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外科精義》,外科著作。二卷。元·齊德之撰。撰年未詳。卷上為外科醫論,共有論瘡腫診候八式法等35篇。其中包括瘡腫的辨識、脈法、內服及外治諸法,五發疽、附骨疽、陰瘡、時毒、疔瘡、瘰癧、痔瘡等病的證治;卷下為湯丸膏丹,共145首外科方,並附論炮製諸藥,及單方主療瘡腫法。內容簡要。選方也較實用。現存明、清刻本等。1949年後有影印本。
作者
齊德之 ,元代醫家。里貫欠詳。尤精於外科,對癰疽瘡瘍外證有所研究,認為其證乃陰陽失和、氣血凝滯所致。嘗任醫學博士、御藥院外科太醫。著有《外科精義》三卷,於中醫外科頗多發明,為後世醫家所重視。
又:齊德之,元代醫學博士充御藥院外科太醫。元至元元年(1335年),著《外科精義》2卷,上卷載癰疽辨證原理,下卷收錄外科方劑145方。十分重視瘡瘍病的脈象,書中開篇即把26種脈象變化及所主的外科疾病逐一介紹。繼而闡述瘍科辨虛實、辨深淺、辨膿、辨善惡、辨症候等問題,並把肺痿、肺疽列入外科病。在治療方面,書中列舉炙法、砭鐮法、針烙法、追蝕法、內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內外治法皆有,內容全面,為前代所罕見。
圖書
本書由元代御藥院外科太醫齊德之所著,是在收集前賢有關診治癰疽、瘡瘍論述及古今名醫諸家方論的基礎上,結合個人臨床經驗,簡編類次而成,成書於1335年。2卷。上卷為外科醫論35篇,論述瘡腫的診法,辨瘡疽腫虛實、深淺、善惡等法,以及瘡腫內服及外治諸法,論述五發疽、附骨疽、陰瘡、時毒、療癤、瘰癧、痔瘡等病的診治。下卷載外科常用湯、丸、膏、丹等140餘首方劑,詳述方劑主治,藥物組成、用量服法等,實用價值較高。卷末記載了60餘味外科常用中藥的炮製方法及單方主治疾病。作者診治外科疾病強調整體觀念,脈證合參,內治開創內消法和托里法兩大法則,外治有砭鐮、針烙、灸療、溻漬、追蝕諸法,對後世外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至今仍在指導臨床實踐。本次整理、精選善本,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方藥索引、方便讀者查閱。本書不僅是外科醫生的臨床必備書,也是臨床各科醫生的重要參考書。
目錄
卷上
論瘡腫診候入式法
論榮衛色脈參應之法
論持手訣訊息法
論三部所主肘腑開門見山證
論脈證名狀二十六腫所主病證
論三部脈所主證候
論三部脈所主雜病法訣
論診候肺疽肺痿法
論瘡疽腫虛實法
辨瘡腫淺深法
辨濃法
辨瘡疽癤腫證侯法
辨瘡疽善惡法
砭鐮法
貼熁法
溻漬瘡腫法
針烙瘡腫法
灸療瘡腫法
內消法
追蝕瘡疽腫法
托里法
止痛法
用藥增損法
療瘡腫權變通類法
論五發疽
論痛疽
論附骨疽
論陰瘡
論時毒
論諸瘡
論丁瘡腫
辨丁腫十三種形色禁忌
論瘰癧治法
論痔瘺
卷下
漏蘆湯
化毒丹
內消丸
五利大黃湯
內消升麻湯
五香連湯
牡蠣大黃湯
和血通氣丸
……
方藥索引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九)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