岡西為人及中國人尚志鈞分別輯復了《新修本草》。岡西為人《重輯新修本草》先後由台灣中國醫藥研究所(1964)及日本學術圖書刊行會(1973)影印。尚志鈞《唐·新修本草》於1981年由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醫學古籍
中國的傳統醫學淵源流長,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而要想讓大家學習到其中的精神,最簡便的方法就只有通過閱覽古籍。 |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