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人海上方》

《孫真人海上方》

孫思邈生長在貧窮落後的黃土高原之上,從小就體弱多病。由於缺醫少藥,使他親自感受到了疾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造成的痛苦。他7歲就立志學醫,20歲學成行醫。

基本信息

乳瘡

奶瘡腫痛叫聲連,焦炒芝麻細細研,

燈盞油調塗上面,除膿消腫即時痊。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孫真人海上方孫真人海上方

孫思邈生長在貧窮落後的黃土高原之上,從小就體弱多病。由於缺醫少藥,使他親自感受到了疾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和造成的痛苦。他7歲就立志學醫,20歲學成行醫。行醫40年,年已六十,思想已高度成熟,經驗已相當豐富。這時候,他面對連年的瘟疫,死亡百姓,相枕於路,深深地感到自己身單力微,難救百姓。於是就想到,要是百姓都能掌握了醫治的方法,不就可以不因延醫路遠和因缺醫而找不到醫生延誤醫治了嗎?於是他就想叫平民百姓自己都能掌握常見疾病的醫療方法。但是他又想到,光是隋時就有醫方書256部,計4510卷,由於戰亂,到唐時還有許多散失,查找無著。唐朝幾代,又編著了不少的醫著。這對文化落後的百姓,猶如海中求針,求索極難,還是達不到應急的目的,延誤醫治,救不得百姓。於是便著手撰寫《備急千金要方》。

孫思邈天資聰慧,自幼好學,到60歲時由於職業所需,又讀遍了以前所有的醫書。所以他能很好地繼承下唐以前各名醫學家的醫術精華。如扁鵲、倉公、華陀、張仲景、王叔和、皇甫謐、葛洪、巢元方等等。

孫思邈是民間醫生。他一方面著書,一方面還得為百姓治病。並在醫療的實踐中不斷地檢驗和補充自己的醫著。過了10年,年已七十,行醫已50年,撰成了《備急千金要方》。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於公元672年(唐高宗鹹亨三年)被日本留學生抄寫帶回國去。而原本則因後來國內局勢不穩,戰亂頻起而失傳了。現在的《千金要方》則是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順天堂大學教授、日本醫史學會理事長小川鼎三根據日考證學派多紀氏為中心的江戶醫學館在嘉永二年出版的版本為底本,與米澤的上杉神社珍藏的宋代校本作了比較校勘被命名為《千金要方》的。

孫思邈撰成了《備急千金要方》之後,又經過30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檢驗,於100歲高齡時撰成了《千金翼方》。以補訂《備急千金要方》之不足。

孫思邈的這兩部醫方名著,各30卷,6500多個藥方,數百萬言。內容之豐富,涉及預防醫學、診斷學、各科治療、針炙、營養、衛生各個方面的學識。《備急千金要方》的順序是以各臟腑在人體中的地位來分類的。有醫學總論、婦人、少小嬰孺、七竅(五官)、諸風、腳氣、傷寒(外感發熱的總稱)、內臟、癰疽、解毒備急諸方、食療、平脈、針炙等等。

孫思邈首列醫學總論,是為了提倡良好的醫療道德,確立治病是為了救人的醫學觀念和目的。在醫療範圍上,包括了防病與治病。強調了飲食衛生、食療和體育、勞動等鍛鍊。防病為主,強身健身,防病抗病。

醫療學上,更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千金翼方》中首列“藥錄”一篇,介紹本草學的知識。還引入了東漢時臨床醫學名家張仲景的《傷寒論》原文,以補《備急千金要方》“傷寒門”之不足。同時又補充了很多方藥及治療方法。《千金要方》共列232種疾病的5300個藥方。《千金翼方》有1200多個方子。兩書共有6500多個方子。不但數量多,而且治療效果很好。這是他從20歲行醫到100歲的80年實踐檢驗證明了的。

孫思邈的這兩部巨著,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隋以前的醫方書有256部,但是由於戰亂,社會動盪不安,到唐時留傳下來的就很少了。有的還是殘缺不全,並且記載的方子也少。孫思邈的這兩部要著,卻記載了不少前人已經散失了的內容,若沒有他這兩部要著的記載,這些散失了的內容便是無法再找到的了。所以他這兩部巨著,稱之為我國醫史的遺寶不為言過。它除了臨床的重要參考之外,還有著祖國醫學史的考證價值。

孫思邈潛心學習研究醫學94年,行醫實踐80年,經驗之豐富是首屈一指的了。他除了這兩部巨著之外,還有許多。如《攝生真錄》、《福祿論》、《枕中素書》、《會三教論》、《老子注》、《莊子注》、《龜經》、《明堂經圖》、《孫思邈經》、《孫真人丹經》等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上述著作的選本:如《玄女房中經》、《禁經》、《千金食治》、《千金方食治篇》、《千金方平脈篇》、《千金方養性篇》、《千金方針灸又千金翼方針灸篇》、《色脈篇》、《藥錄纂要》等等。另有更多的是以孫思邈的名義著錄的書,內容更加廣泛,共60多部,其中有個別的已考出,系偽托,更多的尚未考證,如《醫家要妙》、《神枕方》、《燒煉秘訣》、《太清真人煉雲母訣》、《氣訣》、《馬陰二君內傳》、《龍虎通元訣》、《龍虎亂日篇》、《孫氏千金月令》、《幽傳福壽論》、《五兆算經》、《龍虎篇》、《龜上五兆動搖經訣》、《退居志》、《真氣銘》、《養性雜錄》、《養生延命集》、《千金養生論》、《神仙修養法》、《丹經訣要》、《黃帝神灶經》、《孫真人延生長壽經》、《五臟旁通明鑑圖》、《五臟旁通導養圖》、《內外神仙中經秘密圖》、《孫思邈枕中記》、《芝草圖》、《真經》、《太常分藥圖》、《九天玄女墜金法》、《養生要錄》、《太常分藥格》、《玉函方》、《孫真人四季養生歌》、《孫真人食忌》、《存神鍊氣銘》、《保生銘》、《孫真人攝養論》、《脈經》、《銀海精微》、《孫真人海上方》、《孫真人進上唐太宗風藥論》、《神仙雞鳴丸》、《孫真人枕上記》、《孫真人養生銘》、《孫真人九轉靈丹》、《孫真人秘拾遺》、《老君內傳》、《白升丹·鐵箍散》、《真元妙道要訣錄》、《雲母論》、《唐孫思邈衛生歌》、《秘制大黃清寧丸方》、《孫真人眼科》、《孫真人總理眼科七十二症》、《奇效海上仙方秘本》、《華陀神醫密傳》、《華陀神效秘傳》、《青囊秘錄》、《傷寒雜病論》、《唐本傷寒》、《孫真人藥性賦》等等。這許多醫著,已有《銀海精微》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系偽托,其餘大都未予考出。是不是徒弟為師而著也未可知。若有興者,能積極考證為好。

本文為中醫中藥網zhong-yao.net整理或轉載,內容僅供參考,原作者擁有著作權,轉載請加上本站連結!

海上方

 指仙方。因秦始皇、漢武帝均曾遣人赴海上求不死仙藥,故稱仙方為海上方。

醫方著作。又名《海上名方》、《海上仙方》、《孫真人海上方》。一卷。託名唐·孫思邈撰(據《鄭堂讀書記》記載,當為宋·錢竽撰)。書中列常見120餘種病證的單驗方,每病編成七言歌訣,便於習誦。現有《珍本醫書集成》本。

此外又有《奇效海上仙方秘本》一種。共四卷。亦託名孫真人撰。內容分頭面、耳目、口鼻、喉舌齒牙、身體、四肢、胸胃心腹、雜症、婦女、胎產、小兒、痘疹、痧症霍亂、便淋瀉痢、痔漏脫肛、損傷、癰疽瘡毒、中毒急救等門。各門分記若干民間單驗方。1914年有成都木刻本。

重刻《海上方》序

《孫真人海上方》,洞有舊石刻,第以碑小方多,字畫傷於瑣屑,不便檢閱,且舛訛太甚,乃令生員謝沾細加訂正,礱石大書。舊有木刻,病證列於目錄,詩首止列號數,讀者須尋病於前,而求方於後,尤為不便,茲將病證即列詩首,似亦省目。其他風藥論及九轉靈丹諸方,洞前已有楷書大碑,茲不復贅及之。
隆慶六年歲在壬申三月之吉秦王守中識《孫真人海上方》

暑月傷熱

途中大暑最堪憐,急取車輪土五錢,
盞內澄清湯服盡,身輕體健即安然。
傷寒咳

傷寒咳嗽夜無眠,細碾明礬末一錢,
半夏橘皮姜共煮,煎湯調下化粘涎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