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外科著作。宋·陳自明撰。三卷。刊於1263年。本書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學著作基礎上進一步補充整理而成。全書共60篇,重點敘述癰疽發背的診斷、鑑別及灸法、用藥等,內容簡要。作者認為外科用藥,應根據經絡虛實,因證施治,不可泥於熱毒內攻,而專用寒涼克伐之劑。明·薛己曾對此書予以增損補註,並附若干驗案,收入《薛氏醫案》中。此外近代又有將本書改題《外科寶鑑》者。現存明刻本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外科精要》《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又名《外科寶鑑》宋陳自明(良甫)撰,約刊於景定四年(1263),是宋代有代表性的外科著作。陳氏三世業醫,臨床經驗豐富,曾任建康府明道書院醫學教授,他廣輯古今醫家之“得效方論”,並結合個人經驗,撰成《外科精要》3卷,該書較早見於明《文淵閣書目》,傳於世者有熊宗立校本與薛己注本,陳氏著書暢發心得,在論述治療癰疽必須重視病因、病機、診斷、預後之同時,反對拘泥熱毒內攻之說,以及選用寒涼藥物治療之法。強調重視分辨善惡形證之法、調補氣血養護之理,以及灸法治療癰疽之必要。全書共有五十五論,選方七十餘首,均有參考價值。但該書流傳較少,目前流傳者多為薛己校注本,薛已在校注本書同時,又增補了個人治驗並錄一卷,厘為4卷。

內容

《外科精要》全書3卷,陳自明主要以醫家李迅伍起予曾孚先等人的有關外科學著作為基礎,進一步整理而成。全書共60篇,重點敘述癰疽發背的診斷、鑑別及灸法、用藥等,內容簡要,切合實用。

該書開創了外科疾病辯證施治之先河。認為外科用藥當根據經絡虛實情況,不可拘泥熱毒內攻之說而專用寒涼攻伐之劑。如強調區分“是癰是疽、是虛是實、是冷是熱......對症用藥”。要求對外科疾病的辯證論治從整體觀念出發,主張內治、外治相結合,因此書中不僅內服方劑的數量增加,而且在外科醫療技術上也有很大的進步。對後世外科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主要學術

《外科精要》《外科精要》

《外科精要》實為中醫外科醫者的必讀之書,足以垂範後世,啟迪來者。現淺析其主要學術貢獻,以就正于海內賢達

癰疽辨證分虛實

宋代外科發展較前有長足進步.首先把辨證論治套用於外科臨床。該書在癰疽辨證上。強調應根據經絡虛實進行辨證施治。指出:“腫高惞痛者,邪氣實也,……漫腫微痛者,真氣虛也”“不作膿.不腐潰.陽氣虛也,……膿既出而反痛,氣血虛也。“腫痛煩躁,……脈洪數實,是為五實,……脈細皮寒,瀉利腸鳴,……是為五虛。”此從癰疽的腫勢、疼痛、脈象和兼證等方面詳述了癰疽虛實的辨證要點,使後世外科學者式為龜鏡。

書中還具體詳述了表里辨證、切脈辨證、陰陽辨證和手法辨膿等辨證方法。如“腑氣浮行於表.故癰腫浮高為易治;髒氣沉寒主里.故疽腫內陷為難治。”指出癰在表易治,疽在里難療。又如:“癰疽之疾,……初起如傷寒.脈浮而緊.是其候也。”指出了癰疽初起的證候和脈象。又如“脈浮數洪緊.腫惞作痛.身熱煩渴,……此六腑不和,毒發於外而為癰。脈沉細伏緊,初發甚微,或無瘡頭.身不熱而內躁,……此五臟不和,毒蓄於內而為疽。”此闡明了六腑毒發於外屬陽為癰.五臟毒蓄於內屬陰為疽的脈證。陳氏雖重視整體辨證,但也不輕忽局部辨證,如“疽口緊小而硬者,蓋因風毒所勝。”這從疽證局部症狀辨析了病因。又癰疽辨膿的有無.是決定是否切開的條件,書中對此辨析甚詳:“瘡腫赤色,按之色不變者.此膿已成矣。……以手按之.若牢硬,未有膿也。若半軟牢硬,已有膿也。又按腫上,不熱者為無膿.熱甚者為有膿。”上述手法辨膿.從癰疽的膚色、硬度、熱與不熱三個方面辨析膿的有無,一直為後世臨床沿用。

該書在辨證上繼承了華佗的臟腑辨證法,根據發病部位,歸於所屬臟腑。如“發於喉舌者,心之毒;發於皮毛者,肺之毒;……”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書中不僅對癰疽善惡、生死形症、逆順等方面辨證入微.且對每一個細小的兼證也注重辨析。如對癰疽口渴、多汗等的辨證亦詳。

用藥施治因證異

陳氏用藥是根據臟腑經絡虛實,精心辨析.因證而異。臨床不拘於熱毒內攻之說.而專用寒涼克伐之劑。如服五香連翹湯,如大便疏快即止,仍量人虛實。”“癰疽潰後,宜服排膿內補散,若嘔逆,用木香湯下,……”指出服五香連翹湯應量人虛實,中病即止。又潰後服內補散也要因證配伍。書中對誤治用藥尤其警示:“瘡瘍用藥,當審其經絡受症,標本虛實以治之。不可……專用寒涼克伐之劑.虧損脾胃氣血.多致有誤。”此言其臨床應根據標本虛實用藥.不可一味寒涼攻伐,損傷脾胃。特舉因妄投寒涼之劑,致潰後變證百出的誤治病例陳履學之內案,以告誡後學。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臨床應根據瘡瘍的疼痛、膿液稀稠及兼證的不同等來辨別虛實,制定用藥法度和具體方劑。如“瘡瘍作痛.若大便秘結者,用內疏黃連湯。熱毒熾盛者,仙方活命飲。……氣虛而痛者,四君、歸、芪。血虛而痛者,四物、參、芪。”“凡瘡潰而膿清,皆氣血虛極也,非大溫補不可。”此言瘡瘍疼痛兼大便秘結者,屬陽證實證,可用寒涼攻治;而對虛證不能概用寒涼,應放膽施用溫朴。他如香藥使氣血流行,促其瘡瘍消散或癒合;洽瘡當助胃壯氣:忍冬酒解郁消毒,護心散使毒外出等治法和方劑都有獨到之處,至今仍指導著外科臨床。

外用針灸泄毒氣

醫學源流論》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切開排膿是瘡瘍中期的主要治法,《外科精要》提出了針法泄毒的原則和方法:“癰成膿則宜針,……可以橫直裂開五、六寸許,取去毒血,……疽成膿則宜烙,用銀篦大寸許,長六寸,燒赤頻烙患處,以膿出為效。”上述方法現在雖不用,但在當時為癰疽切開排膿的有效手術。蓋癰居淺在表.故用針裂開泄毒:疽居深在里,故用烙法穿過厚度而直搗膿腔。

書中論述灸法的有十八論之多,而專篇講灸法的有九論。首先指出癰疽初起均宜艾灸,如“癰則皮薄腫高.疽則皮厚腫堅.初發並宜灼艾。”其次,認為灸法可使毒外泄,“治疽之法,灼艾之功勝於用藥,蓋使毒氣外泄。”其三,灸法可使氣血流動,瘡毒消散。如“凡治癰疽發背疔瘡.不痛者,必灸使痛;痛者,必灸使不痛。”其四,早施灸法可免患癰疽,此未病先防也。如“凡初覺赤腫。先從背脊骨第二陷中兩傍,相去同身寸各一寸五分,名熱腑穴.二處各灸七壯,此能疏泄諸陽熱氣,永無癰疽之苦。”此外,書中還論述了隔蒜灸、騎竹馬灸等灸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和適應證。尤其獨特的是.灸法不僅用於陰寒證,也用於陽熱證。如一儒者患背疽“腫焮痛甚,此熱毒蘊結而熾盛,用隔蒜灸而痛止。”其灸法治療癰疽已達到爐火純青之境界。

陳氏博覽群書,繼承前賢經驗,又頗多發揮。首先.對《內經》、《難經》、《千盤》等書及李嗣之等先賢的理論和經驗作了選擇的節錄,以使後學臨床有所遵循。正如自序中所說“採摭群言,自立要領,……取其言簡意盡,……庶幾覽者,如指諸掌,雖不能盡聖人之萬一,使臨病之際,便有所主。”原岐黃中醫論壇,包含養生保健、中醫學術、中醫中藥、醫案、醫書下載等內容,是中國第一中醫中藥論壇。

其次,對癰疽的病因、證治及用藥的原則和方法提出了真知灼見。如對病因指出:“夫癰疽之源,因於氣,或因於熱。以仆之管見,亦有因於膏粱房勞、金石等藥。”又對瘡瘍的全身和局部症狀辨析詳盡,治法具體。如“瘡瘍作渴,焮痛發熱,便利調和者,上焦熱也,用竹葉石膏湯。……漫腫散痛者,氣血虛壅也,用補中益氣湯。”瘡瘍肌肉不生,若赤色而不生者,血熱也,四物湯加牡丹皮。……若膿水清稀,氣血俱虛也,十全大補湯。”其三,陳氏創立了瘡瘍內外合治的許多方法。如“瘡瘍為漏,當內用參、芪、歸、木溫補脾胃,外用桑枝、蔥,熨接陽氣,使自消散。他如所創麥飯石膏治陽熱證,碧油膏用於排膿。神異膏清涼膏用於潰後等,都有其獨到之處。

作者介紹

陳自明(1190-1270)字良甫,一作良父,晚年自號藥隱老人,江西臨川人。南宋著名醫學家。與崔嘉彥、嚴用和、危亦林、龔廷賢、李梴、龔居中、喻昌、黃宮繡、謝星煥並列為江西歷史上十大名醫。

陳自明出身於中醫世家,從小隨父學醫。14歲即已通曉《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醫學著作,並將名家醫論與祖傳經驗相結合,在臨床實踐中加以套用。當時有一鄉婦懷孕得病,一到中午就痛苦不堪,淚流不止,很多醫生束手無策。陳自明知道後遣人告訴其家屬:這是內臟躁熱引起的,套用大棗湯治。病人家屬不信,請人查證醫書,正如陳自明所說,用此方一劑病就好了。成年後,醫術精進,名揚四方。

陳自明不但臨床醫術精通,而且對於中國醫學理論的發展也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關於婦產科病理的研究,為中醫婦產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於嘉熙年間(1237-1240)任建康(今南京)明道書院醫學教授之職時,我國中醫婦產科尚不完備,也沒有專著。醫書《大方脈》雖有涉及,但內容簡略,或有論無方,或有方無論,醫家難以為據。他認為“醫之術難,醫婦人尤難,醫產中數症,則又險而難”,因此,潛心鑽研中醫婦產科,遍覽醫籍,博採眾長,結合家傳驗方進行整理,於嘉熙元年(1237)編成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婦產科專著《婦人大全良方》24卷。該書將婦產科疾病歸納為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難產、產後等8門,260餘論。每門有病理分析和醫治方案,內容豐富,條目清楚,論述簡賅,處方精妥。其中婦人乳懸、乳癘、乳硬、帶乳、乳位、吹乳諸症都有獨到見解,特別是論述乳岩(癌)尤為精闢。此症當時尚未引起人們重視,他卻詳加論述,指出這種疾病“早期治療或可內消;若不予治療,乳將巉岩而崩烈如熱瘤,或內潰深洞,血水滴瀝,則後果險惡”。對癌症觀察、研究先於世界各國。《婦人大全良方》,集宋以前婦產科醫術之大成,為宋、元、明、清,以至現代醫學治療婦科疾病的重要參考資料和開展這一學科研究的理論基礎。

陳自明還精通外科,於1263年著有《外科精要》3卷傳於世。該書對治療癰疽極有創見,認為“外科瘡瘍”不是單純的局部病變,而是人體臟腑氣血寒熱虛實方面盛衰變化的後果,在治療上不能滿足局部攻毒,而應著眼於內外結合,服敷結合,治標與治本結合。這種重視整體,辯證施治的觀點,對中醫外科具有深遠影響。此外,還著有《備急管見大全良方》10卷,《診脈要訣》1卷。

陳自明的醫療思想非常積極,他認為“世無難治之病,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他的醫德非常高尚,治病不論貧富,一視同仁,隨到隨診,對特殊困難者,不取分文。對於一些貪人錢財的庸醫,斥為“用心不良”。當時有的醫生得到一兩個驗方,便秘不外傳,有的還將常用的驗方改頭換面當做祖傳秘方,予以炫耀。陳自明十分反對這樣做,將自已家傳的許多驗方揉合於上述兩書中,公之於世,因而深為人們所稱道。他在《外科精要》自序中說:“仆三世學醫,家藏醫書若干卷,既又遍行東南,所至必盡索方書以觀,暇時閉關靜室,翻閱涵泳,究及末合”。於醫學理論加以深刻探討,對中醫婦科與外科進行了精深的研究和全面的總結,著有《管見大全良方》(已佚,僅在《醫方類聚》一書中存有散在內容)、《婦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等。是我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婦產科專家。

相關評價

該書把辨證論治首先運用到外科臨床;內治用藥不專於寒涼攻伐;外用針法泄毒氣;灸法治療陽熱證等等多為後世外科臨床所宗,推動了中醫外科學的發展,其學術貢獻不可沒也。

然而書中也有一些不妥或錯誤之處。如對癰疽未潰已潰的用藥失於辨證施治而機械呆板。提出“癰疽未潰,臟腑蓄毒,一毫熱藥,斷不可用。癰疽已潰,髒臃既虧,一毫冷藥,亦不可用。”此乃一概而論,有悖於臨床。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要藥分劑補正》
《永類鈐方》
《無冤錄》
《醫方藥性合編》
《歷代名醫蒙求》
《赤水玄珠全集》
《四海類聚方》
《食物本草》
《本草選》
《藥鏡》
《配方百篇》
《雷公藥性賦解》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本草彙編》
《炮炙大法》
《藏府標本藥式》
《證治匯補》
《雞峰普濟方》
《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景岳全書》
《本草乘雅半偈》
《銀海精微》
《續名醫類案》
《外科精義》
《十四經發揮》
《外科證治全生集》
《釐正按摩要術》
《經效產寶》
《醫學入門》
《濟生方》
《理傷續斷方》
《御藥院方》
《五十二病方》
《顱囟經》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養老奉親書》
《外科正宗》
《引書》
《本草正義》
《衛生寶鑑》
《本草從新》
《醫宗金鑒》
《明醫雜著》
《醫說》
《重樓玉鑰》
《本經逢原》
《本草綱目拾遺》
《傷科補要》
《開寶本草》
《小品方》
《名醫類案》
《證類本草》
《醫學綱目》
《格致餘論》
《脈訣》
《類經》
《婦科玉尺》
《外台秘要》
《本草經集注》
《本草崇原》
《萬病回春》
《食療本草》
《太平聖惠方》
《本草品匯精要》
《吳醫匯講》
《針灸甲乙經》
《回回藥方》
《古今醫統大全》
《臨證指南醫案》
《飲膳正要》
《千金要方》
《外科精要》
《難經》
《本草綱目》
《針灸大成》
《溫病條辨》
《本草備要》
《脈經》
《神農本草經》
《新修本草》
《醫學源流論》
《傅青主女科》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九)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湯頭歌訣》
《孫文垣醫案》
《太平聖惠方》
《素問》
《湯液本草》
《外科精要》
《外台秘要》
《萬病回春》
《推拿抉微》
《外科發揮》
《胎產心法》
《蘇沈良方》
《棠陰比事》
《素問玄機原病式》
《嵩崖尊生全書》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胎產秘書》
《推求師意》
《外科大成》
《宋以前醫籍考》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外科精義》
《外科啟玄》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正宗》
《外科證治全生集》
《太素脈秘訣》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
《望診遵經》
《外科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外科樞要》
《外科心法》
《外科選要》
《銅人針灸經》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證治全書》
《素女脈訣》
《外治壽世方初編》
《天元玉冊》
《萬氏醫貫》
《王九峰醫案》
《王旭高臨證醫案》
《外科傳薪集》
《隨息居飲食譜》
《王氏醫案繹注》
《天機啟微》
《天隱子》
《天隱子養生書》
《素問直講》
《田氏保嬰集》
《通俗傷寒論》
《桐君藥錄》
《銅人內景圖論》
《素問直解》
《素仙簡要》
《圖經衍義本草》
《圖注八十一難經》
《圖注八十一難經定本》
《圖注難經脈訣》
《宋人醫方三種》
《推拿療法》
《推拿秘書》
《推拿學》
《遂生編》
《退思廬醫書四種合刻》
《外候答問》
《遂生福幼合編》
《孫氏醫學叢書》
《素靈微蘊》
《胎產集要》
《外科活人定本》
《外科輯要》
《外科經驗方》
《胎產輯萃》
《素問靈樞合注》
《宋元明清名醫類案》
《素問入式運氣論奧》
《素問釋義》
《太平御覽·養生》
《外科圖說》
《太素脈法》
《素問釋音》
《外科真詮》
《太醫局諸科程文》
《泰定養生論》
《素圃醫案》
《湯頭歌訣白話解》
《外證醫案彙編》
《湯頭歌訣續集》
《湯頭錢數抉微》
《萬氏積善堂集驗方》
《萬氏濟世良方》
《萬氏家傳保命歌括》
《萬氏女科》
《素問懸解》
《汪石山醫書八種》
《素問遺篇》
《王氏醫案》
《體仁彙編》
《王氏醫存》
《王叔和脈訣》
《天寶本草》
《王旭高醫書六種》
《天花精言》
《偽藥條辨》
《韡園醫書六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