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岐救正論》

《軒岐救正論》

《軒岐救正論》一書,是一部罕得的醫人自醫的著作。雖然這部著作前後兩部分體例變化較大,但仍有聯繫。前者是通過肖京的親身醫療實踐,以醫經為“以一貫之”的主線,告誡醫家不要“昧靈素之大義,守一家之偏法”。

基本信息

《軒岐救正論》軒岐救正論
明末清初醫家肖京的《軒岐救正論》一書,是一部罕得的醫人自醫的著作。雖然這部著作前後兩部分體例變化較大,但仍有聯繫。前者是通過肖京的親身醫療實踐,以醫經為“以一貫之”的主線,告誡醫家不要“昧靈素之大義,守一家之偏法”,含蓄地救正醫家輕蔑醫經的錯誤,從而維護了醫經的純真和至尊的地位。後者則是通過弘揚儒家的價值觀,直言當時醫家醫德的缺失,以儒家為榜樣救正醫家,從而維護了傳統的儒醫價值和氣派。肖京自己就是一個儒醫,渾身充滿了儒氣。他對借醫謀私、謀官、謀虛名的人給予了入木三分、淋漓盡致的揭露,為古今樹立了一面“諸醫貞邪之鑑”。他對儒醫的肯定和褒揚,以及對儒醫和“冒竊儒名”的狂儒、腐儒、賊儒做出了嚴格的界定,都對今天弘揚中醫特色,研究儒醫提供了重要資料。

作者

蕭京(1605~1672年),字正夫,號萬輿,中年隱於醫,號通隱子,福建候官人,明末名醫,撰《軒岐救正論》六卷(1644年),為醫林所重。但由於有關蕭京的史料甚少,其生平事跡多為湮沒,現就筆者手中的資料,予以概述,以補缺疑

作者生平

1、生平事跡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6年),蕭京生於候官縣(今福州)。京少年攻舉子業,文思敏而工,但多次應試不中,乃絕意進取。22歲時他父親任湖廣慈陽縣令,蕭京攜妻陳氏隨父赴任。母親因不遇良醫,病死途中。蕭京幼年苦讀,得夢遺病,醫治無效,到慈陽後,就請李時珍的甥孫,時任黃州學官的胡慎庵來診治,並從胡學醫。凡軒岐秘典,脈旨病機,藥性方法,逾年,盡得其傳。崇禎二年(1629年),蕭京父升任四川成都府通判,京隨父進川。這年冬,學醫已多年的蕭京,初次為一衙役治療傷寒太陽病,投麻黃湯一劑而愈[2]。當時雖政局動亂,義軍四起,但成都卻相對安定,天府之國,人文薈萃,名醫輩出。在成都五年,蕭京與當地名醫頗多效往,參印群賢,醫術大進。崇禎六年(1633年)冬,子蕭震出生於成都府衙。正是這蕭震,日後重刻了《軒岐救正論》,光大醫林。第二年,京隨父往川西遵義軍民府[3]任上(遵義,宋·大觀中置遵義軍,元代為播州宣慰司,屬湖廣行省,明·洪武五年改屬四川,十五年二月改屬貴州都司,二十七年四月改屬四川布政司,清·雍正七年後改屬貴州)。崇禎九年(1636年)蕭京父辭官歸田[4],蕭京也回到了離別10年的故鄉。崇禎十一年(1638年)春,蕭京偕友北游,歷濟南,登泰山;夏,抵開封,復游邯鄲,一路拜師訪友,並廣為患者診病。此後,由於戰亂,交通不便,蕭京基本居家隱於醫。崇禎十七年(1644年)完成《軒岐救正論》初稿,次年刊刻問世。除《軒岐救正論》外,蕭京另撰有《難經注》、《素問注》等多種醫籍,並有《忠孝兩集》、《荊園小語》及《莊子》、《列子》注等著述。康熙十一年(1672年),逝世於福州,享年67歲。

2、關於蕭京的生卒年

蕭京生卒年,除郭靄春教授《中國分省醫籍考》有引《福建通志》列傳外,其他醫史文獻均雲生卒年不詳,《福建通志蕭京傳》引自清代魏裔介的《兼濟堂文集》。魏裔介(1616~1686年),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人(今河北),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累官保和殿大學士,清初名學者。著有《兼濟堂文集》等20多種。魏與蕭為同時代人,蕭年長魏11歲。蕭京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游邯鄲時,已33歲,魏裔介22歲,極可能當時兩人有見面的機會。魏裔介編輯的《雅說集》,將蕭京著的《荊園小語》收在第十二卷中,蕭京逝世後,魏裔介為其立傳,收入《兼濟堂文集》。從中可知二人關係頗密,常有翰墨往來。蕭京逝世時,魏裔介於上年以老疾乞休,回籍調養,蕭京子蕭震時任湖廣道監察御史,對魏以父執禮之。可能是蕭震將其父去世訊息告知,魏裔介為蕭京立傳,其提供的蕭京生卒年是可信的,也符合蕭京的自述(《軒岐救正論》書中就有許多生平資料)與蕭震重刻本的跋語。

成書與刊刻時間

對《軒岐救正論》的成書與刊刻時間,現多從“自序”所言“崇禎甲申春二月上浣”一語,而定為崇禎十七年甲申春刻印,其實有誤。甲申春初稿成,在朋友的支持下,蕭京撰寫了序言,準備刻印,但入春以後政局劇變,3月19日,李自成軍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李自成入京。4月,吳三桂降清,4月29日,李自成在兵敗之後退回北京並即皇帝位,30日,棄城西撤。5月,清多爾袞入北京,並派兵南下。同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號弘光,閏6月,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福州也成了抗清復明的一個中心。加以入夏以來,蕭京妻陳氏病情日重,回生乏術,終於在5月去世。家事國事,事事關心,《軒岐救正論》的刻印,甲申年(1644年)是無法進行了。順治二年(1645年)秋,蕭京對書稿再次修訂,並補入甲申(1644年)、乙酉(1645年)二年的部分驗案,此年冬終將《軒岐救正論》刻印問世。初刻本現已無法看到,且有關資料缺乏,我們為什麼將初刻本定為順治二年冬呢?因為該書的驗案為我們提供了極有力的證據。如卷四“甲申仲冬治西關王姓男子的大青龍病”、“甲申冬臘十七日治輿夫兩感傷寒病”、“甲申臘治朱氏傷寒遺熱病”等,單是甲申冬驗案達十多例,此外,更有“乙酉夏”、“乙酉秋”驗案,但未發現“乙酉冬”的醫案,可證《軒岐救正論》最後定稿在“乙酉秋”,刻印則在乙酉年(1645年)冬。至於重刻本,只是據初刻本重刻,未作任何增補,這從蕭震“跋”中可證。蕭震,字長源,順治九年進士,以順德推官,擢湖廣道監察御史,假歸,如補山西道監察御史。康熙十一年(1672年)丁父艱,回籍。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叛,執福建總督范承謨。蕭震亦被囚禁,乃與高天爵、張瑞午等密謀為清廷內應,事泄,於康熙十五年九月被殺。重刻本的刻印時間,我們根據有關史料確定為康熙十三年(1674年)一、二月間,證據為:1.蕭震在重刻本“跋”中說:“先君子沒,歲一再周……今春震再授梓人氏,既卒業。”蕭京卒於康熙十一年,至十三年合“歲一再周。”2.康熙十一年蕭震丁憂,十二年底或十三年正月鄰居火災,《軒岐救正論》書版被焚,蕭震以監察御史年份刻印先人著述,條件甚優。至3月,耿起兵,蕭震被囚,已失去自由,所以將重刻本的刻印時間定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即耿精忠尚未叛清之時是可以成立的。

內容介紹

《軒岐救正論》,醫論著作。六卷。明·肖京撰於1644年。作者針對庸醫不明醫理,執方誤人,採集《內經》等古典醫籍的要旨以闡明救正之法,故以“軒岐救正”為書名。卷一醫論,統論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劑;卷二四診正法,以脈診為主兼及望、聞、問三診;卷三藥性微蘊;卷四、五作者醫案;卷六醫鑒、病鑒,內容系告誡醫家、病家之語。現存清刻本、日本刻本、1985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