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五卷。金·劉完素撰於1172年。卷一-二諸證門,將《素問》一書中的61個病名逐條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處方;卷三-十五分為風、熱、傷寒、積聚、水濕、痰飲、燥、婦人、補養、諸痛、痔漏、瘧疾、眼目、小兒等各門,每門均先引《素問》醫論,作者加以引伸,並制定處方。本書從分析《素問》一書中所論及的各種病證,並結合作者的臨床經驗一一制定處方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不僅補充了《素問》所記病候缺乏方藥的不足,並反映出劉氏偏重寒涼、降火益陰為主的治療大法。現有多種明、清刻本及《劉河間傷寒三書》本。
目錄
卷一
諸證門
諸證總論
煎厥證主熱(出《素問·生氣通天論》)
人參散
薄厥證主肝(出《素問·生氣通天論》)
赤茯苓湯
飧泄證主冷(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白朮湯
腆脹證主心腹(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吳茱萸湯
風消證主心脾(出《素問·陰陽別論》)
黃芪羌活湯
心掣證主心(出《素問·陰陽別論》)
調中散
風厥證主脾胃(出<素問·陰陽別論》)
遠志散
結陽證主四肢(出《素問·陰陽別論》)
犀角湯
厥疝證主腹痛(出《素問·五臟生成》)
吳茱萸加減湯
結陰證主便血(出《素問·陰陽別論》)
地榆湯
解體證主腎實(出《素問·平人氣象論》)
利腎湯
胃疸證主胃熱(出《素問·平人氣象論》)
茯苓加減湯
盅病證主脾風(出《素問·玉機真髒論》)
大建中湯
瘛病證主筋急(出《素問·玉機真髒論》)
建中加減湯
勞風證主諸風(出《素問·評熱病論》)
芎枳丸
痹氣證主陽虛陰實(出《素問·逆調論》)
附子丸
骨痹證主腎弱(出《素問·逆調論》)
附子湯
肉苛證主榮虛胃寒(出《素問·逆調論》)
前胡散
肺消證主心肺(出《素問·氣厥論》)
黃芪湯
湧水證主水病(出《素問·氣厥論》)
葶藶丸
膈消證主肺門(出《素問·氣厥論》)
麥門冬飲子
口糜證主口(出《素問·氣厥論》)
柴胡地骨皮湯
慮瘕證主女病(出《素問·氣厥論》)
檳榔丸
食協證主胃病(出《素問·氣厥論》)
參苓丸
鼻淵證主鼻門(出《素問·氣厥論》)
防風湯
衄蠛證主失血(出《素問·氣厥論》)
定命散
鼓脹證主胃病氣逆(出《素問·腹中論》)
雞屎醴散
血枯證主婦人經病(出《素問·腹中論》)
烏魚骨丸
卷二
諸證門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作者簡介
劉完素,字守真,別號宗真子,居於金代的河間(河北河間市),故又名劉河間。號河間居士,又號通元處士。生於公元1120年(金·天輔四年),卒於公元1200年(金·承安五年)左右,享年80歲。劉完素是金代著名醫學家,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學術上有創新精神,對後世有很深遠的影響。劉完素,幼時聰慧好學,尤其好讀醫書。在醫書中,他對《素問》一書情有獨鍾,朝夕研讀,愛不釋手,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經過數年後,對《素問》的研讀有了很多心得和體會,並據此撰寫了許多醫書發行於世。金代的章宗皇帝曾三次徵召他去朝庭作官,但他三辭不就。章宗愛其淳素,特賜號為“高尚先生”。在其死後,家鄉人民在其故里為其建立了祠堂和墓碑,以示紀念。據說現在河北的河間市劉完素的故里,還留有這些遺蹟。
追隨劉完素,拜其為師者甚眾,較為有名的有荊山浮屠、馬宗素、穆子昭、鎦洪、葛雍、董系和張從正等。這些醫家史書上都有記載而且對後世都有一定影響。尤其董系,當時名聞遐邇,經他治療好的病人可數以萬計,並受到安國軍節度使程道濟的推崇。後來成為金元大家之一,攻邪派的鼻祖張從正,也是劉完素的弟子。同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為滋陰派的開山,則是劉完素的第三代登門弟子,可謂徒重孫了。金元大家除李杲外,多為劉完素的門人,可見其地位之高,影響之大。
劉氏一生著述較多,主要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1172年)15卷,《素問玄機原病式》(1186年),《內經運氣要旨論》(即《素問要旨論》),《傷寒直格》(1186年)3卷,《傷寒標本心法類萃》2卷,《三消論》(附《儒門事親》),《素問藥注》(已佚),《醫方精要》(已佚),其他託名劉完素的著作還有《習醫要用直格並藥方》、《河間劉先生十八劑》、《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劉河間醫案》等。後人多把劉完素的主要著作編成“河間六書”、“河間十書”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醫家的著作。
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建國以來,曾對劉完素著述進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專著,發表了不少研討劉完素學術思想和診治經驗的論文,從而挖掘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為了進一步總結整理劉完素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使其更廣泛地運用於現代中國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使其更廣泛地運用於現代中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輯出版《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之機,對劉完素的原著《黃帝素問宣明論文》《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傷寒標本心法類萃》《新刊圖解素問要旨論》《三消論》《保童秘要》共7本,進行全面而系統的校注和研究,編成《劉完素醫學全書》。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