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草思辨錄》藥學著作。四卷。清·周岩撰。
編輯推薦
《本草思辨錄》作者周岩是清末名醫,鹹豐六年(1856)為順天府貢官刑部主事。披覽醫籍,精研岐黃。為人診療,亦獲良效,遂有醫名。後歷任山西祁縣、安徽舒城、江蘇盱眙縣令,歸里復研讀醫典。
歷代本草書籍中大部分就藥論藥,致使學習者深感讀本草之枯燥。《本草思辨錄》一改本草著作風格,根據《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立方之義,將128種藥物的藥性進行了討論,認為《神農本草經》等書是經典,不能輕易改動,並對李時珍、劉若金、鄒潤安、徐大椿、陳念祖等醫藥學家所述藥性理論提出了某些不同見解。《本草思辨錄》不但對於本草學習有所裨益,對經方的學習亦大有促進。
作者簡介
周岩(1832-約1905年),字伯度,號鹿起山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鹹豐六年(1856年)以副車入貲為比部主事,於京邸患寒痢,幾為庸醫所誤,遂有志於醫。披覽醫籍,精研岐黃。為人診療,亦獲良效,遂有醫名。後歷任山西祈縣,安徽舒城、盱眙縣令,歸里復研讀醫典。其時西醫東漸,部分中醫自棄其學,揚西抑中。對此,周氏以為中醫之弊,不在守舊而在棄舊,故推崇清徐大椿、陳修園、尤在涇等尊經派醫家,詆毀王清任,而謂唐容川“持中西之平,闡造物之秘,洵為有功於醫學”,謂西醫“遺氣化而究形質”,與唐容川“持中西之平”觀點相仿。著有《六氣感證要義》一卷(1898年),《本草思辨錄》(1904年)。
內容簡介
《本草思辨錄》一改本草著作風格,根據《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立方之義,將128種藥物的藥性進行了討論,認為《神農本草經》等書是經典,不能輕易改動,並對李時珍、劉若金、鄒潤安、徐大椿、陳念祖等醫藥學家所述藥性理論提出了某些不同見解。《本草思辨錄》不但對於本草學習有所裨益,對經方的學習亦大有促進。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