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節錄《素問》與《靈樞》二書中有關“始生”(意為最早產生)的原文,雖然作了某些分類,但體裁仍較為零亂,且未加注釋。陰秉及其《黃帝內經始生考》
陰秉,字子寅,號衛涯居人。明代河南汲縣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進士,授余於知縣,政績顯著,擢監察御史。為忌者排斥,謫同州通判。後歷任館陶知縣、平涼同知、陝西僉事參議等職。晚年告歸,致力於學。旁通醫理,曾說“原病有式,針灸有經,醫療有方,診視有訣,運氣則《全書》,藥性則《本草》,獨始生之說未及聞。”於是精研《內經》,收四時,斂萬化,著成《黃帝內經始生考》一書,於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刊行。《黃帝內經始生考》又名《內經類考》。明隆慶元年丁卯木刻出版一次,以後未見有重刻本。該版本(善本)藏於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我們查閱的即為此版本,缺首頁,書中無撰人,共3卷。卷一論述天人相應,總論五方、五色、五臟、五竅、五精、五病、五味、五行、五畜、五穀、五星、五體、五音、五數、五臭及三部九候等;卷二論述化生,並論形體、臟腑、五官、骨節、經脈功用等;卷三論述胃及水谷的重要性,並論水谷運化、營衛運行等。該書名曰《黃帝內經始生考》,什麼是“始生”呢?按照陰氏自己的說法,乃“溫變化,妙合維成,天人相與之際,是則始生之端也。延伸閱讀:
《黃帝內經始生考》《黃帝內經始生考》醫經著作。原卷數不詳,現存三卷。明代作品,撰人佚名。刊於1567年。本書節錄《素問》與《靈樞》二書中有關“始生”(意為最早產生)的原文,雖然作了某些分類,但體裁仍較為零亂,且未加注釋。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醫經著作。九卷。明·王九達輯注。刊於1628年。本書是將《素問》和《靈樞》內容分類合編而成。共分攝生、藏象、經度、運氣、脈候、色診、病能、論治、針刺九類,在各篇原文之後均有題解及注釋。是分類研究《內經》的著作之一,對於學習《內經》者同類比較、加深理解等方面確有積極意義。現有明刻本。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三)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