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中國的古代醫學科學史上,巢元方無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偉大人物,他奉隋煬帝聖旨,主持整理編寫的關於研究中醫病因的不朽巨著<<諸病源候論>>,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專論諸病起源的專著,該書共五十卷,六十七門,載列病因症候1739條,分別論述了內,外,婦,兒,五官諸科疾病的病因和症候,對於疾病的治療,一般不予論述,但是也有部分疾病討論了診斷、預後,以及導引按摩,外科手術為主的一些治療討論方法和步驟。這和當時隋煬帝下令編撰的<<四海類聚方>>形成一個系統:一個專述理論,一個專述治療配套的醫學。如兩部書都在,那么對中國醫學的貢獻更是巨大。可惜,<<四海類聚方>>一書早已佚失,難知其詳矣。
簡介
氣功導引專著。清·廖平根據隋代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摘編而成。《諸病源候論》在所論的絕大部分證候之後,均附有相應的氣功導引治療方法,總計260餘條,可說是隋以前醫療氣功導引法的一次總結。這些功法豐富多采,以姿勢來說,有偃臥、側臥、端坐、跪坐、踞坐、蹲坐、舒足坐等;以動作來說,有伸展手臂、屈伸足部、前屈後仰、鏇轉引伸等;以煉意來說,有內視丹田,存守五臟,存念引氣等;以所治病證範圍來說,包括了內、外、婦、傷等各科病證。廖平將上述散見的功法摘錄彙編成書,收入其《六譯館叢書》之中。
部份內容
風偏枯候
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列於後。《養生方》導引法雲∶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痹。(補養宜導,每門皆有此語,今只一見。)
又雲∶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常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雲∶以背正倚展兩足及趾,瞑心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湧泉是也。
又雲∶正柱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始止,治痹大風偏枯。
又雲∶一足翕地足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欹勢,並手盡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風失音不語候
《養生方》雲∶醉臥當風,使人發喑。
風口候
《養生方》雲∶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令口 。
風四肢拘攣不得屈伸候
《養生方》導引法雲∶手前後遁互拓極勢三七,手掌向下,頭低面心氣向下至湧泉倉門,卻努一時取勢,散氣放縱,身氣平,頭動膊,前後欹側,柔轉二七,去 井冷血,筋急漸漸如消。
又雲∶兩手抱左膝伸腰,鼻內氣七息,展右足,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萎。
又雲∶兩手抱右膝著膺,除下重難屈伸。
又雲∶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痹。
又雲∶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推物勢,一手向下,如捺物極勢,上下來去,換易四七,去膊內風,兩膊井內冷血,兩掖筋脈攣急。
又雲∶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
風身體兩足不隨候
《養生方》導引法雲∶極力右掖振兩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振兩臀者,更互蹄踩猶言厥,九通中間偃伏皆為之,名蝦蟆行氣不已,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久行不覺痛癢,作種種形狀。
又雲∶偃臥合兩膝,布兩足生腰,口內氣,振腹七息,除壯熱疼痛,兩脛不隨。
又雲∶治四肢疼悶及不隨,腹內積氣,壯席必須平穩,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者,以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趾,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調和氣息,莫思餘事,專意念氣。徐徐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齒,然後咽唾,徐徐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作,不可卒急強作。待好調和引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入為一息,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魚肥肉,大飽食後,喜怒憂恚,悉不得輒行氣。惟須向曉清靜時,行氣大佳,能愈萬病。
風鰍手足不隨候
《養生方》導引法雲∶左右拱手,兩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勞倦,風痹不隨。
偏風候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手長舒仰掌合掌,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頭骨急強,頭風腦鏇,候痹,膊內冷注偏風。
又雲∶一足翕地,一手後向長舒?努之,一手捉湧泉,急挽足努手挽,一時極勢左右易,俱二七,治上下偏風,陰氣不和。
風不仁候
《養生方》導引法雲∶赤松子曰∶偃臥展,兩脛兩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死肌不仁足寒。
又雲∶展兩足上,除不仁脛寒之疾也。
風濕痹候
《養生方》導引法雲∶任臂不息十二通,愈足濕痹不任行,腰脊痹痛。又正臥疊兩手,著背下伸兩腳,不息十二通,愈足濕痹不任行,腰脊痛。痹有偏患者,患左壓右足,患右壓左足,久行手亦如足用,行滿十方止。
又雲∶以手摩腹,從足至頭,正臥蜷臂導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閉氣不息十二通。以治痹濕不可任,腰脊痛。
風濕候
《養生方》真誥雲∶櫛頭理髮,欲得多過,通流血脈,散風濕,數易櫛,更番用之。
風鰍候
《養生方》雲∶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風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兩手更引足跗置膝上,除體痹。
又雲∶因汗入水,即成骨痹。
又雲∶偃臥合兩膝頭,翻兩足,伸腰坐,口內氣,脹腹自極七息。除痹痛熱痛,兩脛不隨。
又雲∶踞坐伸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布兩膝頭,隊痹嘔引兩手。
又雲∶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又雲∶偃臥端展兩手足臂,以鼻內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又雲∶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大風偏枯諸痹。
又雲∶左右手夾據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竅。
又雲∶仰兩足趾,引五息止,腰背痹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雲∶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疼痹。
又雲∶左右拱兩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疼勞倦,風痹不隨。
又雲∶凡人常覺脊倔強而悶,仰面努膊,並向上頭左右兩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後急,不能先急後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兩膝頸頭。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盡除。
又雲∶大汗勿偏脫衣,喜偏風,半身不隨。
《養生經要集》雲∶大汗急敷粉,著汗濕衣,令人得瘡,大小便不利。
風驚候
《養生方》雲∶精藏於玉房,交接太數,則失精。失精者,令人悵悵,心常驚悸。
疫癘病候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養生方》雲∶封君達常乘青牛,魯女生常乘駁牛,孟子綽常乘駁馬,尹公度常乘青騾,時人莫知其名字為誰。故曰欲得不死,當問青牛道士。欲得此色,駁牛為上,青牛次之,駁馬又次之。三色者,順生之氣也。雲。古之青牛者,乃柏木之精也;駁牛者,古之神宗之先也;駁馬者,乃神龍之祖也。雲道士乘此以行於路,百物之惡精,疫氣之癘鬼,將長揖之焉。延年之道,存念心氣赤、肝氣青、肺氣白、脾氣 黃、腎氣黑,出周其身。又兼辟邪鬼,欲辟卻眾邪百鬼,常存心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則百邪不敢幹之,可以入溫疫 之中。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二)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