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青囊秘訣》二卷,屬於外科,側重於瘡癰方面的方劑書,篇幅不大,字數不多。近代考證懷疑為傅山撰.這件手抄稿已經歷經285年, 外科著作。未署撰人。何高民校考。此書稿原由河南懷慶濟源廟道士張士學珍藏,幾經秘傳,清雍正元年(1723年)王大德獲見後予以抄錄,試用於外科諸證,多應手愈。王氏視為奇書,抄本長期珍藏於河南沁陽守拙堂。1962年何氏覓得此本,認為系明清之際傅山(青主)遺著。內容包括《青囊秘訣》作者考、王大德序、《青囊秘訣》上卷、下卷。上卷十三論,下卷十論。此書論述外科常見癰、疽、瘡、疔、楊梅瘡、瘰癧、痔漏等病證證治,其中金創論、刑杖論有目無文。原抄本只有歌訣,並無處方,作者據歌訣予以補訂,並對書中某些方名作了修訂。1983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傅山醫學著作研究叢書》。
長期珍藏於河南沁陽守拙堂,.雖然扉頁有些缺損,但內容完整,這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葉,至今沒有失傳實為慶幸!雖然 青囊秘訣 和 洞天奧旨 的形制和規模相差較大,但有部分病種、方藥雷同,而且具備近似的學術理念.經從統計學角度對《青囊秘訣》和 《洞天奧旨 》二書的關係進行細緻的分析發現,文中選用藥物的頻次、消托補法合併同類藥物後的藥物數和醫著中醫家用藥總藥數的比率、處方藥味數、藥物常用劑量來統計分析.結論是二書具有極強的同源性.
原作者
生平
傅山(1606年--1684年)山西太原人,初名鼎臣,又字喬山,後改名山。原字青竹,後改青主。自號公它、朱衣道人、石道人等。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被稱為“清初六大師”,同時代人評價他“學究天人,道兼仙釋”,“博極群書,時稱學海”。同時他還是名醫,在書法繪畫藝術也有非凡的造詣。傅山是個奇人。他的事跡生平,不見於正史記載,甚至連地方縣誌、府志,也只見廖廖數語。然而他的聲譽和影響卻是相當之大,在太原地區乃至三晉大地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袁繼鹹世出官宦書香之家,家學淵源,自幼穎悟,博聞強記,賦性剛直不阿。崇禎年間曾以一介布衣,發動諸生數十人上書為山西提學袁繼鹹訟冤,勇挫魏忠賢死黨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袁繼鹹解送京師,傅山背著乾糧,頂風冒雪步行陪囚車千里赴北京。到京城後,他到處散發,《辯誣公揭》的揭帖(傳單),並先後攔住御史孫賢、大學士溫體仁等請願。終於袁繼鹹得以昭雪,而傅山名震朝野。
才學
傅山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可惜所著宏論,大都散失,只存書名和篇名,留存於世的僅《霜紅龕集》和《兩漢人名韻》兩部。傅山在醫學上,也有著巨大的成就,他內科、婦科、兒科、外科,均有很高的技術,而尤以婦科為最。其醫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訣》,至今流傳於世,造福於人。
傅山長於書畫,精鑑賞,並開清代金石學之源。全祖望在《陽曲傅先生事略》中說他“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兼工畫。”他提出的“四寧四毋”理論:“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一直備受推崇。
著作
傅山著述甚多,散失達十之七八。現存清張思孝輯《霜紅龕集》12卷,清劉 輯《霜紅龕備存》40卷,清丁寶銓輯《霜紅龕集》40卷、戴廷 編《霜紅龕詩略》,《兩漢姓名韻》、《金剛經批註》、《荀子評註》、《荀子校改》、《莊子批點》、《淮南存雋》、《淮南子評註》、《楞嚴經批註》、《雜著錄》、《傅青主女科》、《紅羅鏡》等。
手抄作者
手抄此稿的主人公是明末清初人,名叫王大德字帆川,清初在湖北懸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從友人處借得一本叫《青囊秘訣》的佚名手抄醫籍,就摘錄一些在自己的行醫過程中試用,結果療效很好。後來他還在京都行過醫,繼續實踐驗證,也得到肯定。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訪故人回到湖北石陽(今漢陽),又借來此書全文抄錄一遍,兩年之後即雍正元年還添寫了一段“序”。文中明確表示,今後要把它付梓,以免湮沒無聞,深為可惜。書名將定為《無名士肝囊秘訣》,“余不盜其虛聲而為己有……”《中醫名人辭典》,確有王大德其人,時代也大體相同,並且本人也有著作留傳後世,但未提“青囊秘訣”之事。可見王大德並非山野土郎中,而是醫術醫德俱佳見過大世面的儒醫。再查閱《中國歷代醫史》、《珍本醫書集成》、《中國分省醫籍考》等辭書,未見有“青囊秘訣”或“無名士青囊秘訣”之記載。據此,筆者初步推測,王大德的願望最終沒有實現,此書至今也沒有付梓傳世,而這本手抄稿卻一直在流傳。直到近代,還有用鋼筆藍墨水寫的小字雜於行間,就足以說明它的近世主人公,也在學習和套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