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家秘》

《育嬰家秘》是由姚昌綬校注的一部中醫著作,該書作者為明人萬密。

書籍信息

《育嬰家秘》
[明]萬密,姚昌綬校注

目錄

卷之一

十三科

預養以培其元—

防養以保其真二

蓐養以防其變三

鞠養以慎其疾四

辨小兒壽夭

群小兒形色

辨小兒脈息

辨小兒脈證治

五臟證治總論

肝臟證治

心臟證治

脾臟證治

肺臟證治

腎臟證治

卷之二

胎疾

臍風證治

變蒸證治

急慢驚風

驚風總論

搐後余症

驚風諸證

卷之三

治諸熱證:調理脾胄、感冒四氣、中濕

咳嗽喘各色證治:喘、諸疳、霍亂、嘔吐

傷食證治

積聚證治

泄瀉證治

痢疾證治

卷之四

瘧疾

腫病證治

腹脹黃疸、腹痛、癖病、蟲痛、癩疝、啼哭、夜啼、諸汗、大小便病、治小便、治大便、小兒目病、
治鼻、頭病、面部、附錄醫案 

幼科發微賦

醫道至博,幼科最難。如草之芽兮,貴手調養;似蠶之苗兮,慎予保全。血氣充兮,脈無可診;神識未開兮,口不能言。城求於心,評察乎面,苟得其要也,握造化於妙手,未達其旨也,摘章句於殘編。

調護若失,疾病乃生。頭要涼而背要暖,食勿飽而衣勿錦。腸胃脆薄兮,乳哺傷而成積;精神怯弱兮,聞見異而成癇。嗟哉慈母兮,過於姑息;笑彼粗工兮,誤於湯丸。伐其發生之氣,夭其童稚之年。徒啼號於邱隴①,休禱祀於旃。

徵候要識,夭壽須知。不在手指之側,但憑面部之間。心火上而天庭可察,腎水下而地角直觀。右頰金而屬肺,左頰木而屬肝。脾土之位,鼻準之端。青驚赤熱,黃積白疳、如煤之黑兮,必中惡毒;似赭之紫兮,斯感乎風寒。

胎稟虛損兮,則發稀而頭軟;賦質充實兮,自肉厚而骨堅。性靜兮少笑,神困兮多眠。肺熱兮濁涕結於鼻內,脾冷兮清涎滯於頤間。兩目連劄③兮,肝風之鼓;雙瞳直視兮,心火之炎。氣不足而囟陷,突起則為熱也;血有餘③而瞼鮮,萎黃則為虛焉。

行坐遲者腎弱,啼哭多者心煩。脾熱者弄舌,肝④強者握拳。發堅作穗兮,疳癆漸起;顱解欲破兮,短折可占。皮聚肉脫兮,元氣損而欲逝;鼻昂唇縮兮,谷氣絕而難全。赤蚓入眼兮,不必問夫盧扁;青蛇繞口兮,何須問⑤乎神丹!

五臟各證,一言可參;肝主風而叫哭頓悶,心主熱而驚悸呵欠,肺主氣而喘嗽善嚏,脾主困而吐泄喜眠,惟腎本虛,為命所關。肝常有餘兮,實則生風;脾常不足兮,虛則成疳。木乘於土兮,泄痢久而發搐者不治;火刑於金兮,咳嗽久而成癇者必殘。

一臘之中,臍風最險;百晬之內,痰嗽尤難。證莫危於中惡,勢莫急於流丹。變蒸盡於周歲,必計日以為準;驚搐發於期月,難引日以求安。有所苦者呻吟,失所欲者嗞煎。晝常叫兮,肝臟之熱;夜多啼哭兮,脾臟之寒也。

出胎而疾者,胎毒之發;能食而疾者,食積之乾。胎毒之變也,為黃、為瘤、為瘡毒;食積之變也,為癥、為癰、為痞滿。吐瀉有寒有熱有食,咳嗽有虛有實有痰。痢因積得,瘧以痞延。脹乃脾胃之虛,腫則風濕之感;疝本肝來,淋以膀胱之熱;痘因脾致,渴以津波之乾。

風從肝起,熱自心生。風熱並而搐急,吐瀉久而成慢、證分八候,治貴十全。痰涎未去兮,為言語之窨澀;氣血未復兮,成手足之拘攣。天吊如痓而上竄,內吊似疝而里疼。客忤輕於中惡,蟲痛類於發癇。形症既餛於雷同,診治宜祥於藻鑒。

眼中白膜兮,肝疳已現;鼻下赤爛兮,肺肝所傳。壯熱而渴兮,邪火熏於絳宮;多瘡而瘠兮,真水涸於玄關。飲食傷而脾損,津液亡而胃乾。乾奚手足之漸細,哺露糟粕之不斂。愛吃泥土兮面黃,齒白而頭皮光急;喜啖瓜果兮口饞,肉削而腹皮滿堅。

治病之證已明,立治之法尤簡。平胃燥濕,五苓利水,二藥合而吐瀉兼調;污青疏風,導赤瀉火,兩方並而驚風可蠲。金花涼驚而退熱,玉液寧嗽以化痰。保和消積兮,同香連又治痢疾;異功補脾兮,助集聖可救癆疳。理中止吐瀉而寒熱通用。保命鎮驚癇而急⑥慢相兼。

抱龍主驚風而平痰火,惺惺解變蒸而散風寒。養脾平瘧兮,瘧久有母者消癖;豆蔻止泄兮,泄久生風者調元。白朮救虛渴之仙藥,丁香取蟲積之神丹。五色泄髒中之熱,三聖除膈上之痰。口舌生瘡者洗心,胸脅急痛者控涎。參苓肥兒兮,虛贏甚者勿棄;地黃補腎兮,稟氣怯弱者有驗。

嗟夫!嬰兒稚弱兮,豈堪藥石;良工調理兮,尤貴精專。或補或泄兮,中病即止;易虛易實兮,其證勿犯。治不乖方兮,有如援弱救焚,藥不對病兮,何異帶刀背劍。發吾心之秘兮,為取免以彀置,獲斯術之利兮,勿得魚而忘筌。

十三科

古來醫有十三科,分例分門證治多,何事幼科門例少,豈因難治廢吟喔。

大方脈科,小方脈科,婦人科,傷寒科風科,眼科,口齒咽喉科,瘡腫科,針灸科,正骨科,金鏃科,祝由科,養生科。

以上一十三科,分門分例,詳悉俱備。唯小方脈一科,錢、陳二先生外,不多見也。蓋小兒初生,只是一塊血肉耳,雖有神髒形髒,有其具而未能用也。百日之後,知覺運動以漸而生。至於有疾,口不能言,脈無可診,名曰啞科。一、二、三歲,口雖能言,而胃氣未實,經脈未滿,其脈難辨。故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其有疾也,而欲治之,則腸胃脆薄,不勝湯丸;榮衛微弱,難施針灸。四歲以後,諸病與大人同,但藥劑小耳。驚疳症疹四證,當別論之。經曰:不能察其幼小者,調冠壯易明,童稚難治也。

有嬰四法集成篇,博採諸書盡格言,人慾求嗣能讀此,何優丹桂不森森。

嗟夫!世之求嗣者,唯知問命卜,禱鬼神,而不知當務之為急也。余嘗集《廣嗣紀要》,列例十條:一修德,二寡慾,三擇配,四調元,五感孕,六保胎,七護產,八育嬰,九風水,十祈禱,求嗣之道盡矣。今集《育嬰家秘》,又分四目:一曰預養以培其元,二曰胎養以保其真,三曰蓐養以防其變,四曰鞠養以慎其疾。預養者,即調元之意也;胎養者,即保胎之道也;蓐養者,即護產之法也;鞠養者,即育嬰之教也。二書之論並行而不悖也。有志求嗣者合而觀之,篤信而守之,則桂子森森,厥後其昌矣。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