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為中醫喉科臨證專著。全書2卷,上卷分咽喉說、喉科總論、諸風秘論、壞症須知、喉風三十六症、走馬牙疳、喉問發白症、喉風諸方、證治湯頭等方面予以闡述,間附作者診治經驗。下卷為喉風針訣、針法主治歌、行針手法次第十二歌、喉風諸症針刺要穴、禁針穴歌等有關喉科針灸方面的論述。其中關於鄭氏對白喉病機理的認識及創製的“養陰清肺湯”,至今對臨床仍有較大的指導意義,也是對傳染病學、方劑學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獻。本書根據作者的多年臨床治療心得,對白喉的辨證論治、藥用宜忌、藥性、常用驗方等都作了比較概括的論述。對白喉的發病規律、症狀特點和治療原則均提出了個人見解。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
作者簡介
鄭梅澗(1727—1787),名宏綱,字紀元,號梅澗山人,安徽歙縣鄭村人。其父鄭於豐(字綏年,號認齋)精於喉科,梅澗承父技,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求治者盈門。乾隆年間,集多年臨床經驗,並經方成培整理,撰成《重樓玉鑰》2卷,在民間廣為傳抄,凡遇喉症,按方投藥,無不靈驗。該書刊行於道光十八年(1838),上卷為咽喉病總論,述及36種喉病的名稱、症狀、治療和方藥,尤以治療白喉和“養陰清肺湯”最具科學價值;下卷專論喉科的針灸療法。另有《捷余醫語》、《痘疹正傳》、《靈藥秘方》等著作。梅澗對淋巴結核病的治療亦有貢獻。其子承其家學,世稱“南園喉科”。
《重樓玉鑰》做為喉科名著,歷代翻印次數較多。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