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普本草》

《吳普本草》

《吳普本草》又稱《吳氏本草》,古代中藥學著作。共6卷。魏吳普約撰於公元3世紀初期。載藥441種。討論藥性寒溫五味良毒,最為詳悉。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書名:《吳普本草》

作者:吳普

朝代:魏晉

年份:公元420年—589

書籍類型:藥學著作

簡介

《吳普本草》《吳普本草》五味子
本草著作。一作《吳氏本草》。6卷。魏吳普約撰於公元3世紀初期。其說藥性,集錄神農黃帝、岐伯、雷公、桐君、扁鵲、季氏、《一經》、醫和等9家之論,乃魏以前藥性研究之匯總。所記藥效,注重臨床實際,較少神仙方士之說。此書約佚散於北宋。此前的類書、本草或有摘引《吳普本草》者(如《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蜀本草》、《嘉本草》等)。清焦循輯《吳氏本草》(1793年),載藥168種,今存稿本。孫星衍等所輯《神農本草經》中,亦收錄此書內容,散附於各藥條下,且題《本經》為“魏吳普等述”。尚志鈞輯《吳普本草》(1961年),得藥200餘,仿《本草經集注》分類法,考據詳明。

作者考證

《吳普本草》《吳普本草》因塵
吳普,華佗弟子(詳見李當之本草條)。七錄著錄:華陀弟子吳普本草六卷,隋志曰:“亡。”舊唐志有“呂氏本草因六卷,吳普撰。”新唐志則作“吳氏本草因六卷,吳普。”可見“呂”字為“吳”字之誤。後漢書卷一一二華陀傳中有普之記事。蜀本草之陶序注曰:“普,廣陵人也。華陀弟子,撰本草一卷。”嘉祐本草所引書傳曰:“吳氏本草,魏廣陵吳普撰。修神農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種。唐經籍志尚存六卷,今廣內不復有,惟諸子書多見引錄,其說藥性寒溫、五味,最為詳悉。”本草綱目卷一:“吳氏本草,其書分記神農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華陀、弟子李氏,所說性味甚詳,今亦失傳。”

流傳

《吳普本草》大約著成於公元三世紀中葉,流行於世達數百年,後代有不少子書引述了它的內容,如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唐代官修《藝文類聚》,《唐書·藝文志》還載有該書六卷的書目。直到宋初太宗所修《太平御覽》,仍收載較多的條文。自此該書即散佚不存,因而《宋史·藝文志》及《崇文總目》都已見不到本書的書目,可見宋代建國後不久,此書即佚。

分類與質疑

關於《吳普本草》的分類,據尚氏所輯,認為該書原為六卷,雖然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類、菜、米食等類。但是對照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批評其“草石不分,蟲獸無辨”的觀點來看,這個分類似乎與原意不夠吻合。

草創特徵

《吳普本草》《吳普本草》玉竹
藥物知識的積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本草專著的出現表明藥學知識已經經過漫長的歲月,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最晚在漢代魏晉之間,出現了一批早期本草著作,但這些著作大多早已失傳,我們只能從現存的《吳普本草》中對其學術內容窺知一二。
藥物數量較少、內容簡單,是早期本草共同的、也是表面的特點。但在簡單之中,又有不簡單的成分。例如早期本草中的多數藥物都有一個或幾個別名,這些別名在早期寥寥數十字的藥條中確實占了不小的比例。別名眾多說明早期本草是綜合各地藥物知識而成的。例如《吳普本草》“署豫”(即山藥)條載:“一名諸署,秦、楚名玉延,齊、越名山羊,鄭、趙名山羊,一名玉延,一名修脆,一名兒草。”這一記載提示:眾多的藥物別名,來自戰國時期不同的國家。早期本草之所以注重出示各種別名,就是為了方便各地用藥者確定藥物來源,交流藥物知識。後世本草著作中,藥物別名雖然也會不斷地出現,但已經不是很顯眼的內容。
與藥物別名眾多迥然不同的是,早期本草關於產地的記載卻出奇的簡略。從現存早期本草的佚文看來,似乎越是早期的本草,越難以記錄藥物在全國範圍的分布。而越晚出的本草,產地的記載就越多。至三國時的《吳普本草》,具體地名就已經甚為多見了。本草產地記載趨於細緻,說明隨著國家的統一,人們對藥物的分布、出產有了更多的了解。

理解早期本草著作是匯集各地散在藥物知識而成,就更容易解釋《吳普本草》中諸多託名(神農、黃帝、岐伯、醫和、桐君、雷公、扁鵲等)的本草書在藥物性、味、良毒方面的認識差異,甚至對藥效認識的矛盾意見。例如《太平御覽》在“桑”條引《本草經》云:“桑根旁行出土上者名伏蛇,治心痛。”

綜上所述,早期本草處於經驗積累的初期,其產生的時代大致在秦漢一統之時。出於整合各地藥名、藥性、藥效的目的,早期本草具有藥物別名眾多、藥效多源於經驗的特徵。其時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藥效記載,主要是秦漢時期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服食藥,以及醫藥發展早期的巫藥殘餘。

昆布

《吳普本草》昆布
昆布出自《吳普本草》;《綱目》:“按《吳普本草》綸布一名昆布,則《爾雅》所謂綸似綸,東海有之者,即昆布也。綸音關,青絲綬也,訛而為昆耳。陶弘景以綸為青苔、紫菜輩,謂組為昆布。陳藏器又謂綸、組是二種藻,不同如此。”“昆布生登、萊者,搓如繩索之狀,出閩、浙者,大葉似菜。蓋海中諸菜,性味相近,主療一致,雖稍有不同,亦無大異也。”

性味:鹹,寒。《吳普本草》:“酸鹹,寒,無毒

中國醫學古籍

中國的傳統醫學淵源流長,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而要想讓大家學習到其中的精神,最簡便的方法就只有通過閱覽古籍。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