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藥本草》

《海藥本草》

唐末五代時文學家、本草學家李旬(公元九世紀末十世紀初)所撰著的。李旬,字德潤,回回人,祖籍波斯,因此也稱李波斯。其家以經營香藥為主業。

基本信息

簡介

 藥學著作。見《通志·藝文略》。五卷(一說二卷)。唐·李珣撰。本書雜記南海郡縣藥物的產地及功能主治,原書已佚。

內容概述

海藥本草海藥本草

《海藥本草》是唐末五代時文學家、本草學家李旬(公元九世紀末十世紀初)所撰著的。李旬,字德潤,回回人,祖籍波斯,因此也稱李波斯。其家以經營香藥為主業。香藥主要為通過海舶,自國外輸入的藥品,所以又稱海藥,李旬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因此他對於一些海舶運載而來的外國藥接觸的機會較多,對於海藥的性質與功用了解的較深刻,故而撰著了《海藥本草。書中對藥名釋義、藥物出處、產地、形態、品質優劣、真偽鑑別、採收、炮製、性味、主治、附方、用法、禁忌等都有記載。

李旬撰著《海藥本草》時,曾參考40多種有關書籍,如《名醫別錄》、《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本草拾遺》以及山經地誌等。其體例乃傷照《新修本草》,不僅補遺了不少以前本草書所未記載的新藥,而且對於不少以前本草書記述的藥物,補充內容或糾正錯誤。書中尚有一個明顯特點是對香藥的記載多達50餘種,如有青木香、零陵香、甘松香、茅香、瓶香、丁香、乳頭香、安息香、甲香、迷迭香、畢澄茄、紅豆蔻、沒藥……等。

《海藥本草》,原書共6卷,至南宋末年已經亡佚,沒有刻本流傳。但其所敘述的藥物散見於《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等書中。現代著名醫史學家范行準先生曾自上述書中進行輯錄,輯得《海藥本草》一本。共輯藥物124種。包括玉石部8種,草部38種,木部48種,獸部3種,蟲魚部16種,果部9種,米谷部1種,器用部1種。李旬和他的著作《海藥本草》豐富了中國藥物學,是回族醫學的重要基礎與典籍。

書評

從《神農本草經》收載365味到現在《中藥大辭典》載5767味,中藥在不斷的壯大中。其中有不少是外來藥,外來藥最早是從何時開始輸入我國的,傳世文獻中所反映的最早時間是六朝。而現在出土簡帛文獻說明,外來藥開始輸入我國的時間實際上要早得多。像檳榔、丁香、肉豆蔻、降真香、阿魏等藥,雖然遠在秦漢以迄唐代的漫長歲月中就已引入我國,但因記敘簡略,使用還不十分廣泛。自從李珣《海藥本草》補充這些藥物的有關資料後,漸為醫藥界所使用。李珣的《海藥本草》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外來藥專著,而讓他名垂青史的,卻是他的詞。 李珣,字德潤,五代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其先人唐初從波斯(今伊朗)來到長安,隨國姓改姓李,並以經營“香藥”(外來藥)為主業而定居的,後其父隨唐僖宗避亂入蜀。珣少有詩名,尤工詞,與成都才士尹鶚相善,尹鶚戲稱他為“李波斯”。李珣是“花間派”重要詞人之一。事跡見《鑑戒錄》卷四、《茅亭客話》卷二、《十國春秋》卷四四本傳。李珣詞有《瓊瑤集》,今已佚。《花間集》存詞三十七首,《樽前集》存詞十七首,共五十四首。

李珣善寫小詞,題材較廣,風格也比較樸素。《巫山一段雲》中“古廟依青嶂”寫行旅的愁思,可說是花間詞中的別調。《南鄉子》描繪南國風光和勞動婦女的生活情趣,饒有南朝樂府民歌的清新風味。《浣溪沙》、《漁歌子》等詞表現詞人隱淪之情和故國之思,也不同於一般花間詞穠艷之作。所以《歷代詞人考略》中說:“李秀才詞,新疏之筆,下開北宋人體格”。李珣的詞“不盡為閨情之類,頗多抒寫瀟灑的處士心懷”(伊《花間詞人研究》),尤其能用清婉的筆調,真切地描繪南方風物,在《花間集》中,他確實算是別具一格的。

李珣對藥學頗有研究,他曾遊歷嶺南,飽覽南國風光,認識了許多從海外傳入的藥物及嶺南藥,他及家人還兼賣香藥,可見其不脫波斯人本色。隋唐五代時期,四川出產藥材,產量約占全國的1/6,同時其他地方的藥材也大量販入四川,甚至波斯等國的外國藥材也進入了四川。當時人們對外國藥物知之甚少,於是李珣以他特殊的身份寫成了一部專著——《海藥本草》,該書引用前人的文獻較豐富,約50多種,以地方志居多,在引用的醫學著作中又以陳藏器的為最多。據現存佚文統計,全書收錄藥物124種,其中96種標註外國產地。如:安息香、訶梨勒出波斯,龍腦香出律因,金屑出大食國。此外書中記述了藥物形態、真偽、優劣、性味、主治、附方、服法、製藥法、禁忌、畏惡等。有些條文兼載藥名解釋。書中收載的海桐皮、天竺桂、沒藥等為當時其它本草著作所未載。惜原書至南宋已佚。幸由蜀人唐慎微《證類本草》、賴傅肱《蟹譜》等書的徵引,才得保存部分內容。今人范行準有輯本。

《海藥草本》的原貌我們已無從得見,但從《花間詞》及《樽前集》中保存下來的五十四首李詞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珣對中藥的關注與熱愛: “入夏偏宜淡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鶯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愁腸豈異丁香結”、“紅豆蔻,紫玫瑰,謝娘家傍越王台”……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黃帝內經》
《傅青主女科》
《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
《古今醫統大全》
《黃帝明堂經》
《婦人良方》
《海藥本草》
《韓氏醫通》
《喉科指掌》
《婦科玉尺》
《高注金匱要略》
《格致餘論》
《黃帝內經素問吳注》
《古今醫鑒》
《婦科心法要訣》
《歸硯錄》
《感證輯要》
《傅青主男科》
《喉科秘訣》
《傅青主男女科》
《古本難經闡注》
《古今名醫匯粹》
《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古今醫案按》
《黃帝內經素問譯釋》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黃帝陰符經》
《黃氏醫書八種》
《顧氏醫鏡》
《觀身集》
《管見大全良方》
《廣溫疫論》
《福幼集》
《國藥提要》
《國醫百家》
《海上方》
《海上醫宗心領》
《伏邪新書》
《寒溫條辨摘要》
《古代兒科疾病新編》
《漢方簡義》
《洪氏集驗方》
《喉白闡微》
《喉風論》
《古代疾病名候疏義》
《喉科心法》
《古方八陣》
《喉科紫珍集》
《喉痧正的》
《厚德堂集驗方萃編》
《胡洽百病方》
《花韻樓醫案》
《華氏按摩術》
《華佗神醫秘傳》
《華洋髒象約纂》
《懷少集》
《環溪草堂醫案》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皇漢醫藥全書》
《黃澹翁醫案》
《古方匯精》
《黃帝明堂灸經
《古方新解》
《古今名醫方論》
《黃帝內經明堂類成》
《黃帝內經始生考》
《扶壽精方》
《婦人規》
《黃帝內經素問節文注釋》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
《贛州正俗方》
《黃帝內經素問校義》
《古今醫案按選》
《古今醫方集成》
《黃帝十二經脈明堂五臟人圖》
《高憩雲外科全書十種》
《黃帝蝦蟆經》
《福濟全珍》
《骨蒸病灸法》
《黃氏醫書三種》
《華佗內事》
《古今醫統正脈全書》
《華佗外科》
《廣嗣全訣》
《廣嗣五種備要》
《古書醫言》
《古愚山房方書三種》
《何澹庵醫案》
《古今錄驗方》
《黃帝八十一難經注》
《黃帝脈訣》
《婦嬰至寶》
《古本康平傷寒論》
《黃帝逸典》
《黃帝明堂偃側人圖》
《華佗方》
《華佗觀形察色並三部脈經》
《廣嗣紀要》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