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溫熱論》溫病著作。一卷。清·葉天士述,相傳系葉氏門人顧景文記錄整理而成。傳本不一,其一傳於葉氏門人華岫雲,王孟英《溫熱經緯》中《外感溫熱篇》的原文即據於此;又本見於唐大烈《吳醫匯講》卷一,名為《溫症論治》,內容與華氏大同小異,次序略有不同,章虛谷注本即本於此,名為《葉天士溫熱論》,收入《醫門棒喝》中。記錄了葉氏對溫熱病論述的精華部分,重點分析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傳變規律,溫熱病的病理和“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直須涼血散血”的治療原則,創立用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四個層次作為辨證的根據,並指出溫病的傳變模式有順傳與逆傳二種∶順傳由衛而氣而營而血,逐步傳入;逆傳由衛分直入營分。介紹溫熱病察舌、驗齒和觀察斑疹、白(疒咅)的診法等內容。此書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吳鞠通接受了葉天士《溫熱論》的學術思想和醫療成就才有可能產生《溫病條辨》 ,其中的一些學術見解直到現在仍為臨床醫家所重視。此外尚有清·周學海等多種注本,較近的一本為楊達夫所撰《集注新解葉天士溫熱論》,系楊氏匯集諸家注釋結合個人經驗體會編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的治療發展情況。現存清刻本、叢書本等。又本書於196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編纂的意義
為溫病學的奠基之作,葉天士不僅於溫熱創見非凡,對濕熱證治亦有精闢立論,認為內外濕相合在濕熱類溫病的發病中起決定作用。分析其說,實將濕熱類溫病的外因及證候細分為溫熱挾濕證和濕熱證兩種,指出濕熱證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發展變化有傷陰傷陽兩種機轉,重視辨舌察,並據此確立治法.治療上。強調要分解濕熱,而突出“以濕為本治”的原則,倡導祛濕當治從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視淡滲利小便以除濕;同時告戒治濕還須重佐理氣,氣暢濕易散。此外,要兼參體質,顧護陽氣。
成書經過
清葉桂講授,門人顧景文等據筆記整理而成;《續臨證指南》中稱為《外感溫熱篇》;《溫熱經緯》中稱作《葉香岩外感溫熱病篇》;《醫門棒喝》則稱《葉天士溫熱論》。闡明溫病發生、發展規律,歸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上,逆傳心包”;提出溫病發展的衛、所、營、血四個階段,表示疾病由淺入深的四個層次;敘述辨舌、驗齒、辨斑疹等意義。在溫病學說的發展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現有多種刊本。
評價
《溫熱論》(另一傳本為《溫證論治》)由清代著名中醫溫病大家葉天士編曲撰。內容簡短,僅四千餘字,卻溫病理論與臨床有極大的指導價值,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是一部切合臨床實用的溫病理論性著作。葉天士創立的衛氣管血辨證方法和辨舌辨齒辨癍疹的診斷方法,對後世的溫病學說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至今仍是臨床辨治外感溫熱病最為常用的臨證辨治方法。本書是從事中醫溫病醫、教、研人員的重要參考書,對中醫各科臨床醫生均有參考價值。
鑒於本書有《溫熱論》與《溫證論治》兩種傳本,且兩書的文字表述有較大的差異,故本次整理以《溫熱論》為主,其後附錄《溫證論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衛生堂刻本為底本,後者以乾隆五十七年(1792)吳門唐氏問心草堂刻《吳醫匯講》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刻本重新點校。
編者介紹
葉天士(1667-1746),名桂,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人,清代傑出的醫學家,為溫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葉天士生於醫學世家,祖父葉時、父葉朝采都是精通醫術,尤其以兒科聞名。葉桂12歲開始從父學醫,14歲時,他父親死了,於是抱著失去親人的痛苦,再他父親的門人朱某為老師,專學醫術。葉天士聰慧過人,悟超象外,一點即通;尤其虛心好學,凡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向他行弟子禮拜其為師,十年之內,換了十七個老師,並且他能融會貫通,因此醫術突飛猛進,名聲大震。尚書沈德潛曾為他立傳,說:“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運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沈歸愚文集·葉香岩傳》)葉氏不僅精通醫術,而且治學講求宏搜博覽,學究天人,精細嚴謹,使醫術與學術相得益彰,他認為“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故雖享有盛名,但卻手不釋卷,廣采眾長。嵇璜“序”曾說:“先生之名益高,從游者益眾,先生固無日不讀書也。”其為人“內外修備、交朋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助之,無所顧藉”。他為醫卻不喜歡以醫自名,臨終前對他的兒了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又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
葉氏一生忙於診事,在世沒有親筆著述。現傳有《臨證指南醫案》十卷,後附《幼科心法》及《溫熱論治》各一卷;《葉天士醫案存真》三卷。據載都是他的門人和後代整理記錄的。其中《溫熱論治》是葉氏口傳心授經驗心得,為臨床經驗的結晶,是溫病學說中一部非常重要珍貴的文獻。全篇主要論述溫病感受途徑、傳變規律、治療大法和衛氣營血辨證作為溫病診治綱領以及舌、齒、斑疹等的辨析方法及其診斷意義,並論婦人胎前產後、經水適來適斷之際所患溫病的證候和治療。據傳是他的門人顧景文隨葉氏舟游洞庭湖時,將其口授之說記錄而成。《臨證指南醫案》則是無錫華岫雲收集葉氏晚年醫案,加以分類編輯而成。分疾病八十九門,每門由其門人撰附論治一篇,門後附徐靈胎評議。卷一至卷八記載內科之雜證、時證案;卷九為婦科;卷十為兒科;書末附所用方劑索引。《幼科心法》相傳為葉桂手定後,章楠改題為《三時伏氣外感篇》,主要論述兒科諸病的辨證論治,尤其闡發了春時、夏令伏氣外感和秋燥之證治。《葉天士醫案存真》是葉氏曾孫葉萬青,取家藏方案編成,卷一以雜病為主;卷二以溫熱病案為多;卷三為運用仲景方驗案。另有門人周仲開抄錄而成的《未刻本葉氏醫案》等。另外,託名葉氏的醫案和著述頗多,可考的有《景岳發揮》、《葉氏醫衡》、《醫效秘傳》、《本事方釋義》、《女科症治》等等。
葉天士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是一位貢獻非常卓越的醫學家,他創立的溫病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綱領,為溫病學說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對雜病提出的許多新見和治法方藥,至今在臨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