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玉龍經》者,婺源王先生所傳針灸之書也。其所託名扁鵲者,重其道而神其書也。名曰玉龍者,蓋以玉為天地之精,龍之神變極靈,此書之妙用亦猶是也。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針灸著作。一卷。元·王國瑞撰。刊於1329年。託名扁鵲所傳,聊以自重。書中載一百二十穴玉龍歌(簡稱玉龍歌)等針灸歌訣多首和其他針灸治法,書中所述王氏家傳的針灸經驗,頗有獨到之處。現有《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
內容簡要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首為一百二十穴玉龍歌,收85首歌訣,記述治療80餘種病證的取穴和針刺法,次為註解“標幽賦”天星十一穴歌訣、六十六穴治證等。書中內容切合臨床實用,簡明扼要,文字通俗,既可為“初學者之規矩”,又可為長期從事針灸的工作者參考,實可謂一部不可多得的針灸經典醫籍。
王國瑞與《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王國瑞,元朝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約生活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是元末著名針灸學家。金朝時期著名醫家竇漢卿,將針灸之術傳給王國瑞之父王開(王鏡澤),王國瑞自幼跟從父親學醫,成為當時顯赫的針灸名家。王國瑞是竇氏針法的主要傳人,撰有《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一卷,刊行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該書是一本理論與臨床、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針灸專著,包括了王氏以前針灸醫家對於針法及腧穴理論與臨床的精萃見解,學術價值較高。 王國瑞在繼承竇氏針法的基礎上,發展了子午流注針法。他在深刻認識奇經八脈氣血盛衰與時間的內在關係的基礎上,另創有一種逐日按時取穴的針法,這種針法是以八脈交會八穴為基礎,與九宮八卦的數字相配合,再根據日、時乾支的數字變化而進行推演,就是首載《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中的“飛騰八法”。王氏的“飛騰八法”與靈龜八法有諸多相近之處,是明代靈龜八法的先驅。明代徐鳳《針灸大全》中“靈龜取法飛騰針圖”就是在深刻認識了奇經八脈氣血盛衰與時間的相互關係後,受王氏“飛騰八法”之啟發而創製出來的。 王氏對於針法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特色,在施行補瀉時,可分異穴補瀉和同穴補瀉兩種方法,如“婦人血氣痛:合谷補,三陰交瀉”則屬異穴補瀉;“治頭風刺風池,先補後瀉”;“治鼻淵刺上星先瀉後補等”則屬同穴補瀉。在同穴補瀉中又有瀉多補少和補多瀉少之分,這種補瀉先後和補瀉多少的操作方法,成為後世“陽中隱陰”、“陰中隱陽”之先河。在《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中的《玉龍歌》中還有一針多穴的透穴針法,如:“頭風偏正最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王氏還繼承了竇漢卿的交經互刺思想,對於頭風偏痛、胸脅疼痛的病證分別採用了“左疼取右,右疼取左”和“右疼瀉左,左疼瀉右”的治療方法。 王國瑞在針法及腧穴理論與臨床上,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為針灸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是中國針灸發展史上一位較為有名的醫家。
有關針灸的著作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套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千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民眾所信賴。 |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