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張聿青醫案
作者:張聿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內容簡介
《張聿青醫案》系清代名醫張乃修原著,由其門人吳玉純(文涵)等收集整理編次而成。成書於清光緒23年(公元1897年),初刻於1918年。《張聿青醫案》不僅是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個人醫案專著,同時也是一部臨床實用的名醫經驗著作,在近代醫案專著中具有較高聲望。
張氏出身醫學世家,早年博覽經史,通曉大義,後棄儒而繼承家學,銳志攻醫。張氏學醫以《素問》、《難經》為宗,上尊仲景之著,博採劉完素、李東垣、朱丹溪、薛生白等諸家之說,臨床診病,集諸家之長,融會貫通。遇有症情複雜、虛實疑似之時,能通過脈象探討求得真相。同時還十分注意氣候、生活外因對病理變化產生的影響,因而療效明顯。張氏臨證經驗豐富,所遺醫案甚多,由其門人編輯為《張聿青醫案》(一名《且休館醫案》)20卷。另著有《如夢錄》,詳載其一生經歷和遭遇。
《張聿青醫案》記載了張聿青臨床診治的醫案一千一百餘則,所治疾病以外感、內傷、雜病為序依次編排,每病以主病為綱,以相類者附之。每卷少則介紹一種病證醫案,多則介紹十種病證醫案。其中卷一~卷三為外感疾病醫案,卷四為虛損與內傷勞倦醫案,卷五~卷十四、卷十六為內科雜病醫案,卷十五為耳鼻咽喉科疾病醫案,卷十七為婦科疾病醫案,卷十八為論著並附評改門下各論,卷十九~卷二十為丸方及膏方醫案。全書選案嚴謹,辨識細緻,論證精詳,處方確切,按注周到,內容相當豐富。所載醫案包括患者姓氏、體質狀況、起病緣由、臨床表現、舌脈體徵、病機變化、治療法則、處方用藥、藥物加減等項內容,每寓醫理於醫案敘述之中,有發前人之所未及發,言眾人之所不能言者。
《張聿青醫案》的主要學術特點及其對臨床的指導意義
清代是我國傳統醫學發展史上相對成熟的階段,這一時期學術氣氛活躍,醫案著作出版較多,《張聿青醫案》就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種。學習研究《張聿青醫案》,對於掌握張乃修先生的辨證論治規律及用藥特點,繼承發揚古代名醫學術思想,不斷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具有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
1.載案詳細完整,突出審證求因 《張聿青醫案》記載了較多案語較長的醫案,字斟句酌,反覆推敲,意在指出疾病的關鍵所在。醫案少則一、二診,多則十餘診,其中卷一風溫記載的15歲祝氏少年之病達十九診次之多。《張聿青醫案》所載多是連續接診的患者,從初診直至病情痊癒,全面記錄了病程中病機演變的經過、辨證診斷的推求,以及張氏對疾病的認識、分析、診斷,處方用藥的加減出入等等,充分反映出張乃修學有所宗、條理分明、有章有法的辨治思路和診治特色。《張聿青醫案》的另一主要學術特點是突出審證求因。如治痞氣案中云:“脾胃愈虧,則濁痰愈甚,前人有見痰休治痰之說,宜以脾胃為本。”這一審證求因,治病求本的思想,頗具臨床指導意義。
2.診法長於脈舌,辨證體貼入微 張乃修臨證善於辨證察色,長於脈診、舌診,重視四診合參,在診斷中尤其注意四季氣候變化以及患者生活狀況對疾病的影響。他望面色而斷病機,觀舌苔以明診斷,均具有特色。《張聿青醫案》尤其重視辨證的精確,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突出整體觀念,是張氏辨證論治的一大特點。如同為咳嗽,一案口燥咽乾,脘次不脹,辨證為肺腎胃陰不足,屬虛,治用滋補;一案中脘痞脹,甚於食後,乃肝木犯胃,體虛證實,治在祛邪。這種重視運用臟腑經絡學說的辨證方法,對臨床辨證準確性的提高,很有意義。
3.重視調治脾腎,方藥多有創新 從《張聿青醫案》有關醫案的研讀中可以看出,張氏臨證之時,既重視調治脾胃,培養後天;又重視滋腎溫陽,攝納腎氣,以助化源。張氏以甘藥益脾,以升清降濁之法升脾,以調暢氣機之法運脾,使脾氣得以健運,升降納化復常;張氏每以甘潤之藥滋腎陰,以甘溫之藥助腎陽,滋補腎陰以攝腎氣,使元海有根,真陰真陽得以平衡。張氏的用藥也多有創新,時常在處方中加入成藥,或自創新配方、新製劑,以取意外之效。如在“肺有伏寒,咳綿不止”案治療處方中加入成藥沉香化氣丸;在江蘇撫軍吳病下虛案中,則用西洋參、玄參、細生地、北沙參、麥冬、生甘草、白芍、荷葉八味藥以蒸壺取露,特製成“藥露方”滋養陰津,隨意溫服。張氏還用大荸薺、海蜇皮等製成一種“雪羹”,用於治療中風、風溫、虛損、痰飲、肝火、肝陽、痰火、咽喉等證見痰火上升,或陰傷痰火內蘊者。這些方藥,大多構思精巧,平中見奇,值得借鑑。
如何學習和套用
1.認真閱讀原案 《張聿青醫案》載案千餘首,涉及內傷雜病、外感熱病、外婦兒科、丸方膏方、醫論評註,內容相當豐富。讀者必須認真閱讀原案,細心體味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方能真正領略張氏出神入化的診療藝術,把握張氏臨床經驗的精神實質。《張聿青醫案》成書較早,其文字內容可能還存在一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尚需運用古漢語知識、文獻學知識及醫史學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其中有關的疑難問題,從而達到學懂弄通、學以致用的目的。
2.注意評註按語 《張聿青醫案》部分醫案後的評註涉及到醫案的病因病機、治療法則、處方用藥,藥物的煎服方法等等方面,其文字簡明扼要,切中肯綮,很有特色。特別是作者本人的批註,批評中肯,提示要點,具有重要地啟發作用。藉助醫案後附註,有助於理解原案精髓,幫助我們掌握張氏辨證論治的思路及用藥規律,更好地理解張氏醫案的精神實質。
3.結合臨床實際 學習《張聿青醫案》,應當在全面掌握其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際,帶著臨床上遇到的各種疑難和問題,有重點地學習和探討。事實上,張氏淵博的學識,精純的醫術,宏富的經驗,無不來源於他對歷代先賢學術經驗的傳承,無不來源於他對自身實踐經驗的積累。因此,密切結合臨床實際的方法,應當是學習和套用《張聿青醫案》的一條捷徑。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從臨床實踐的需要出發,對《張聿青醫案》中運用變法的經驗,診治氣鬱證、濕溫、中風、痞證、汗證、噎嗝、失眠等病證的經驗,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習和研究,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發表了不少有實用價值的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他們的成功和成果,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
目錄
卷一中風附類中
風溫附冬溫溫熱秋燥
卷二
濕溫
卷三
伏暑
瘧
諸寒熱
霍亂
丹痧附爛喉痧
卷四
虛損
內傷勞倦
卷五
咳嗽
肺痿肺癰
喘
卷六
吐血
衄血
蓄血
便血
溲血
卷七
痰飲
痰濕痰氣
氣鬱
卷八
肝火肝陽
肝風
眩暈
痙厥
痰火
卷九
頭痛附頭風
脘痛
胸脅痛
腹痛附小腹痛
腰痛
身痛
卷十
嘔吐附吞酸吐蛔
噎膈附反胃
泄瀉
痢
便閉
卷十一
腫脹
黃癉
痞氣
積聚附瘕瘕
卷十二
痿
風痹
麻木
消渴
卷十三
遺精
淋濁
癃閉
溲數
陽痿
疝氣
痔
卷十四
驚悸
不寐附多寐
汗
嘈雜
癲癇附悲哭喜笑
呃忒附噯噫
卷十五
咽喉附失音
目疾
牙痛
耳病
鼻淵
卷十六
肩臂背痛
腿膝痛
腳氣
風疹
嵐瘴
蟲
童損
內癰
梅毒
瘰癧
卷十七
調經
帶下
崩漏
胎前
產後
乳症
卷十八
論著
卷十九
丸方
卷二十
膏方
附錄
張聿青先生傳(蕭蛻)
張聿青先生傳(吳文涵)
吳文涵跋
郭匯泰跋
張克成跋
張諤跋
病證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